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进入下一个无人之境

最近的中国车市,有两组数据特别振奋人心。

首先,今年前4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466.4万辆,同比增长26.7%。市场占有率正式突破60%大关,成功触及创始历史新高的60.7%。


其次,刚刚过去的5月13日-19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到6.8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终端上险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0.2%。

而我从中读出的重要含义,则集中在:“电动化转型浪潮的席卷速度,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身处规则重塑的全新赛道,中国车企彻彻底底的站起来了,迅速掌握了产品定义权与定价权。”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合资品牌可谓颓势尽显,合资燃油车更是走向了落日黄昏。

当然,在此过程中,如果试图评选出一位贡献最为卓越的选手,相信很多人都会把选票没有任何争议的投给——比亚迪。这个以“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自居的品牌,今年在各个维度无疑都在拼命狂奔。

殊不知,北京时间5月28日,位于西安城墙的永宁门下,今天文章的主角再次交出了一份十分“炸裂”甚至引发整个行业震荡的答卷。

无论是第五代DM技术的惊艳首发亮相,还是秦L DM-i与 海豹06 DM-i的双车正式上市,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句话:“从无人之境进入下一个无人之境,技术始终是比亚迪最浓的底色。”

重新定义插混技术天花板

“世界最先进的插混技术都在中国!全球插混已经进入中国时刻!”

平心而论,每逢比亚迪的发布会,总会被某些细节所深深地触动。而这一次,当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王传福,抛出本段开篇的那句话,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由衷的自豪。


作为支撑他观点的绝对底气,2023年,中国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85%,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最火热的赛道。

截至目前,比亚迪插混车型累计销量超过360万辆,中国每卖出2辆插混车型,就有1辆是比亚迪。全球每卖出4辆插混车型,就有3辆是中国品牌。

显然,比亚迪引领中国插混,成为了全球汽车技术的主流路线。

顺势,站在当下回顾过往,比亚迪DM插混技术历经4次迭代与20年的发展,克服种种的困难与挑战,熬过曾经的低谷,已然日趋成熟。

而到了第五代,则实现更加极致的追求,走向下一个“无人之境”。

具体来看,其实现了全球最高发动机热46.06%、全球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2.9L和全球最长综合续航2100公里,再一次改写全球汽车油耗史,开创油耗“2”时代,重新定义了插混技术天花板。


由此望向更深处,第五代DM技术之所以能够实现上述三个夸张的参数,主要还是得益于以下三点。

其一,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

传承上一代,超越上一代。以大功率电机驱动和大容量动力电池供能为主、发动机为辅。核心零部件全面升级,实现整体性能再突破。

其二,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

行业首个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包括三大部分:电池热管理、前机舱热管理、座舱热管理,不再孤立解决各系统的热问题,而是通过智能调度整车热源,达到平衡状态,确保能耗最低。

其三,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

基于“璇玑”打造的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通过深度集成VCU与双MEU,实现芯片算力大幅提升,性能更强大。

并实现全球首家三脑合一,全面提升控制效率,降低静态功耗,集成高压充配电模块。更充分发挥整车的性能与集成度,打造了插电混动首个动力域控七合一。


而新一代插混专用发动机参数为1.5L:74kW、126Nm;新一代EHS电混系统参数为EHS120:120kW、210Nm,和EHS160:160kW、260Nm;新一代插混专用刀片电池是10.08kWh和15.87kWh;12V磷酸铁锂小电池与整车同寿命,实现了无铅化。

综上,第五代DM技术基于对极致能耗、极致体验的追求,以第四代为基石,对发动机、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全面优化升级。

而在我眼中,这套插混系统的针对性非常精准,不仅弥补了之前的种种“遗憾”,也在类似硬件维度、软件维度、成本维度、供应链维度,做到了最大的平衡与高效。

“46.06%、2.9L、2100公里”,真的太过夸张,真的太过强悍,像是一把利剑,直插合资燃油车的腹地,也让人愈发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技术突破永远是新王登基的最佳途径。”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恐怖如斯……

不给合资轿车留活路

刚刚过去4月,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

乘用车批发销量超过2万辆的车型共有11个,而比亚迪凭借宋家族的80,860辆、秦家族的51,170辆、海鸥的34,832辆、驱逐舰05的32,800辆、元家族的22,051辆、汉家族的21,509辆,成功占据6个席位。


绝对统治力,无需多言。

不过,纵观紧凑级与中级轿车市场,以德系、日系为首的合资品牌,依旧占据着不小的份额。类似卡罗拉、轩逸、朗逸,包括凯美瑞、雅阁、帕萨特,仍占领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心智。

而这片阵地,比亚迪必须尽可能多的抢夺。毕竟,中国车市素有“得轿车者得天下”的说法,对于野心呼之欲出的它来说,则是具有关键意义的一战。

“我们不玩虚的,发布即量产!”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发布会上王传福又一句信心满满的表态,令我们看到了比亚迪朝着合资燃油轿车不断发起进攻的“全新底牌”。而他口中的主角,正是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L与海豹06。


两款插混轿车,仅就综合产品力来说,足够高级的内外饰设计、足够越级的整车尺寸、足够出色的驾乘体验、足够优秀的智能化配置,加之在油耗与续航方面的无敌长板,基本上武装到了牙齿。

根据部分媒体与比亚迪高管接近真实工况的测试,秦L DM-i与海豹06 DM-i的亏电油耗均比官方宣称的2.9L更低,综合续航均比官方宣称的2100公里更长。如此“反向虚标”,更加夯实了二者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更加出乎意料的还是秦L DM-i与海豹06 DM-i的售价。

最终,两车采用完全一样的策略,全系9.98万元-13.98万元,大有一副“一剑封喉”的架势,加上国家与厂家给到的置换补贴,能够进一步下探至更低。

反正,用不到10万元的预算,买一辆油耗与续航表现双双逆天,轴距接近2800mm的插混轿车,这就是比亚迪不留情面的“杀招”。


而秦L DM-i与海豹06 DM-i的入场,同样和秦PLUS DM-i、驱逐舰05,以及汉DM-i、海豹DM-i一起,完成了对于紧凑级轿车到中级轿车市场,售价区间从7万多元到20多万元,全面且彻底的覆盖。

更加引人遐思的是,眼下恰逢诸多合资轿车刚刚完成或者正在进行大换代的阶段,很多竞品都立足未稳或者节奏混乱。

比亚迪秦L DM-i与海豹06 DM-i的选择这时到来,并且最低起售价只需9.98万元,像极了是在“趁你弱,要你命”,而潜台词则为:“中国主流轿车市场,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

另外,要知道,随着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很快比亚迪肯定会把它辐射到旗下越来越多的车型身上,进一步加速油转电的进程,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

总之,强者为王,技术至上,中国车市变天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海豹06 DM-i 秦L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9万关注 | 1.1万作品
+ 关注
速度 深度 态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