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电动车这事,沃尔沃快要弃赛了

沃尔沃,这个曾经以安全性和创新技术著称的豪华品牌,最早提出电动化转型的计划时,无疑令人振奋。2017年,他们雄心勃勃地公布目标:2025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总销量的50%,2030年实现100%全面电动化。然而,七年后的今天,现实却远比预期惨淡。2024年第一季度,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销量占比仅为1.76%,仅售出667台。相比之下,中国新势力蔚来和理想的月销早已突破两万台,日销就能超越沃尔沃一个季度的成绩。

整车平台开发断档:前景堪忧

沃尔沃的电动车之路为何如此坎坷?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整车平台开发的断档。大众有MEB和MQB平台,奥迪和保时捷有PPE平台,这些平台支撑了他们强大的产品竞争力。而沃尔沃呢?在2014年推出SPA平台及 XC90后,虽然90系和60系相继发布,但自那以后,再无新平台问世。旧平台车型如S90,八年未换代,竞品BBA已完成一轮换代,沃尔沃只能靠降价苦苦支撑。

对于纯电车型,沃尔沃一直依赖油改电车型XC40和C40 Recharge,难以与真正的纯电平台车型竞争。虽有EM90和EX30问世,但前者售价高昂,后者刚刚上市,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而最令人失望的是原生纯电平台SPA 2的代表作EX90,至今仍未交付,被戏称为“哥德堡烂尾楼”。

营销策略走偏:中国市场水土不服

沃尔沃在营销策略上的失误也是其电动化进程受挫的重要原因。2023年6月,EX30在意大利米兰全球亮相,但针对中国市场的发布会却选择在瑞典哥德堡举行,这种脱离市场实际的做法难以赢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同。沃尔沃在EX30的上市培训材料中提到要将全球前沿趋势带入国内,同时贬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乱象”,这种态度不仅显得傲慢,还忽视了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竞争环境。

在EM90的营销上,沃尔沃试图通过迎合中国传统文化来打动消费者,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例如,将五行概念融入氛围灯设计,以及在座椅图案上使用北欧山脉,试图传递“背后有靠山”的理念。对于高知群体的沃尔沃车主来说,这种营销手段不仅显得生硬,还损害了品牌的理性和严谨形象。

组织管理撕裂:难以形成决策合力

从沃尔沃亚太离职的工程师Chris(化名)透露,沃尔沃在组织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研发资源分散在吉利和瑞典总部,亚太地区缺乏话语权。沈峰离职后,研发资源更是进一步被削弱。销售公司也频繁变动,去年8月,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离职,短短3天后加盟吉利,接任者潘鹤松的汇报线也经历多次调整,组织结构的不稳定导致战略执行乏力。

频繁的人事变动和组织撕裂感,使沃尔沃难以形成合力。战略决策缓慢,新车型换代周期长,产品竞争力下滑,导致销量增长乏力,最终陷入恶性循环。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时,曾被寄予厚望,但14年过去,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远不如预期。相比特斯拉这样的“外来借读生”,拥有中国企业背景的沃尔沃在电动车销量上仍然处于劣势。

结语:前路漫漫,沃尔沃何去何从

沃尔沃的电动化之路,既有技术平台开发的断档,又有营销策略的失误,更有组织管理的撕裂。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沃尔沃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电动车销量表现极为不理想。沃尔沃需要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针对中国市场制定更贴合实际的营销策略,同时稳定组织结构,形成有效的决策合力,才能在激烈的电动车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未来,沃尔沃能否扭转颓势,实现其电动化目标,仍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无论如何,作为曾经的豪华品牌领军者,沃尔沃在电动车市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点击进入 热议事件报道-第1期 专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247关注 | 5128作品
+ 关注
车市见解!不一样的车市新闻热点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