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品牌贩卖情怀,被北汽澄清声明,背后与“老头乐”还有关系?

车评观察《车评社》

最近,212又火了,在212越野车品牌发布会上,不管是从单一车型升级到品牌,还是全新212的亮相,都唤起了大部分小伙伴的回忆,背后的情怀故事,我们就不多赘述了,毕竟作为如今的消费者主力,许多80后、90后,坐的第一辆车就是212。

但是在212品牌发布会结束不久,北汽集团就发布了一条声明:近年来,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在其产品、宣传、子公司名称上使用北汽集团的‘北京’‘北京汽车’‘北汽’等商标、字号,多次提到井冈山、212等北京汽车工业历史。

北汽集团在此澄清,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基地主要位于山东青岛的民营企业,与北汽集团无股权关系、产权关系。这是咋回事儿?212不是北京生产制造的嘛?

全新212与位于北京的北汽集团没关系

和大家解开这段历史,需要大篇幅的叙述,我们依照时间点,来简单说清楚。

1965年,北京汽车制造厂推出了“ BJ212”轻型越野车,开启了一段传奇旅程;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一分为二,一部分资产用于和Jeep当时的母公司AMC,合资成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1988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剩余资产与北京摩托车制造厂合并,组建了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

2001年,北汽摩与姚长生民营的的北京汽车装配厂重组,成立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北汽摩持股51%,装配厂持股49%。随后,2006年,北汽集团合并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2015年,姚长生收购北汽摩全部股份,北京汽车制造厂彻底变成了民营企业。

具体来说,就是在全新212推出之前的近10年,北京汽车制造厂早就和北汽没关系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北汽集团对于北京汽车制造厂使用BJ212提出异议,并发起了诉讼。

民企北京汽车制造厂与“老头乐”还有关系?

抛开情怀,造车拼的还是技术和体系力,但变成民营企业的10多年来,北京汽车制造厂其实没有特别大的进步和销量,主要还是靠吃老本为主。

直到2020年,北京汽车制造厂被陆付军的富路汽车收购,落户青岛,从北京搬到了山东。具体原因熟悉的朋友也清楚,富路主要生产老头乐,属于灰色产业,所以急需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准生证,但后续推出的几款新车,一直也没啥存在感。

2023年,魏桥创业又控股富路集团,魏桥占股约71%,陆付军占股约29%,这也是全新212诞生的大背景。但是在技术和产品高速迭代的当下,被老头乐注入“灵魂”的北京汽车制造厂,除了准生资质,基本可以算作跨界造车了。

但是相比华为的智能化技术赋能、渠道赋能,小米的雷军营销赋能,在技术、体系和渠道等方面,北京汽车制造厂距离门槛还很远。

谁会为212的情怀埋单?

除了情怀,全新212的改变其实也很直接,就是搭载纯粹的硬派越野车,包括2.0T+8AT动力、非承载式车身、分时四驱等,而且外观基本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并更加精致,内饰还有电子挡把等。

这套组合拳,如果放在10年之前,在传统燃油鼎盛的时代,相信许多喜欢212的朋友们会,很感兴趣。

但如今,是新能源占比超过50%,尤其是时下大火的硬派方盒子市场,坦克、方程豹、北汽集团等,都在加速电驱、智驾和智能座舱领域的全维进化,硬派越野受欢迎的原因,也并不是单层性能点的击穿。

对此,陆付军曾表示:“对212的爱,是铭刻在许多军人和越野爱好者的骨子里的,目前国内活跃的庞大越野爱好者,近6000万退伍军人,这些人要么有越野情怀,要么经历军旅生涯有军车情怀,这些人将是212的受众。

但这和市场整体的变化需求是不符的,我们可以发现,现款奔驰G已经换了独立悬架、路虎卫士取消了大梁、复活的Bronco在主打模块化玩乐,牧马人已经加入了插混系统,经典的越野车早就不再纠结纯粹,而是如何针对用户的多元需求,来提升产品魅力。

车评观察

在信息高度透明化的今天,靠碰瓷营销显然难长久,情怀也并非是决定竞争力的武器。尤其是针对硬派越野市场,主流品牌已经推出了丰富的新能源、智能化产品,全新212想以“纯粹”破局,似乎有些忤逆发展规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212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831关注 | 2968作品
+ 关注
新车快评、行业观察,《车评报告》视频解读。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