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之王”埃安被传解约应届生,大嘴古惠南终于不硬了

2023年7月,广汽丰田遣散了1000名劳务合同工,相当于其现有员工总数的约5%。
2023年12月2日 , 广汽本田900名劳务工合同到期,不再续签。
2024年5月,广汽本田通过逐级通知形式, 1700人同意离职,占到公司总人数的14%。


逼得曾庆洪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CACS2024)上抱怨连连,直言由于汽车行业内卷,“广汽裁了不少”。


话音未落,6月12日一封名为《广汽埃安校园招聘解约通知》的邮件在网络上流传。
邮件显示,埃安于6月11日向部分已签约应届生发通知称:由于应届生招聘政策调整,对已签订的三方协议/双方协议进行解约,并向被解约者支付5000元违约金。


图片源自网络
当晚,埃安在微博就紧急灭火,发布声明称:网络平台出现部分关于广汽埃安“裁员”“密集与应届生解约”等不实信息与恶意谣言,引发市场曲解,影响企业声誉。


埃安方面称,当天已向公安机关正式报案,将对造谣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结合埃安近日的裁员消息,其实公司解约应届生的举措或早有规划。

6月7日,有媒体就曝出埃安将裁员20%,至于真实性有待考究。
媒体爆出的信息显示,这是一套组合拳式的收缩,不仅涉及裁员,还要求“停社招,校招已接offer的撕20%”,此外还要取消全员加班费、交通补贴降低、停止所有晋升考核等。

图片源自网络
截图还显示,埃安S和埃安Y车型亏损严重,将重新整理配置和颜色,集中生产。
截至发稿,埃安就网传裁员20%并未给出官方声明。
但是,在埃安一系列举措之下,企业的困境可见一斑。


真是应了曾庆洪的“怨言”,连网约车出身的广汽埃安都卷不动了!
不应该,上个月广汽埃安还卖4万多辆,重回了新势力榜首,应该产销能满足工厂的排产计划?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那就需要拉伸一下时间维度去看看今年的销量。
今年前 5个月,广汽埃安的销量分别为 24947 辆、16676 辆、32530 辆、28113 辆、40073 辆,累计销量达到 142339 辆。相比2023年1-5月份的累计销量166323辆,同比下滑17%。


按照目前的节奏,2024年定下的80万辆保底销量目标,能完成一小半都很悬。
为什么性价比那么高的埃安S、埃安Y突然不再那么受欢迎?
业内人士表示,埃安的下滑主要是因为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
以2023年销量构成为例,广汽埃安就提供了约22万辆网约车,占广汽埃安当年销量的45.8%,更是夸张到占当年网约车市场新增总数的25%左右。每新增4辆网约车,就有1辆来自广汽埃安。


也是基于此,埃安被牢牢地贴上“网约车”标签,加上产品力不足,续航被投诉缩水等问题,在C端市场几乎被遗忘。更重要的是主打低价埃安S被更低价微蓝6、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挤压不轻,性价比不如当年了。
同时,小编发现埃安向C端市场投放的车辆数次登上投诉网站, AION Y多次因电池保修期内损坏不予保修、电机异响、购车订金不退换、补贴迟迟不到位等原因被投诉;有消费者反映AION S存在严重“虚标”,续航里程在冬季折损率超50%等问题。


另有车主也向媒体多次反映,“其他车企新车OTA(远程升级车机系统)次数很多,但是埃安旗下车型的OTA一年一次,甚至2022款的老车无法升级,直接被抛弃。”


种种原因叠加,导致埃安在C端市场“遇冷”。
为了扭转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埃安试图以高端品牌昊铂摆脱“网约车”标签同时提高用车体验,即便昊铂高开高打,依然没法突出重围,销量表现低迷,今年前4个月其累计销量仅为3000辆左右。
据业内人士分析,昊铂的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定位不准确是销量无法提升的主要因素,当下市场中,各家车企都在“内卷”,但昊铂并未在售价、性能上做出突破,很难打动消费者。


