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比亚迪和丰田的距离,差着28个长城汽车!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评价一家企业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盈利能力。

日前,盖世汽车列举了2023年海内外汽车的净利润数据,在保证企业良性盈利这件事儿上,海内外企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我们只列举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长城、比亚迪、丰田。

其中,2023年丰田的全球盈利达到了313亿美元,折算2265亿人民币,比亚迪全年盈利能力为300亿,长城汽车的盈利能力则为70亿。

之所以选择这三家企业,是因为它们分别是中国传统造车业的巨无霸、中国新能源的领导者、全球车企的领导者。

过去一年,传统合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舆论急转而下,不少人给丰田这样的企业打上了“末路狂欢者”的标签。

他们认为,丰田这样的企业在国内的智能化、电动化落后,并且积极和比亚迪合作,是无能、未来渺茫、销量必然下滑的信号。

国内市场,4月份的电动化渗透率达到了44%,可以说没有智能化、电动化的企业无法在国内市场发展,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汽车作为一个密集型生产、技术投入的产业,回归到行业、企业本身来看,是否能够充足盈利,是投射到产品端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丰田去年的全球销量达到了1100万量级,单车利润在两万元左右,跑赢了汽车板块中的所有对手。

在盈利板块方面,比亚迪和丰田的差距是1965亿,按照长城每年70亿的利润来计算,这两家企业的差距是28个长城汽车的利润。

这样的差距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车企在全球的地位。

事实上,比亚迪已经是最成功的中国车企,在比亚迪之前,中国车企想要完成50亿以上的利润,非常难。

2019年,吉利控股盈利82亿,长城盈利45亿,比亚迪盈利16亿。

这是当年整个自主企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三家企业,累计盈利不足150亿,比亚迪在短短四年之内,盈利能力翻了接近19倍,这一数据相当强势。但放在全球板块中,依然和全球企业无法对抗。

为什么?

一个原因是销量差距,全球销量板块,中国企业的销量大多数在百万级徘徊,长城、长安、吉利等品牌已经足够强势,但也无法突破200万级。

和千万级的顶级企业相比,在规模上的差距巨大。

另一个是销量巨大的企业,可以有效均摊生产成本,同样一台车,销量20万和销量100万,后者在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上,能够将制造业的成本压到最低。

丰田的优势是产品线少,销量大,并且不堆料,以控制质量的方式,尽最大的可能做好周期内的稳定性,压榨出一台车的极限利润。

此外,中国企业正在执行的是弯道超车的动作。

从传统内燃机路线转移到新能源路线,这意味着此前的产业链全部失效,内燃机、变速箱、四驱系统以及传统的一切零配件供应商体系全部失效。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大力投入新板块的研发,这必然会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这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利润。

丰田这样的全球传统企业,面对的市场过于广泛,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需要电动、智能化,比如欧洲、北美、非洲、澳洲等地区,对车辆的需求依然是最基本的代步出行属性。

所以丰田此前的技术依然可以用,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推动千万级企业每年的正常运转。

从国内的视角来看,传统企业的确受到了巨大的震荡,而从全球角度来看,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全球企业都能轻松甩开自主品牌一个赛道。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万关注 | 6012作品
+ 关注
新车解析,行业分析。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