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企在华战略调整,混动与纯电车型竞相发力

2023年跨国车企财报亮眼,电动化布局瞄准中国市场

2023年,全球各大车企财报亮眼,表现出色。大众、丰田、现代汽车均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增长,同时也在加速推进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战略。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跨国车企在中国的纯电动汽车销售表现仍面临挑战。

财报亮眼,业绩创新高

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销售收入达3223亿欧元,同比增长15.5%,营业利润为226亿欧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丰田汽车营业额达到约45.0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约21%,营业利润约5.3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96.4%,创下新高。现代汽车总营收162.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4.4%,全年营业利润攀升至15.1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4%,双双创历史新高。


这些数据展示了跨国车企的强劲增长和市场竞争力。然而,这些辉煌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在中国市场的种种挑战。

中国市场:电动化战略的焦虑与应对

尽管财报亮眼,但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战略却面临巨大挑战。2023年,大众在华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仅为19.18万辆,远不及特斯拉的60.37万辆,甚至不及梅赛德斯-奔驰的24.07万辆。同年,一汽丰田bZ纯电系列累计销售约3.31万辆,不及特斯拉年销量的十分之一。这反映出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电动化转型的艰难。

本土品牌崛起与市场焦虑

中国本土品牌,尤其是新能源车企,正在迅速扩张。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比亚迪、小鹏、蔚来等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逐步向国际市场进军。面对这一趋势,跨国车企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战略,以应对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指出,中国本土品牌正在攻城略地,这种势头正蔓延至国际市场。跨国车企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应对办法,如果不能遏制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发展势头,就加入他们,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战略,抬高自身标准来应对市场不断加码的竞争。


混动与纯电:不同路径的市场博弈

尽管跨国车企在积极推进纯电动汽车的布局,混动车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具有强劲的竞争力。2023年,国内插电混动车销量同比增长82.5%,远超纯电动车的21%。丰田和雷克萨斯全球销量中,混合动力汽车占比近35%,而纯电动车仅占约1.1%。消费者对混动车型的偏好主要源于里程焦虑和充电设施的不完善。


梅松林指出,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主流消费者的偏好正在回归混动和增程车型。尽管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在不断增加,但消费者的补能顾虑依然存在,这使得混动车型在市场上仍具竞争力。

未来展望:电动化战略的调整与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跨国车企正在调整其电动化战略。大众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不少于30款纯电动车型,未来三年将推出超过40款新车型,其中一半将是新能源汽车。丰田通过与中国五矿、腾讯等企业的合作,积极拓展在华业务。现代汽车发布“In China For Global”战略,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推出现代汽车纯电动系列“IONIQ”。


跨国车企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纯电动车型上。大众汽车表示,将推进燃油车阵容向混动化转型,丰富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混动车型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提升销量和市场份额。

混动“红海”中的突围

当前,多家跨国车企已陷入国内混动“红海”,未来将持续面对理想、问界、比亚迪等车企旗下增程车、混动车的挑战。据懂车帝数据,在近半年的国内插电混动销量榜上,比亚迪 秦PLUS DM-i、宋Pro DM-i、宋PLUS DM-i等车型长期占据前三名,而迈腾GTE、帕萨特PHEV等车型均排名30名以外,单月销量大多在几百辆。


增程车方面,问界M7、理想L7、理想L9等车型长期占领销量榜前三,合资品牌则鲜有上榜。梅松林认为,相比于纯电动,跨国车企在混动方面更具优势,开发混动技术的时间较早,且在多个市场取得较好的销量。如果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效的供应链,他们的混动车型将更具竞争力。


结语:在变革中寻找机遇

尽管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跨国车企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制定切实有效的战略,充分利用其在混动技术和全球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赢得未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万关注 | 476作品
+ 关注
吉林省交通广播节目汽车主持人,刘刚,主持汽车节目14年,节目中为您选车,用车,养车,修车,与您解惑答疑。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