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在众生喧哗的时代,很难静下心来听一个方向的声音,即使我入行认识的第一辆车是 GL8,但不得不承认,动笔写下此文前的我,对别克品牌的认知依然是有限的。

我敬重每一个百年品牌,尤其是汽车品牌,在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它们依旧能用自己的智慧打造时间的传奇,它们是被历史岁月筛选出来的强者,用自己的节奏一步一脚走下去, 一年,十年,甚至百年......

但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尽管是作为上汽通用销量上的“中流砥柱”,别克的声音依然没有得到扩散,知乎上的“大众和别克哪个更高级”的提问更是直接戳中其定位模糊的痛点。

正如校园里的尖子生,也总是有烦恼的,考了高分怕被人超越,考了低分又不甘心,别克这个“尖子生”在正面临自己的成长困境,然而,生命的强者,不正是于困境中壮歌豪放吗?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种看似肤浅的生活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汽车品牌的营销。

别克比我们想象得“乖巧”,不似造车新势力那般花样百出,也没有部分本土传统车企那般深谙品牌破圈逻辑。

江湖,鲜有它的传说,没有“爆炸性”新闻,缺少荡气回肠的故事。

总有人知道中国的一辆汽车上面坐过慈禧太后,可是鲜有人知道溥仪是别克汽车的第一位中国车主;提起就让性能党尖叫的红头发动机,我们总能想到本田,但很少人了解“每一辆车都有别克的一个发明——汽车转向灯”这个冷知识。

正是对“标签化”打法的反应迟滞,让别克不似丰田、本田那般有“品质”和“技术”的光环傍身,也没有BBA的辨识度。

我们不能否认,社会上一度流行的标签化认知对于管理一个品牌来说的便利之处。

当我们想起全球最爱女人的品牌,总是会想到欧拉,车圈海底捞企业绕不开一个蔚来,当一个复杂的企业,或者车型简化成一个名字,一个符号,被更多消费者认识的几率也在随之增加

在流量层面,别克没有找到足够的存在感,没有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故事,并不是乏善可陈,只不过,其低调的行事作风让我们难以看清一个强者的真实面貌。

其实,在以数据衡量实力的各大榜单上,别克显然是个勤奋的实力派。

从销量成绩来看,在轿车板块,英朗总是最让人放心的,在2020年推出了2021款英朗典范及轻混动车型后,销量连月呈现迅猛攀升之势,今年9月,更是从8月的第五位直接跃居第一位,甩开了长期霸榜的宏光MINI、轩逸、新朗逸和Model 3。

别克主销SUV昂科威,自2014年10月登陆中国市场以来,也已经撬开了百万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昂科威S和昂科威PLUS接过了别克中型SUV接力棒后,也让昂科威的名字能常常也能出现在SUV榜单靠前的位置。

别克在MPV领域的造诣,自不用多说,一个“稳”字说明一切,在国内MPV市场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时候就用GL8率先占了先机,而且又以商务为定位,极好地切中了国内市场需求,成为当之无愧的MPV王者。

今年上海车展前夕,在黄浦江畔,别克市场营销部长牛峰便表示:“别克今年跑赢大盘的目标应该是不变的,而且我们一定会达到这样的目标。”

这样的信心自有出处,“跑赢大盘”的目标在今年黑天鹅不断出现的大环境不失为一种膨胀的野心。

可见,别克的内心是有火的,可惜的是,走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身边依然有不少朋友把“油老虎”、“三缸机专业户”等词语与别克联系在一起,这个曾经“最懂用户的合资品牌”埋头苦干,不求先声夺人,只求稳中有进的保守做法显然隐藏了它的真实实力。

我始终相信,每一个拥有“凝固时间”魔法的百年车企之所以能长久保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时代的选择,也跟企业随时应变的时代精神息息相关。

在产品布局上,别克是用心的,为了迎面“撞”上年轻人,别克为此推出了GS车型,它们是别克旗下个性化、运动化车型的代表,为新生代消费者带来更潮流个性、更富驾驶趣味的产品体验。

