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汉兰达的“本色”,广汽丰田的“底色”

作者:管宏业

都说路遥知马力,一台汽车到底有多少“马力”,时间说了算。

“说实话,‘ 大汉’在我们家原来是限号时用的替补车,但八年下来,无论送孩子上下学,还是我自己上下班,慢慢就变成了首选,‘大汉‘现在已是我们家的主力球员了。”

作为第一个登陆欧洲足球冠军联赛的中国球员,孙继海对车要求很高。过去二十多年间,从豪华车到跑车,开过的也不少,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他最青睐的是汉兰达。

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一台两吨重的SUV,油耗不到6升,50万公里无大修,三年保值率领先同级……不仅是孙继海,对于全球500万汉兰达用户来说,安全、耐用、保值,就是习以为常的“大汉本色”。

前不久,在汉兰达的出生地广汽丰田南沙工厂,我们深入其中,一探究竟:“大汉本色“是如何练成的?本色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底色?


造好车没有捷径

伴随着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尖啸,一辆辆簇新的汽车驶下了生产线。就在广汽丰田第四生产线的总装线旁,在不停线情况下,一个“品质博物馆“同期开馆。广汽丰田副总经理彭宝林自豪地说:“通过全方位展现汉兰达品质细节,揭晓20年大厂原生品质秘诀。“

▲广汽丰田副总经理 彭宝林

在外人看来的秘诀,其实就是广汽丰田习以为常的常理。只不过,在时时谈超车、动辄就颠覆的大环境下,很多基本的道理被有意忽视了。

以造车为例,过去十年内,互联网、ICT、地产商等不同背景的外来者,前赴后继涌入汽车业。只要有钱就可以造车、模仿的好也可以造好车等言论不绝于耳。问题在于,造车远不是有钱就可以,更不是所谓的低门槛行业。尽管动力总成有了更多选择,但造好车这件事,本质上还是输于“制造“范畴。

一个新车型开发,零部件品质测试项目多达2万多项。不是说彩电冰箱沙发光彩夺目就是好车,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才是良心造车。以不起眼的雨刮为例,广汽丰田作动耐久试验次数是150万次,其中要包含泥水耐久测试75万次;盐水复合实验时长要求达1440小时,是行业标准的四倍;更不说在事关安全性上,前防撞梁采用航空级7000系铝合金,相比行业普遍使用的6000系铝合金,强度提升了两倍。甚至是车门铰链这种细节部位都用上了1190兆帕超高强度钢,在行业内是第一家。

相比某些新造车所宣扬的18个月开发一款新车,懂行人直呼:不负责。以广汽丰田为例,整车方面的品质评价标准有600多项,比如自然暴晒要整整一年;恶路行驶测试要持续2个月;对车轮弯曲疲劳测试达到26万次,是国标的2.2倍……试想,仅严格测试验证就需要一年多时间,用18个月开发一款新车,不是坏,就是蠢。

“别人是刚刚好,广汽丰田却是冗余多;别人的上限,只是我们的下限”。对广汽丰田来说,“大厂原生品质”首先是源自严苛的品质标准。即使AI再发展,汽车仍将是“灵魂”与“躯体”的软硬结合,只要存在躯体,那么“造好车”就没有捷径。


再好的外卖也没有自家做的饭香

既然是“博物馆”,那肯定就有一些压箱底的好东西。

“广汽丰田四大工艺车间使用了大量先进设备和专利技术,甚至是一些独步行业的“黑科技”,以前我们做得多说得少,今天就为大家公开”,彭宝林开诚布公说道。

在冲压工序,广汽丰田最大的不同就是自产比例非常高,包含四门两盖、顶棚、车底、纵梁、侧围、副车架等,90%以上的大型冲压件都在车间内完成。大量自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源头确保品质稳定性。

在焊装车间,采用了诸多丰田专利技术,其中电极头整形专利让焊接强度稳定性提升了90%,让整车6000个焊点都完美如一、零虚焊;丰田独有的内夹紧技术,使焊接精度提升1.5倍,车身精度管控达0.01毫米;在喷涂工序,丰田独有的iX喷涂技术大幅提升涂料附着率,有效降低涂面不良;涂装线还率先使用AI检测技术,消除肉眼难以判断的漆面色差。

总装车间最能直观体现丰田JIT生产方式和自働化的精华。这里既用上自动检测系统100%监控每一道作业工序,也把停止生产线的权力交给每一位员工,当出现不良时立即停止生产,绝不让任何一个品质瑕疵流入市场,这就是带人字旁的“自働化”。目前总装车间能够实现99.7%以上的一次合格率,也就是几乎每一台下线的新车都可以直接打合格证出厂。

实际上,从JIT即时化生产到人字旁的自働化,丰田生产方式已经被外界琢磨和学习了多半个世纪。但到今天,丰田依然是全球品质最高的汽车企业。花钱或许能够买来设备和技术,但绝不代表着就能造好车。最典型的,恒大汽车立志“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来造车,虽然恒大汽车倒了,但是通过砸钱,买不到的技术就合作,简单粗暴的造车方式在当下依然流行。但照抄别人的作业永远是自欺欺人,点外卖也肯定没有自己家做的饭香。


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前不久,某新造车品牌发生高速事故,隐藏式车把手打不开,以致耽误了救援时间酿成悲剧。让人乍舌的是,事故发生后,品牌方、代工厂、供应商各执一词相互推诿,“车是我造的,但责任方不是我“,成为当下车坛一大怪事。

当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合作变成相互利用,当招投标变成低价者得,当难题面前不是共同应对而是恶意压价,造出来的汽车也就丢了魂,变了味。

对广汽丰田而言,“大厂原生品质”还来源于独特的造车生态圈。

广汽丰田对供应商的管理称为“育成式采购”,它跟一般厂家的采购模式有很大不同,不是简单的甲乙双方买卖关系,而是共同成长;不是粗暴地AB点比价或一刀切砍价,导致供应商只能以次充好,而是长期稳定同步开发。

以汉兰达为例,从向供应商发出订单需求到量产,要用3年2个月的时间。彭宝林直言:虽然我们一直努力提高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但绝不会无底线缩短开发周期,更不会降低标准。“时间是金钱,但品质才是本钱。”

从2004年建厂至今20年,广汽丰田只有307家零部件供应商,但不良率也达到了每百万台0.3件,这在整个行业都绝无仅有。即使当前价格战空前激烈,广汽丰田也杜绝随意竞价更换供应商,避免品质波动。“如果谁出价低就用谁,表面卷赢了价格,但实际伤害的是顾客利益。”

不卷价格而是卷品质、卷工艺,不薅供应商、经销商的羊毛,而是卷如何与合作伙伴一起走得更远……凡此种种,共同成就了广汽丰田的大厂品质。

这些秘诀难学吗?确实难,因为它囊括了极致严苛的丰田标准、独家定制的先进技术、相融相生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深入骨髓的品质文化,由此共同构筑了广汽丰田的“本色”。虽难复制,但特别值得深思,说到底,对“造物”的执着,对“用户第一 经销商/供应商第二 主机厂第三“理念的践行,不也应该是汽车行业该有的初心和本色吗?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汉兰达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7关注 | 957作品
+ 关注
有人气的汽车新闻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