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2025年国产芯片采购将达25%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轻轻一点“赞”,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日,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外媒披露,中国正积极推动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即敦促国内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前将芯片采购的本土化比例提升至25%。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减少对进口芯片依赖的决心,更彰显了其增强国内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意图。

有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向国内几家汽车制造业巨头,如上汽集团、比亚迪、东风汽车、广汽汽车以及一汽集团等,明确提出了提高汽车芯片本地化采购比例的目标,设定在20%至25%之间。然而,这项政策并非以强制手段推行,而是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和信用体系,来激励和引导汽车制造商主动选择采购国产汽车芯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其年销售量超过3000万辆,占据了全球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一份额。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本土汽车芯片的供应量仅占整个市场需求的10%左右。这一数字无疑凸显了中国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汽车芯片行业以其高技术门槛、严格的认证流程以及稳固的客户关系而著称。进入该行业需要跨越重重技术难关,经过2至3年苛刻的质量认证,方能跻身汽车供应链。更为严峻的是,产品的工作寿命要求长达15至20年,这无疑对芯片制造商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然而,近年来全球汽车芯片供应的不稳定状况,加之中国国产化率的不足,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对芯片需求的持续增长,共同加剧了中国在关键汽车芯片供应方面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推动汽车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特别是在当前中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更需在其庞大的汽车市场上构建一条具有竞争力且能够独立自主的半导体供应链。为此,中国近年来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为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的颁布,为本土化产业链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这些政策的春风拂面下,一批中国本土的汽车芯片厂商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值得一提的是,汽车中广泛使用的芯片,如传感器、微控制器以及电源管理芯片等,并不需要依赖最尖端的生产技术。这意味着中国的芯片制造商完全有能力从政策推动中获益,并且在技术上无需过分依赖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例如,28纳米及以上的工艺技术便足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高级分析师也对此表示认同,并指出2020年和2021年出现的全球芯片短缺现象,实际上为中国芯片制造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并稳固在国内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

此外,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异军突起,本土芯片制造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每辆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也在急剧攀升。从传统燃油车的600至700颗芯片,到如今电动车所需的1600颗,乃至智能汽车高达3000颗的芯片需求量,这一变化无疑为本土芯片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言论更是进一步印证了芯片在未来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他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将逐渐从电池转向芯片。由此可见,芯片已然成为决定未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

尽管在短期内,中国本土汽车芯片制造商还难以完全取代国外的高端芯片产品,特别是在中高端和高算力芯片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进程已然启动,并将持续加速本土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步伐。

诚邀您轻轻一点“关注”按钮,让您更加便捷地接收我们后续准备的精彩文章,更能让您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文中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关注 | 84作品
+ 关注
闪亮的汽车外壳,光滑而具有吸引力,让人们无法抗拒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