结果,低端埃安不断失守,高端的昊铂又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此时广汽埃安被传言毁约、裁员、销量下滑也不足为奇。那么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难辞其咎。

古惠南,江湖人称古大嘴,快人快语,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在电气化的浪潮来临后,一代新人又站在了变革的舞台,蔚来理想小鹏用不一样的模式再造汽车行业,李斌李想何小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在造车新势力掌舵人光芒四射的时候,传统车企也有明星式的人物存在,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算一个。虽然古惠南出身于传统车企,但是性格直率,快人快语,颇有新势力CEO的风格。

初掌广汽新能源

古惠南职业生涯的关键点,都恰逢汽车行业的风口。

26岁大学毕业后,古惠南就投身于汽车行业,扎根在广汽集团。工作前二十年,他从广州标致,到东风本田发动机,再到广汽丰田。这二十年,正是合资企业在中国的黄金年代。

1982年,古惠南加入广汽,曾经先后在广州标致、广汽本田发动机公司、广汽丰田发动机公司工作。可以说,超过30年的发动机岗位的研发工作成就了古惠南的汽车之路,因为那是合资品牌在中国最早的30年,也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年代。

自2008年起,自主品牌汽车集体向上渴望破局。古惠南其间亲历了广汽乘用车起于微末,到不断冲击高端市场的征程。

2017年,古惠南正式担任新成立的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身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之中。

2020年11月20日,广州车展开幕当天,广汽新能源宣布独立,并更名为“广汽埃安”。

不经意间,古惠南已经执掌埃安八年,为广汽集团的新能源事业披荆斩棘,他做出来什么成绩?

无明星产品,品牌沦为网约车

广汽新能源推出过传祺GE3、AION V、Aion LX、Aion S、Aion Y多款车型,无一款成为明星产品。

GE3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与其它“油改电”逆向研发车型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三电布局更加合理,动力电池组布置在底盘位置,使得整车重心较低且前后轴载荷均匀,这样一来整车的可利用空间就会进一步增大,驾乘感受也会更舒适。

GE3是一款优秀的产品,但是在终端销量并未取得优秀成绩,今年Aion Y的上市便是取代GE3的定位,目前在终端市场的反馈并不好。AION Y在底盘后悬挂方面采用的是非独立扭力梁悬挂,没有采用独立悬挂。

另外AION Y在营销方面也是拉胯,有读者后台留言称:广汽埃安之前在北京广告宣称持北京新能源指标进店试驾就送500元京东卡,他4月下旬到北京海淀(西三旗)体验中心按要求完成试驾,店员索取了个人指标打印,结果一拖再拖不兑现承诺,到现在7月中旬后,广汽埃安方面不承认之前的承诺!小家子气,出尔反尔,如同像某些乡镇小企业似的,不讲诚信。

广汽埃安销量最高的车型,当属AION S无疑,不过AION S销量大部分都是由网约车市场攻陷,以至于埃安成为网约车司机的代表,许多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虽然AION S产品销量还不错,但是总给人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感觉。

Aion V基于广汽GEP2.0全铝纯电平台打造,拥有全球首创深度集成三合一电驱系统、最大功率135kW(184PS)、最大扭矩350N·m。根据车型配置不同,Aion V的NEDC工况续航里程分为400km/530km/600km三个级别,均搭载三元锂电池组。上市后,不少网友抱怨,Aion V车内的异味大,做工差,异响多,优惠也少,导致终端销量一般。

Aion LX上市初推出了四款车型,对应了四种续航和动力,60版70版80版和80D版的综合续航能力分别为503/520/650/600km。值得一提的是,续航最长的续航为80款。80D款为四驱款,可以做到百公里3.9秒加速,但续航却比80款低。不过市场反响一般,虽然产品力很强,但埃安的品牌不足以支撑售价。

技术宣传被院士批评

虽然广汽埃安的车型都反响一般,顶多在网约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在许多公共场合,古惠南屡放豪言:“我们现在造出的车,已经跟世界最先进的车并驾齐驱了”。姑且不谈销量,不谈品牌,就谈技术,埃安的技术真的媲美世界最先进的车吗?

