去年狂赚2281亿,日系全球卖爆,中国车企还遥遥领先?

知嘹汽车/陈壹

2023年,丰田、本田和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堪称“苦难三兄弟”:

丰田170.1万台,同比下滑12.36%;

本田123.4万台,同比下滑10.12%;

日产79万台,同比下滑24.4.%。

但你猜怎么样?它们在全球市场却赚得盆满钵满,丰田净利润2281亿元人民币,本田净利润356亿元人民币,日产净利润198亿元人民币。

马自达和三菱也是。

去年,马自达在国内的销量同比下滑14.77%,但它在全球市场赚了97亿元人民币;就连刚刚退出中国不久的三菱,去年也赚了71.8亿元,比广汽还多。

你看,就算不被中国人待见,人家也活得挺滋润。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离不开“日元疲软”和“日系新能源产品在全球销量的节节攀升”。

首先,日元贬值,海外国家买日本商品的成本就会降低,这有利于日本商品出口海外。对车企来说,“日元疲软”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以价换量”,日系选手们能够在2023年取得优异成绩,一定程度上是运气使然。

这一点同样反映在其他领域,比如日本服装业巨头优衣库,2023年的营收就增加了17%。

当然,日元贬值的影响是双向的,它同样也会降低日本企业的购买力,此消彼长,对于日本企业包括日系车企而言,日元贬值未必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好消息。

而在新能源方面,2023年,丰田新能源车型的销量约为390万台,同比增加了约110万台;本田的混动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也分别迎来了36%和23%的同比增长。

总的来看,日系车企的生计暂时不成问题,但有一说一,它们在中国的确已经不复往日辉煌,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几乎被国产品牌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美国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曾发布过一份《全球车企电动化转型表现评估》的报告,其中指出“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属于转型滞后企业”。

眼看地位不保,日系车自然要有所行动,就算不能重回C位,也不能垫底。

根据媒体报道,丰田计划在2027年-2028年间推出固态电池,该电池的续航里程超过1200公里,且补能效率可以做到“10分钟充电至80%”。

本田在2022年就官宣“十年内投资5万亿日元用于研发电动技术”,按照计划,2023年本田将在全球推出30款纯电动车。

日产方面,《2030愿景》表明日产将于2030财年之前在全球推出27款电动车,其中包括19款纯电车型和8款e-POWER车型。

国产车这边,虽然已经在市占率部分拿到了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国产新势力仍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亏钱卖车在行业里普遍存在,即便是“遥遥领先”的问界,依旧没办法做到自给自足。

所谓的“弯道超车”,不过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皇帝新衣罢了。

写在最后:

前段时间,包括奔驰、福特在内,不少大佬级车企纷纷宣布“暂停或减缓电动化”,一时之间,国内网友炸开了锅,有的表示“不理解”,有的表示“它们是打不过了就掀桌子”,也有的表示“中国车企被时代抛弃了”,不论真相如何,国产汽车的进步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国产品牌的革命征程还没有结束,至少在完全摆脱“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之前,国产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或许我们可以从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身上窥见一二。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4176作品
+ 关注
关注车企动态和新技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