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何以服人?以迪粉之名给你答案

作为汽车自媒体,我确实难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因为我也有个人喜好,也有家国情怀。所以在评论汽车、品牌时,对于国产品牌自然是愿意多说好话,有毛病,有问题也批评,但也是扳子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只要不是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严重问题,也都不会上纲上线。这其中,对比亚迪更是格外偏爱,我本身就是比亚迪车主,而且对于比亚迪,你是越了解,越喜欢。


因为牛逼,所以自豪

我可以算是国内第一批新能源车主,当时因为没指标选择了2015款 80,结果就一入唐门深似海,从此燃油是路人。为什么要粉比亚迪?很简单,因为牛逼啊!在十年前,零百加速4.9秒的车,四驱,中型SUV,全世界独一无二!而且这车卖20多万,可以和宝马X6崩直线,中国制造,作为车主,真的很难不自豪。

有人说比亚迪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我又不乐意了。哪怕是保电能力很弱的DM2.0混动,我们老迪粉也能让它不亏电(只要不是蠕行那种堵,原地开空调)。现在还记得老唐的“回电大法”,速度稳在50km/h左右,沙地模式,SOC比当前电量高3%,控制油门稳定在发动机2200转左右。瞬时油耗会很高,发动机噪音也很大,但是这样开1公里差不多就能回2%的电。而且综合的等效油耗很低,因为发的电还可以用来纯电行驶。


有人说比亚迪唐油耗17L,把电耗光,然后在亏电的情况下大脚油门,的确能让发动机始终在高转速区间,短时间达到17L的高油耗。不过这个过程中在充电,等效油耗其实也没那么夸张。而对于我们了解老唐脾气的迪粉来说,前期保持好电量,用不同速度,不同模式来应对不同的路况,我在市区夜间开出过低于6L的油耗,不算电。也就是说出发多少电,到达时多少电,相当于亏电油耗。

因为唐可以插电,油耗的问题上,我们这些迪粉甚至敢和卡罗拉叫板。就个人用车场景而言,我的老唐真的可以做到比卡罗拉省油。因为我有家充,80km纯电续航足可以应付大多数用车场景了。每天回家插一下枪而已。除非是出远门,否则根本不需要加油。这里顺便汇报一下,7年车龄,18.4度电现在还能充进去16度,纯电续航仍在65km以上。电池终身质保,身边有很多朋友换过电池,不过我电池保养的好,看样子还能再战几年。


喜欢比亚迪,就是因为它做到了很多品牌没做到的事,动力媲美百万级豪车,油耗却很低。之后的唐二代、汉DM、秦PLUS DM-i,都是当时的科技巅峰。在比亚迪月销3万的时候我就坚信它能一飞冲天,因为之前比亚迪就已经不止一次做出跨时代产品了。

就像是老款唐80,不懂车的消费者可能不了解,但是当时真的震到了整个汽车圈。后来唐二代上市,大众总裁第一时间跑来试驾其实就是明证。


因为委屈,所以战斗


曾几何时,总能听到身边的朋友这样说:还得是日本车,真省油!人家那发动机……那边则不服,回应道:买车得买德国车,德系那个动力,那个底盘,那个厚重感……那边说底盘得看法系,那边说韩系性价比最高,什么德国人的严谨,美国的高科技,日本的工匠精神……而提到国产车,有人撇嘴,有人摇头。

听着话刺耳,可是咱得听着!因为那时候咱确实实力不济,这口气就得在心里憋着!


然后,比亚迪把秦、唐等第一批有代表性的插电式混动车型造出来了,零百5.9秒的秦,4.9秒的唐,20万的四驱,即便不充电油耗也不到9升。至于秦,会开的车友确确实实破5L,这会应该扬眉吐气了吧?

结果网上说什么?动力强有什么用?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说唐是油老虎,说充电省钱,换电池就哭了……


这特么能忍吗?于是我们这样的车主站了出来,据理力争。其实很多言论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大家想想,比亚迪之前,丰田是先在车上装电池的,而且卡罗拉电池不给终身质保,换一次开始要4万,后来降到2万。那时候怎么没说换电池成本的问题?那么比亚迪出来,这些舆论又是从哪来的?

因为不平,所以站了起来,战斗中不知不觉成了铁杆迪粉。


因为柱石,所以维护



网上有黑比亚迪的,有捧比亚迪的,你可以不喜欢,不买比亚迪的车,但是你不能去抹黑它!我们说中华崛起,不是个假大空的名词,它是由千千万万个比亚迪这样锐意进取的企业和千千万万个自信不屈的人组成!

疫情期间,比亚迪三天出图纸,七天搞定设备,第一时间量产口罩,解决了国家的燃眉之急!完成医用级免洗手消毒凝胶的产品研发,比亚迪只用了六天,而后八天实现量产。比亚迪有多少专利?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不夸张地说,现在这股新能源浪潮,就是比亚迪凭一己之力掀起来的!结果是我们中国成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国产品牌完成了对合资的逆袭,比亚迪也跻身全球汽车销量前十。


这是国家的柱石啊朋友们!在和平年代,贸易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比亚迪在前方冲锋陷阵,大杀四方。我们在后方不应该鼎力支持吗?还在诋毁?诬陷?背后捅刀子?和古之奸佞又有何异?

比亚迪不是不能批评,29日迪粉之夜,比亚迪李云飞在台上深情演说,的确让我有点破防。迪粉都是边吐槽边建议,边嫌弃边打气。我也狠狠吐槽过比亚迪,吐槽它的名字,它的LOGO,吐槽它车型命名混乱,产品定位模糊。


三年前秦PLUS刚刚上市的时候,我当着李云飞的面大放厥词,替比亚迪着急,指责云飞总产能储备不足,交付太少。我当时的原话大意是这样的:秦PLUS DM-i这么多订单,哪怕只交付一半,也能打败朗逸、轩逸,拿到月销冠军啊!只要拿到销冠,会极大影响那些看销量买车的摇摆者,还能从这些合资品牌手里抢到更多市场,形成正向循环……


时隔三年,DM5.0发布了,全球混动进入新时代,秦家族销冠位置几乎是不可撼动的,这盛世如我所愿。未来,比亚迪的缺点我会说,有问题我也一样批评,但是那些阴影里的明枪暗箭,想要捅刀子挖墙脚拆台的,先得过迪粉这关。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4关注 | 80作品
+ 关注
写手中的段子手,段子手里的老司机。极度理性选车建议,令人不适的犀利评判。懂得技术,拒绝套路,车圈老刀,欢迎关注。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