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场就陷入内忧外患,“金标大众”竟要不战而败?

近期,大众汽车(安徽)发布了上市了旗下的首款车型——ID.与众。好消息是,这个熟悉而陌生的新品牌,确实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成为近几日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坏消息是,这个品牌也被业界不看好。

其中主要问题还是ID.与众的售价——达到20.99万~24.99万元,与同样基于MEB平台打造的 ID.4 CROZZ(19.39万-29.39万元)、ID.4 X(19.5888万-28.3388万元)相比,起售价贵了1万多块钱。也正是因此,这款“第三大众”的新车被人们所质疑:就因为是金标就能卖更贵?姗姗来迟的“中国特供”大众汽车(安徽),能在中国市场站住脚跟吗?

定价对得起产品力,结果却不战而败?

有一说一,其实就产品力而言,ID.与众确实算对得起官方指导价,和ID.4 CROZZ、ID.4 X价值感也更高。

首先是动力续航表现,如下图所示,三款车型入门版的电机总扭矩虽说都是310N·m,但ID.与众有着更大的功率和马力,分别为170kW和23Ps。这也使得ID.与众理论上的动力表现,会胜过ID.4 CROZZ、ID.4 X。接着就是续航能力,ID.与众的电池能量达到82.4kWh,CLTC续航达到621km。

而ID.4 CROZZ、ID.4 X超过600km续航的车型,价格都要达到23万元以上。

其次是智驾方面,ID.与众入门版车型的超声波雷达达到12个,而ID.4 CROZZ、ID.4 X在这项配置要与ID.与众相当的车型,价格得要达到25万元以上。并且自动变道、记忆泊车、遥控泊车这三项配置,“三兄弟”中也只有ID.与众独有。

所以仅仅与ID.4 CROZZ、ID.4 X“内战”的话,ID.与众价值最高,产品力对得起定价,但这就能代表其能有市场竞争力吗?

依据当下的市场规律,20万-25万元级别的中高端新能源SUV细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和增程式车型,纯电车型比较弱势。以6月份为例,成绩最好的小鹏G6只有5426辆,大众ID.4 CROZZ优惠到13.98万元起,销量也仅为4096辆。可以说目前对于这个细分,只要月销量能突破5000辆,就已经算作成功。

换而言之,ID.与众入由于纯电的“先天劣势”,就已经被限制的发挥的空间,不战而败,想要实现月销破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在和同价位主要对手的比拼中,ID.与众也是完全处于劣势。如下图所示,ID.与众不仅尺寸更小,综合性能也处于下游。智驾方面,与拥有高速领航的小鹏G6和海狮07 EV相比,可以说是落后了一个代差。这也意味着,ID.与众想要能上量,可能还是需要巨额的优惠做支撑才行。

而相较于产品力的高不成低不就产品力,还有一个更多严峻的问题,等着新生的大众汽车(安徽)。

品牌力问题,或成为“第三大众”的硬伤?

对于大众汽车(安徽)而言,排在首位的就是内耗。

虽说大众汽车是世界级的巨头,可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德国大众汽车的品牌力,远不及亲切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所以在是大众汽车(安徽)上市新车的时候,业界会出现“中国是否需要“中国特供的第三大众”这一论调,内部竞争将成为大众汽车(安徽)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

这一点在ID.与众的价格讨论上,已经清晰的反应出来,就算新车的综合产品力与价值感受远胜于ID.4 CROZZ和ID.4 X,可20.99万的起售价还是被业界认为不值。更有甚者,不少人直接看衰新车——南北大众的都没不好,“金标大众”又何德何能卖好?

而想要加爵这种内部倾轧的情况,除非南北大众放弃ID车系,将该产品线完全交给大众汽车(安徽)来运营。可就以其品牌,很难独立支持ID系列与中国新能源品牌相竞争,所以大众汽车也不可能会采取这个计划。这样一来,大众汽车(安徽)就会存活于夹缝之中,靠价格战博得市场空间。

其次是业界对其重资产运营的担忧和品牌存在价值的质疑,据悉大众汽车(安徽)是“完全面向中国市场、专注于本土化研发”,采用直营+代理商模式的渠道网络,独立于南北大众之外。这样的重资产投入,在市场空间受限、产品力不被看好的前提下,压力可想而知。

这两个问题汇集起来,都指向一个关键点:品牌力不足。要知道中国新能源发展速度远超预期,合资势力的品牌力也持续萎缩,市场更在高烈度竞争中迎来新的变化。所以姗姗来迟的大众汽车(安徽),赶上是最难的时候,在缺乏品牌力的情况下,会很难有所作为。

总结:

总而言之,从目前业界的态度上看,大众汽车(安徽)的前景并不理想,其要降价和南北大众在新能源市场的内耗问题,然后再考虑和中国品牌同价车型竞争,接着又要在价与量之间做出抉择……各方面看来,大众汽车(安徽)一登场就陷入内忧外患,或有可能让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变得混乱。

所以有人质疑:大众为了在中国实现新能源转型,有必要搞一个中国特供品牌吗?

点击进入 本月新车盘点-第2期 专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9万关注 | 7541作品
+ 关注
汽车自媒体人,评论员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