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明升暗降?华为再无“遥遥领先”

在华为的权力舞台上,余承东的职位变动无疑是一场引人注目的权力游戏。最近,华为宣布余承东由终端BG CEO变更为终端BG董事长,这一决策在外界看来似乎是一种荣耀的提升,但在华为内部,其复杂性远超表面所见。

余承东的这一跃升,伴随着华为官网的更新和个人微博认证的变更,表面上是对他职业生涯的一种肯定。然而,这位曾经的终端BG CEO,在微博上的活跃度却突然降低,从之前的高频率更新到沉默11天,再到简短的两条更新,这种变化似乎预示着某种内部的微妙变动。

华为内部的"权利的游戏"

据华为内部人士透露,这一职位的调整可能并非余承东的本意。新增的董事长职位,以及何刚接替CEO的决定,可能是华为高层为了延长决策链而采取的策略。这不仅意味着余承东将退居幕后,也暗示着华为希望为年轻一代的管理人才铺平道路。

余承东的职位变动与华为近期的 问界M7运城交通事故时间点相吻合,外界对此充满了猜测。在这一事故中,问界M7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而问界正是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产品。事故发生后不久,华为内部便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这是否意味着余承东的职位调整与事故有所关联?

华为官网在5月10日更新了管理层信息,余承东的职位包括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以及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尽管外界对他的职位调整有升职和明升暗降的不同解读,但华为的官方声明似乎在试图平息外界的疑虑。

有报道指出,余承东升任董事长是为了让他能够更专注于智能汽车业务,而不再涉足手机业务。然而,余承东在华为终端BG体系下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何刚作为新任CEO,将同时负责手机和汽车两大业务,这在华为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华为发布会再无“遥遥领先”

在华为的发布会上,何刚和余承东的角色分配一直非常明确。何刚负责发布手机等重要产品,而余承东则负责新车型的发布。随着何刚的上任,他可能会成为智选车业务发布会的主讲人,而余承东的角色可能会从执行者转变为幕后的指挥官。

余承东在华为汽车业务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他是这一业务的标志性人物和核心推动者。然而,华为内部对于造车业务的路线一直存在分歧。徐直军作为保守派的代表,坚持“华为不造车”的立场,而余承东则力推造车业务。这种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路线之争,最终导致了余承东的职位调整。

余承东的职位变动,实际上是华为内部权力结构的重新分配。徐直军作为车BU业务的最高负责人,实际上限制了余承东的权力。在这种背景下,余承东再度升任终端BG业务董事长,可能会面临同样的权力限制。

知情人士透露,这次业务线的调整可能意味着余承东在华为内部的权力斗争中逐渐退出一线业务,转而专注于公司的幕后工作,统筹全局,维护各个子品牌的利益。未来,余承东的战略重点可能会转向产品性能、产品创新以及提升消费者体验等方面,而非单纯依赖营销。

对于余承东来说,将他一手培养的两大业务逐渐交给何刚,可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然而,华为的未来战略和内部权力结构的变动,无疑将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华为内部对于造车业务的路线一直存在分歧,这也可能预示着华为未来的战略走向将更加注重稳健与务实,而非单纯的市场领先。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余承东的角色转变可能成为华为新战略的一个重要标志。

或许再也听不到“遥遥领先”了,华为和余承东的权力游戏,才刚刚开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问界M7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8关注 | 11作品
+ 关注
这是我的思考,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