在技术布局上,它在核心技术上的每一步,其实都走在了主流合资品牌的最前列。它既做到了传统动力效能提升与新能源车型不断推出双线并进,在智能网联的引入、迭代速度、普及程度上也领先于行业,智能驾驶辅助在旗下车型的渗透同样也是行业最深的品牌之一。

当不少合资品牌还在以搭载CarPlay作为车型宣传卖点时,别克却早在去年就开启了旗下车型大规模的OTA云升级服务,全面完成了从车到云的车联系统布局。

从“志行千里”到“智行千里”,别克品牌Slogan的一字之差,足以表明,别克品牌一直都在积极拥抱变化。

不得不承认的是,别克做到了在产品力上超越消费预期,但,在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铆足劲发声的当下,别克作为汽车工业的前辈,还需要在品牌营销层面不断进化、不断创新、不断赋予新情怀。

诚然,别克的每一步都是有节奏的,是逻辑严密的,然而,别克讲故事的能力还需进化。

在大众的注意力被抖音、淘宝这些软件稀释的同时,被看见的努力才真正有意义。

当“品牌持续向上”成为一句反复提到的口号,也就预示着该企业的增长方式亟需从表面的数量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

早在十年前,别克品牌在国内合资市场的地位非常之高,在产品定位、价格层面也要高于大众、丰田、本田等同级产品。但现今情况完全不同,通用系几个品牌在国内的地位都面临着降格的压力。

定位豪华的凯迪拉克长期打价格战,二线豪华头名岌岌可危。前些年,在自主品牌的猛烈攻势下,雪佛兰和别克不得不暂时放下身段。

如今,市场风向一转,汽车业深度的“内卷化”,促使大家不断向品牌高地攀登,避免被卷入“低维竞争”的旋涡。在中国的第二个二十年,有着“世界级品质”的别克也正式宣布走上“品牌向上”的道路,不过与别人不同的是,别克的这条路叫“回归”。

正所谓,认识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别克只有正视眼下面临的阻力,才能将其转化为动力。

首先,别克必须认识到,它比其他合资品牌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高得多,去年,别克累计销量近93万辆,其中88.5万辆都卖给了中国,我们奉之为神车的“GL8”已经在北美停售了。

2019年,继君越停产后,别克又宣布旗下轿车产品君威也即将在美停售,自此,别克在美国市场的产品线,将转为全 SUV 车型。这个以生产美式豪华轿车闻名的品牌在美国进入了“假死”状态,这就需要别克加强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洞见,不断将越级的产品力和服务体验传递给用户。

其次,今时不同往日,在自主品牌一鼓作气,日系、德系稳中求进,美系日渐衰微的大背景下,别克的每一步都要比过往要走得更加小心翼翼。

与20世纪九十年代刚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不一样,用户对高端的认知不再取决于品牌的历史和产品的品质,而是会将品牌调性、文化、服务、营销等方面视作考察维度。

自“豪华”艾维亚子品牌推出后,别克在产品、服务领域不断提升“上限”,这也是别克能保持头部品牌地位的根本原因。但在营销策略上,别克大肆采取的“以价换量”的做法有些欠缺考虑,

如何权衡好车型定位和价格的利弊,同时肩负起销量和品牌向上的使命,是别克踏上这条“回归路”必须直面的难题。

最后,在新能源汽车悄然崛起的趋势下,别克难以置身事外。微蓝6,作为别克攻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一款车型,其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如何坚定方向,平衡好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是别克必须面对的又一张答卷。

品牌向上困局在前,向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转型的挑战在后,它一方面考验着车企破局的勇气、决心和应对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让汽车的品牌价值逐渐显露出来。

只有那些真正敢于从困境中站起来,正视自己,重新出发的企业,才能耐得住市场的寒冬,静待春天的温暖。

23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理念、格局都发生沧桑巨变。别克在品牌理念和市场战略的顶层设计上必须怀着猛药去疴的决心,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很喜欢,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写的那句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别克,面对眼下这场品牌回归战,复兴战,突围战,一定不能“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26关注 | 2121作品
+ 关注
喜欢好车,为大家带来更多好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