智能驾驶层面,特斯拉是公认的行业一哥,埃安的辅助驾驶不是广汽的宣传重点,就小飒体验,也非常一般。

在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层面,2021年1月15日,广汽埃安发布的海报上称,其搭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车型8分钟可充电80%,NEDC标准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

1月16日,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如果某一位说,它既能跑1000km,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而且还特别的安全,成本还特别低,那大家不要相信,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1月17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表示,“今年1000公里续航的车肯定要出来,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8分钟充满1000公里,理论上是可以的。”

古惠南则直接用中指回应院士,一瞬间让大家不知所措,广汽埃安总经理直接摆出这样的手势,不得不反思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从过去到现在,古惠南从来没变过,埃安也没变过。

古惠南又表示,技术层面他们的确可以做到,而且今年也会推出相应的上市产品,只不过技术层面的突破到真正大规模商业化实践应用,其间面临的挑战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还很多。

广汽此举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消息一出,当日广汽集团A股盘中涨停,报收12.52元/股,全日成交10.2亿元;港股尾盘同步大幅拉升,报收9.38港元/股;同时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以及石墨烯概念股纷纷上涨。

在资本市场赚了一波之后,广汽又表示:“技术突破和商业推广是两回事,希望外界不要将其混为一谈。”那么广汽为什么又要提前发布呢?

“直营+经销”不能一步到位

有网友表示,在埃安的经销商店卖车,优惠比直营店价格更低,优惠更大!

我们知道,特斯拉全部门店都是直营,一口价模式减少消费者的购车环节。广汽埃安采用的“直营+经销”双轨模式,但是得特斯拉之形,未得其神。

特斯拉采用直营的模式,解决了“价格不透明”这个核心痛点。客户下单支付只能通过官网进行,直营店无法提供折扣让利,直营店之间也不存在竞争关系,这就消除了消费者对价格的焦虑,不用担心“买亏了”。

在传统4S店模式下,虽然厂家有统一的指导价,但是各家店存在激烈的竞争,优惠力度也不一样,消费者为了拿到“最低价”,只能花大力气到处去比价、砍价,生怕被“宰一刀”。而特斯拉的直营模式,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因为信息都是透明的,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可能被“宰”。

广汽埃安的直营店坚持官网价格,但是经销商店却可以有优惠,那么直营店的意义何在?

哗众取宠,拉踩同行

2022年的“年终大戏”——第20届广州车展在12月30日开展。这是在广汽集团家门口的盛会,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又语出惊人,秀了一把国企老总的智商。

古惠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比亚迪盈利了,但国家补贴扣掉了之后,它也不盈利。本身这个行业现在就还不具备独立的盈利能力。”

看到古总这么说,网友们都坐不住了:

“自己不行,还要拉比亚迪做挡箭牌”

“你加上补贴也不盈利”

“你家车还锁电呢”

“为什么你这个老六说话从来都不过脑子”

……

这不是古总第一次“语出惊人”了,网友们表示,说话最没水准的车企老总,必然是归古惠南莫属。

古惠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比亚迪盈利了,但国家补贴扣掉了之后,它也不盈利。本身这个行业现在就还不具备独立的盈利能力。”

比亚迪真的不盈利吗?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补贴收入合计58.67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2.63亿元,占比亚迪净利润的57%。扣除补贴后,比亚迪2021年实际盈利约8亿元。

2018-2020年,比亚迪获得政府补助的数额分别是20.73亿元、14.84亿元和16.78亿元。同期归母净利分别为27.80亿元、16.15亿元及42.34亿元。

到2023年比亚迪直接起飞,比亚迪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0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2.04%,净利润300.41亿元,比上年增长80.7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97.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截止2023年末,总资产6795.48亿元,同比增长37.6%。

