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合体的赛车服,现在变成了紧紧裹住身体的连体棉服,当初说的轻薄透气,现在只剩闷热黏腻。开不开窗的问题一直在脑中盘旋。不开窗,甭说空调,连风机都没有,硬扛被盛夏北京的骄阳暴晒之后的铁皮蒸笼中的闷热,你会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傻的人;开窗?裹挟着石子儿和滚烫的轮胎碎屑的刺鼻的蓝烟会直灌进口鼻,就好像吸了口芝麻糊般充实。要不是半掩的头盔面镜,眼睛早就睁不开了。
但,当车在脚下油门和手中方向盘控制下,按照自己的旨意横滑起来的时候,连发动机的噪音和轮胎凄厉的嘶鸣,都变成了最美妙的和弦。
这事儿,换作是我这样的热爱驾驶的平头百姓,再平常不过。
但车企大佬,何必来受此煎熬?
朋友说一车企大佬来学漂移了。的确,这年头,车企创始人都开始边驾驶边直播了,不去赛车不玩点儿漂移,简直都不好跟人家说自己懂车。眼看着丰田章男又是跑纽博格林耐力赛,又是跑拉力,还拿着GR Yaris在上海漂得洒脱。既然自己起步就造了台三秒破百的“跑车”,那总不能老被喷“圈外人”,赶紧学学。
李想是会玩漂移的。早在BMW作培训师的时候,我就教过他,作为E92 M3的车主,也清楚车不是简单的四个车轮一个沙发,也知道,车不可能只剩三个甚至两个轱辘还能跑。但这个爱玩车的家伙,却造了一堆“毫无操控乐趣”的家用车。
比起同为新势力的各位战友,理想的车没怎么强调多少秒破百多少米刹停,于是就剩下别人眼中的彩电冰箱大沙发了。
的确,当造车的目的或者客户画像足够清晰的时候,车应该是什么样也就更明确了。
MEGA就是要满足一大家子出行的需求,而且,家中所有人都要能感受到被驾驶席上的老爸宠爱有加。于是,就有了6、7张大沙发,还得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腿部空间,同时又要能带下这一大家子永远装不完的行李。
于是,车的尺寸就小不了。
续航里程也变成围绕着一家出行考虑。从北京去趟阿那亚,不只是单程距离这么简单,高速服务区下车休息吃喝拉撒不能关空调,还得应对下抵达之后一家人游游逛逛吃吃喝喝,直到晚上才能有空歇歇充个电。于是,电池也不能小。
所以,电池和车身尺寸无法缩小的事实摆在了面前。为了效能,也就有了特别的外观设计。
5.3米的车长,初次出现在展厅内的那种“堵门儿”的气势,让我第一反应就是这车有没有后轮转向。
遗憾,的确没有。因为MPV为了第三排座椅舒适度,侧面被轮拱所占用的空间能少即少,如果加入后轮转向,不光是机械系统会占用空间,甚至还要为后轮转向留出更大更宽的轮拱,第三排的宽度就会大打折扣。其实为了减少如此大的体型产生的不可忽视的空气阻力造成的效能降低,甚至考虑过封闭轮拱,把后轮藏进车体内。但考虑到冬季冰雪路面容易造成轮拱被塞满的情况,不得不放弃。
减少巨大车身转弯半径的方法,简单到只能用增加前轮转向角度来实现。但这的确是下策,经常会在低速较大角度时出现吱吱的前轮打滑的噪音。而且,转弯时更要在意前后轮的转弯半径差(内角差)。后轮转向那种追随前轮轨迹的优势,在MEGA上是无法得到的。而且,也无法利用后轮转向来获得车尾稳定和灵活的双赢。
但这对于一个5.3米的主打舒适的MPV又有多少意义呢?
即便后驱,即便有所谓的运动模式,但MEGA的ESP完全不能关闭。并没有贪图大而全。MEGA就是带家人舒舒服服悠游行驶的。在这车上设置可调比例的ESP甚至漂移模式都是不负责任的荒唐事。
MEGA巧妙的在满足车内空间的前提下,车身宽度极为克制,甚至比L8/L9还窄,所以驾驶起来并没有宽度的负担,甚至变线超车都更友好。
其实车辆的设计和功能都是互相制约的。MEGA的如高铁的车头造型不只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几乎没有起伏和转折的设计的目的,也是在尽可能减少行驶中的风噪。环绕车尾侧面和车顶的扰流板在努力梳理车尾气流,减少拖拽阻力。
看到这儿,会有人说我在给MEGA洗地。无所谓,MEGA的客户群就是那一撮,MEGA的所作所为刚好早就戳中了他们的甜点。钻进车里,外观就成了别人眼中的事儿。反正开着MEGA不会有拎假包的尴尬。
其实,理想大可以把MEGA从展厅中撤出,将其变成一个“隐藏菜单”。需要的人,自然会问,来个上门试驾。岂不更适合MEGA的定位。
当浑身透汗从破烂不堪的漂移练习车里爬出来,钻进一直开着空调和座椅通风的MEGA里面,在能完全移动到最后的第二排上换下透湿的赛服赛鞋,光着脚丫,叉着脚趾头,把手机里刚刚拍出来的视频投到大屏上,顺手再发个圈儿,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