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上一次坐长途大巴是什么时候吗?
不久前一个话题上了热搜,#客运站要消失了吗#,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
要知道,曾经的长途汽车,可是连接城乡最重要的交通方式,最风光的时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往于此,买票、排队、上下车甚至一票难求。
但不久前,一个网友吐槽去客运站乘车,很多售票窗口和候车室都是空空荡荡,仿佛没有正常运营,很多网友也表示有类似的感受。
客运站,真要成为时代的眼泪了吗?
01
站比人多背后,八成玩家血亏
时间倒回十几年前,客运站还相当风光。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的建设,汽车客运一夜之间成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乘车人也是越来越多。
很多80后都有一个记忆,无论是从农村去县里,还是跨城办事,当时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都是坐大巴。
为了管理客运,各地开始建立汽车客运站,作为汽车客运的集散和运输中心,汽车客运站一夜之间越开越多,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的城市和乡镇。
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旅客们购票、候车等服务,也促进了汽车客运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化,再加上票价比火车便宜,性价比也让大巴成为不少人的出行必选。
殊不知,一切都在几年后彻底变了!就在人们以为客运站将会继续猛冲的时候,没想到却已经在顶峰。
2023年,河南周口最大,也是投入使用8年的老客运站停运,而这还并非个例,武汉汉口北客运中心、东莞汽车总站、广州罗冲围客运站等客运站,都相继宣布停运。
官方宣布停运的消息,让很多人乍一听相当震惊,但仔细想想其实是情理之中。
毕竟,自己都已经好久没坐过大巴了,而客运站倒闭的关键原因,也是人流量太少,经营资金难以维持客运站的运营。
据相关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有2800多个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客运业务普遍收不抵支,一年亏损高达数千万,仅有两成的客运站没有亏损。
广东省已经相继关闭了42个客运站,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中,有高达80%的客运站正面临关闭或处于即将关闭的状态。
跟公共属性的高铁相比,长途、短途大巴,都主要还是靠公司和个体运营。
这也是为什么,当车票收入撑不起成本时,看起来是巨人的客运站,也抵不过倒下的命运。
02
新能源,暴击长途大巴
人们为何不爱坐长途大巴了?一个最明显的原因就是体验差!
一提起大巴,很多人反射性想到的就是“铁腚”,大巴一坐就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空间小、座椅也被人吐槽“伤害颈椎”,下了车后腰酸背痛,有人甚至体验感并不好。
有人在网上寻找交通攻略,大巴甚至还被不少网友建议“避雷”。
体验差就算了,大巴与新型出行方式一对比,也能看到很大的差距。
长途大巴被人诟病最多的,是速度慢,一般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而高铁和飞机只需要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首先就排除了很多对时间敏感的乘客。
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全国铁路的营业里程实现了显著增长,从最初的9.8万公里扩展至如今的15.5万公里。
别说跟飞机、高铁比,如今大巴还有了更多的竞争对手:普通私家车、网约车。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跨县域出行中,网约车之所以受到青睐,最主要的原因是实现了门到门的直达服务,省去了乘客在客运站换乘的繁琐。
再加上节假日高速免费,自驾也成了很多人出省的新选择。据统计,2023年,中国的私家车平均4.5人中就有一辆,保有量达到了3.48亿辆。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驾出行,既避免了与陌生人四眼相对的尴尬,还能自由安排出发时间,也让不少人抛弃了大巴。
除了传统的公共交通之外,在网约车、自驾双重夹击下,客运站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衰落。
如今续航能力越来越强的新能源车,直戳长途大巴的肺管子。别说跨省,有人自驾都可以出国了。有人开着小米SU7一路从成都干到巴黎,还有人在巴黎看到了不少中国车牌,“新A”、“浙B”等。
仅仅2021年,广东一个省就关停了42家客运站;北京10个客运站里,有8个已经或者正计划关闭;到今年,成都、山东、南通、海南、石家庄等全国多地爆发客运站“关停潮”。
连门口的保安都感慨,“如今整日下来,发送的旅客数量都不足百人。”
03
客运站的底牌,同行难撼动
客流量少、对手多、盈利难......集齐这么多debuff的客运大巴,真的要淘汰了吗?
答案还是否定的。客运大巴的几个看家底牌,让它不可能淘汰。
首先,对于那些没有火车站的偏远地区,大巴依然是不可撼动的存在,承接着“最后一公里”的刚需。在高铁覆盖不到、公交又难以满足的近距离,大巴就成了妥妥的王者。
其次,在节假日客流高峰期,火车连无座票都买不上的时候,短途的大巴也成了“真香”的存在。
不少人买不到火车,就会去坐大巴。有人说,某些节假日大巴都是满人,连进客运站都要排队,生意相当火爆。
在涨价的网约车、高铁面前,大巴的性价比优势,对于那些时间充裕且想沿途欣赏风景的顾客来说,也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比如这些年出现了很火的山东-拉萨大巴,往返6800多公里餐旅全包,一张票八九千排队都难抢到,主打一个慢节奏,国外也有类似爆火的长途大巴。
大巴不会消失,但也不代表可以躺平。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功能使命不可或缺,转型发展必不可少。很多大巴客运站也在积极变化。
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功能单一的普通客运站,向与火车站、机场、客运码头一体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转变,拓展站场服务功能。
有的是改善乘坐体验,某些公司还引进了七座小巴MPV来替代部分中巴和大巴车。
有的还会开展与其他交通运输的旅游集散、快递物流等服务业,转换成商贸中心、商业综合体等。
比如浙江省最大的杭州九堡客运中心站,候车大厅一半成了篮球培训场,曾是江西规模最大的南昌昌南客运站在闲置数年后,有报道称将改造为一座大型婚宴酒店。
转型未必能显著提高人气,但积极跟随市场痛点一定不会落后。
在时代的滚滚车轮下,客运站到底是迎难而上,还是一直夹缝求生?
如何既契合市场需求,又满足乘客的人性化需求,是所有客运站面临的重要课题。
与其说是时代的趋势,不如说是市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