即便比亚迪这两年投资非常大,建设工厂,招聘人员,购买邮轮出海等等,依然大幅盈利。

暂且不提古总不看财报这一点,一家国企老总,不好好想想自己如何盈利,反而将矛头引向对手。古惠南的意思很明确:我不行,大家也都不行。

广汽埃安,是国内最早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多年的发展,如果能够给国内新能源汽车带来一些改变,比如一辆更好的车,一项引以为傲的技术,那是极好的。如果一直被古惠南的这样的老总掌舵,不专心做实事,而是玩噱头搞一些虚头巴脑的概念,对国家来说,就是浪费资源,浪费新能源汽车补贴,浪费广汽集团的新能源转型时机。

产品亮点搞噱头

疫情期间,广汽埃安推出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车载中药香氛,后又升级为可以舒缓开胃、调理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二十四节气国风中药香氛”。

中药香氛虽然带了中药二字,仍然属于香氛类产品,不属于药品。药品可以治病,而香氛是一种混合液体,可以发出气味。

说白了,埃安在打擦边球,中药香氛并不是中药,只是有中药味道的液体而已。

除此之外,广汽埃安号称其车载中药香氛能够提高免疫力,完全没有任何科学数据来支撑。

古惠南的营销风格可见一斑。

产品不行,吹牛一流

在广州车展的发布会上,埃安发布了Hyper GT。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发布会上说:“我非常自信地说,还是在产品方面的全面超越。Model 3这款产品,我们开玩笑说有点欺负它,因为它毕竟是已经投产差不多5年的产品了。到了今天,我们说全面领先和超越它,真的不是一句大话,如果到今天我们连一个别人5年前的产品都不能超越的话,那我觉得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再发展下去,底气和动力可能也就不足了。”

风隐尾翼、风舞旋翼、劈开狂风、扭曲时空……讲真的,这些霸气的词汇自从小学毕业以后,很难见到了。埃安的高管风格还真一致,叫嚣这一块从来没输过,销量也没赢过。

Hyper昊铂第二款车型昊铂GT,在2023年7月份正式上市,昊铂GT发布之初,广汽埃安内部称其为“王牌车型”,并在发布会上放言“没有哪一款车能撼动Model 3的霸主地位,直到昊铂GT到来”。并作为中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代表车型下线,可谓是被寄予厚望的重磅车型。

从销量表现来看,2024年7月份,昊铂GT上市的首个月份,单月销量就达到了2003台。但此后的8-11月份,其单月零售销量连续四个月下滑。以至于,2023年11月份,昊铂HT的单月零售销量居然低至100台。此后的2023年12月份,单月零售销量有所回升,但是也仅为435台。从2023年7月份上市之后,截止到2024年1月份,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之中,仅有2023年7月份其单月零售销量达到了2000台以上。其余7个月的时间中,昊铂GT的单月零售销量,均低于800台。甚至于,部分月份的单月零售销量低于500台。

此外,根据行业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昊铂GT的单月零售销量为315台。相比上个月,其销量下滑了27.58%,几乎下滑了三成。

在海鲜市场,有大批昊铂GT的“僵尸车”车辆全新未上牌,就连内饰的套都未拆。不少Hyper GT准新车行驶里程只有几百公里,最低还有几十公里的,而价格要比同版本新车便宜五六万元。

古惠南和肖勇的自信哪里来的?广汽新能源的公关部门是完全不了解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吗?

总结:

古惠南在行业出名的敢说,都说快人快语古惠南,但是和他的豪言壮语相比,落到实处的有几分?没有一款明星产品,品牌沦为网约车,技术宣传被院士批评,“直营+经销”沦为摆设,从产品,到品牌,到技术,到渠道建设,广汽埃安在颠覆和传统之间的灰色地带,做出了一个四不像。如今大幅裁员,毁约应届生,还要起诉报道的媒体,这就是古惠南的嘴脸,自己可以大嘴,别人必须闭嘴。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76关注 | 737作品
+ 关注
聊聊电车那些事儿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