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才是真正的豪华,领克09到底有多硬?

很多车都喜欢拿碰撞成绩单来证明自己有多硬有多安全,但可笑的是,我们总能听到某某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不是车身结构有明显的变形,就是车内安全气囊没有及时爆开,还有一些车因为碰撞导致车门无法打开,最后悲剧发生!最近领克09整了个狠活——钻卡挑战,据说是史上“魔鬼级”的挑战。参与挑战的车辆是新领克09EM-P6座 ULTRA,正前方是静止状态30吨重的大卡车,领克09关闭AEB功能以时速60km/h正面撞击卡车的尾部,同时另一辆SUV以时速55km/h撞击领克09的尾部,模拟高速正面碰撞加追尾。挑战结果是领克09车身结构完整,生存空间充足,乘客安全。

相较于常规的碰撞测试,这种非常规的碰撞测试才是真正具有参考性的!车辆提前关闭了AEB功能,速度不会降低,行车方向不会改变,正面硬钢卡车的车底,考验的就是车身的刚性和被动安全。虽然这种碰撞测试严苛了一些,但也是路上比较常见的事故,真实还原,通过实战检验。一句话概括,再优秀的成绩单终究是纸上谈兵,质量好坏往往体现在实战。生命只有一次,安全始终是第一位。

领克09之所以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与它所使用的SPA平台架构是有直接关系的。除了领克09,使用SPA平台架构的车还有沃尔沃S90、XC60、XC90等车型,通过车身结构强化刚性,同时对电气化有着更高的适配程度。此外SPA平台架构可以在碰撞的瞬间通过三条传导路径分散碰撞能量,从而减轻对乘员舱的伤害。当然,这种安全还体现在设计部分,领克09前轮轴心到乘员舱踏板距离的距离(L113)和第三排乘员头部到车尾距离(L212-3)在同级别车型里是比较长的。说白了,这段距离就是车辆受到碰撞的缓冲区域,让车辆去承受更多的撞击力量。正因为前后都设计了缓冲区域,领克09车内乘坐空间在同级别车型里不是很有优势,但足以满足日常使用。车头部分配备了超长的铝合金防撞梁,覆盖了车头76%的面积,这在同级别车型里挺难找到对手了,为了进一步减轻伤害,前防撞梁的外侧还增加了吸能的缓冲结构。其次领克09使用的热成型钢占比达到了35.06%,热成型钢的屈服强度是高强度钢的5倍。

既然热成型钢够硬,为什么不全车使用呢?其实这是考虑到大多数城市交通事故是低速碰撞,如果全车都使用热成型钢,再小的事故可能都需要大修,修车成本无疑会增加。车头使用软钢或者超高强度钢,尾部吸能区域配合左右两条热成型钢纵梁阻挡侵入,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低速碰撞小事故的维修成本。另外,作为一辆有第三排的车型,领克09的第三排座椅配备了防穿刺高强度钢板,钢板厚度达到了0.5mm,有效保护了第三排乘客。

如今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越来越多,有不少用户质疑车辆在经过碰撞之后门把手会不会及时弹出?隐藏式门把手是通过驱动电机弹出,有电才能驱动,这里需要用到低压蓄电池。简单来说,车辆遭遇碰撞可能会导致低压蓄电池给门把手供电的电路切断,断电就意味着门把手无法正常弹出。而领克09把低压蓄电池和控制器放在了尾部,更准确来说是放在了更靠近热成型钢的位置,首先这个位置更硬,其次是车尾不容易遭遇碰撞。而在碰撞挑战中,领克09车内气囊点爆的同时,车门锁几乎同时解锁,就连儿童锁也同时解开,能让车内乘客更快逃离。同时也考虑到了断电的情况,领克09全系保留了门把手机械拉线,车外人员可以通过按压门把手前端翘起尾部打开车门,车内乘客可通过机械把手打开车门逃离。

说一个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在2022年,领克09就已经通过了最高标准的中汽研85km/h追尾碰撞测试叠加60km/h翻滚测试。最终测试的结果是领克09符合所有考核标准,成绩全优,获得"追尾后翻滚性能A级"001号认证。

在领克09钻入卡车底部之前,主动安全系统已经识别到前方是卡车,且无法避免追尾事故,系统提前对安全带进行了预紧,提前点爆安全气。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领克09配备了2550mm超长保压侧气帘,充分保护一二三排乘客。既然用的是SPA平台架构,这辆领克09自然也掌握了“丢胎保命”被动技能。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撞击侧的前轮会自动脱落,此时车辆会侧移滑出减少对乘员舱的侵害。

最后总结:

相较于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能提高乘坐舒适度的功能配置,安全才应该是我们首选的必备条件,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现如今有很多车企都在搞碰撞测试,炫耀自己的驾驶辅助有多么的智能,但是当意外情况真的发生了,反而只有更坚固的车身能直观降低伤害。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领克09新能源
标签: 碰撞测试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7关注 | 61作品
+ 关注
想看最真实的汽车实拍体验内容,关注我,每天都有优质实拍体验内容分享给大家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