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驰再传股比调整,北汽的“利润奶牛”会不会丢失?

#奔驰#前段时间,北京奔驰再次传出了股比变动的传言。由于暗合合资股比放开的特殊时间点,加上一些细节(例如交易金额50亿欧元、北汽反向增持奔驰12%股权),令此次的传言看起来更具有真实性。不过,经过与一些专业人士沟通之后,几乎所有人的看法都一致,认为北汽奔驰调整股比的可能性并不大。

期限未至,北汽不愿“分手”!

自2018年宝马与华晨重新签署新合资协议后,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都认为下一个调整合资股比的车企将会是北汽奔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二者都有个非常相似的地方,外资对中方企业的支持非常大,甚至被称为“利润奶牛”。然而,大家都忽略的一点是,宝马与华晨签署新合资协议之前,是华晨宝马之间最初的合资合同已经在2018年到期了,所需要签署新的合资协议。

至于3月18日北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北京现代股比调整进展,虽然后续双方的持股比例始终维持在50:50,但是此次中韩双方均愿意调整股比,一方面是韩方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重振北京现代,另一方面是中方愿意通过减少持股,从而甩掉亏损的包袱。至于为什么双方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国家监管部门并未批准。

换句话说,合资车企要想调整股比,那么必须要经过国家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合同到期后才能进行。结合现阶段北京奔驰的情况来看,双方合资合同的期限要到2033年才到期。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北京奔驰在短时间之内并不会出现重大的股比调整情况。

今年年初,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董事长兼秘书长董扬在看待股比放开问题时,曾明确表示:“中国整车合资企业股比发生变动,这里主要指外资控股或独资,并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也不能降低成本。”不难理解,在合资的背景下,中方一直以来都是国产化和降低成本的促进者,如果交由外方控制,反而对成本控制不利。然而,这一理解仅限于北京奔驰以外的合资车企,如奥迪、宝马等。

奔驰的两幅面孔?

相信不少读者都知道,奔驰2021年的产品平均售价(42.86万元)仅次于保时捷(77.54万元)、路虎(66.30万元),高于宝马(41.67万元)和奥迪(32.80万元)。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奔驰的产品平均售价低于保时捷和路虎,但是凭借着高于二者的销量,奔驰在中国市场上收获颇丰。

然而,当奔驰在中国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的背景下,它的“双标”行为却彻底伤害了中国消费者。以北京奔驰GLC为例,自2015年国产上市以来,其销量表现始终保持着不错的水平,甚至曾力压奥迪Q5。然而,经过国产之后的奔驰GLC,不仅在价格上远比海外版车型更贵,而且还出现了偷工减料。

之所以说偷工减料,主要在于北京奔驰GLC将原本采用铝合金材料的引擎盖和翼子板更换成了普通钢材。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北京奔驰GLC曾以铝制车身材料作为自己的一大卖点。不过,当产品经过国产之后,厂家却直接将了铝合金改换成了钢材。

作为参考,日产等品牌同样在自己的中低端车型上减配后防撞钢梁等装备。按照一条后防撞钢梁的成本价200元进行计算,如果一款车型的年销量能够在20万辆左右的话,那么厂家所节省下来的成本不可忽略。对于奔驰这样的豪华品牌而言,其原本的材料成本价格远高于“200元”,在提高售价、偷工减料的背景下,奔驰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可想而知。

除了偷工减料、提高国内售价以外,不少车主多次向自主汽车网投诉,奔驰新车开了几年后,内饰的味道始终挥之不去,甲醛含量超标国标数倍,令车主苦不堪言。

总结

对于奔驰的行为,不少国内消费者都感到非常寒心。不过,在寒心的背后,我们也不得不猜测北汽是否有参与到其中,如果只是为了单纯的利润,北汽选择附和奔驰的话,那么这样的合资车企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关注 | 91作品
+ 关注
在阳光下,汽车闪耀着光华,犹如生活中的艺术品,诠释着优雅与格调。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