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是好事,希望是技术驱动的价格战

唇枪舌战的重庆车展论坛让这届车展比哪一届都要热闹。

其实用火力全开概括这届论坛更恰当。

销量跃升为老大的比亚迪继续高举价格战的大旗,认为继续卷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长安汽车也持赞同的态度。广汽老大曾庆红认为卷利润可以,不能卷成本,卷成本是不可持续的。

之所以交锋如此激烈,和当下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合资品牌销量下滑、燃油车占比快速下跌等息息相关。当下的汽车市场有点绞肉机的感觉,没有任何一家车企可以置身事外,都面临着如何活下去的抉择,更糟糕的是,价格战丝毫没有停下来意思。以至于车企、经销商和上下游企业都处于前所未有的大面积异常焦虑的状态。

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一些企业通过这一手段在市场站住脚,原则上消费者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在消费环节是一件好事。

但价格战的基础是商品品质不变。曾经国产摩托车通过价格战在东南亚市场摧城拔寨,将日本摩托车打的没有脾气,可后来却灰溜溜的离开,根本原因是产品不行,便宜是真便宜,但用不住,故障频发。

对汽车、摩托车、大型机械等大件消费品来说,生命周期长、关乎安全等等,对品质要求要比快消费苛刻很多,光价格便宜不行,还要能用的住。

也就是说,价格战是有个红线的,价格不能低于成本。当然,短期可以,牺牲一些利益换市场;长期且大范围不可行,结果只能是降低品质,也就谈不上价格战了。

不过,这些年具有互联网特质的众多行业,以资本驱动,通过价格战打市场,理论是通过贴钱的方式打垮对手,形成近似垄断的市场地位,后续实现定价权、主导市场。这种大规模烧钱的模式长远看对消费者也是一种伤害。

当下的汽车价格战,是贴着成本的边缘,还是赔本赚吆喝,各家企业情况不尽相同,不过可以肯定两种情况都有。如果这波价格战继续下去,后者必然越来越多。后续是通过技术降成本,还是给上下游产业链更多压力,或是降低产品标准,等等,可选项貌似很多,其实也不多,毕竟短期内能用的办法有限。

前段时间,上汽大众提出了产品保值概念,想想挺有道理的,如果一款车价格一降再降,二手车的价值也在同步下降,使用成本其实没有减少,只不过体现环节不同。夸张一点,如果因为价格战,一个品牌都没了,车的价值会大幅缩水,比如威马,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另外需要注意,车企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体量都比较大,抗压能力强一些,这波价格战拉锯会时间长一些。如果是挤利润还好说,如果大多数企业都在血亏,对行业来说弊大于利,产业链迟早会崩盘,整个行业将进入快速衰退期。

当然,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刺激一些企业向上发展,淘汰一些混日子的车企,是好事。

价格战是市场的一部分,不能用非市场手段去限制,但需要品质基础上的价格战,希望是技术驱动的价格战。

如果过界了,本着对市场负责态度,需要及时叫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737关注 | 190作品
+ 关注
好开的车,好看的景儿和有趣的人和事儿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