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造车,又准备掏空老外钱包!

大疆杀入造车领域了!

只不过,不是电动汽车,而是电动自行车。

上个月,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自行车盛会之一——EUROBIKE2024欧洲自行车展上,大疆发布了其eBike电助力系统“DJI Avinox”,正式进入eBike(电助力自行车)赛道。

比起传统自行车,eBike多了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能给骑手提供更多助力。

比起小电驴,eBike则主要有两大区别。

首先,它需要先踩脚踏板才能启动,可谓是“人力电驴”。

其次,小电驴是打工人标配,而eBike是中产甚至富人标配。

在欧美,一辆eBike的定价一般在1000-5000美元。如果是高端车型,比如保时捷的eBike Cross和Sport,售价高达上万美元。

更想不到的是,看起来有些鸡肋又贵得离谱的eBike,竟然是个千亿市场!根据Statisia的数据,2022-2027年全球eBike市场将保持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让大疆垂涎的eBike生意,真有这么美好吗?

01

无人机卖不动,大疆造车突围

和天花板200亿元的消费级无人机相比,eBike明显是个更有潜力的市场。

但大疆盯上eBike,并非只是眼热。

一方面,无人机生意不好做了。

无人机分为军用和民用,民用无人机又可细分成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机。大疆的航拍无人机,就属于消费级无人机。

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大疆一骑绝尘,但增长空间有限。

适用于侦查、巡逻、巡检、环境监测等场景的工业级无人机,市场更广阔。据Frost&Sullivan预测,从2019年到2024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长仅2倍,但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能够翻10倍。

然而在这个领域,大疆却没有在消费级无人机上那样的断档优势。纵横股份、观典防务、华测导航、极飞科技等,都是劲敌。

强如大疆,也到了需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eBike是个很适合大疆发力的领域。

在大疆的众多转型计划中,车载业务原本就是备受重视的一部分。

大疆车载团队组建于2016年,随后拿到了深圳第一批智能网联车汽车测试牌照并在2019年建立了首座车规级智能制造中心。2021年,大疆还在上海车展首次展示了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这一次,大疆率先发力eBike,原因也不难理解。

eBike和无人机行业有不少共通性,大疆的技术、生产经验都可以复制到新产品线上。

大疆推出的“DJI Avinox”的电助力系统,就是eBike产业上游的核心组件。这也能看出大疆的野心:从难到易,逐步打通eBike整车市场。

从公开信息来看,虽然是初出茅庐,但大疆的这套电助力系统的性能已经足够颠覆:同等重量大小电机中,它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扭矩更大、动力更足的产品;此外还有3倍快充、智能车机互联等优势。

只是略微出手,但大疆可能已经让同行们瑟瑟发抖了。

而且eBike具有强户外属性,和大疆的消费级无人机、运动相机、户外储能等产品场景相似,和大疆用户群体天然重叠。

或许不久后,年轻人就将骑着大疆ebike出行,拿着大疆pocket相机记录,用着大疆无人机伴飞。

简直不要太city。

但大疆想要实现这样的画面,也并不容易。

想要做好eBike生意,有个大挑战:必须出海征服老外。

02

国人嗤之以鼻,老外疯狂追捧

从当前曝光的信息,大疆eBike将以高端车型为主,专攻海外市场。

并不是因为出海显得更有逼格,而是因为大多数国人对eBike提不起兴趣,国内这些企业不得不舍近求远。

在国内,许多城市车流密集,也缺乏好的骑行路线,这点就能劝退不少人。仅存的骑行发烧友,追捧的也还是传统自行车,毕竟eBike的续航和动力普遍比不上小电驴,锻炼效果又不如传统自行车。

更关键的是,eBike的价格动辄大几千甚至上万,性价比太低。

但到了欧美,eBike却成了香饽饽。

首先是骑行文化盛行。

最典型的如荷兰,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数量比他们的人口还多。

不少欧美人年轻时就开始玩骑行,但当他们年纪大了之后,既想省力又想继续保持爱好,eBike就是个很好的替代品,20岁没踩上去的坡,40岁轻轻松松骑上去了;还有一部分骑行爱好者,想去山区又嫌累,同时不想丢失骑行的乐趣,有了eBike,爬坡毫无压力。

其次还是和性价比有关。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在欧美买eBike,许多地方都推出了补贴或优惠条件。

比如,在德国慕尼黑等城市,购买eBike最高可获500欧元补贴;在英国,购买eBike的消费者可以申请销售额30%、最多1500英镑的税收减免。

所以,虽然eBike定价不低,但这减免那优惠的算下来,性价比并不算低。

再加上欧美有一堆倡导环保的中产群体,骑上eBike更加稳固人设。

所以在欧美,eBike可谓达成了许多商业正确:环保+消费电子+短途电动出行+新能源。

欧美也毫无意外地扛起了eBike销量的大旗。

以美国为例,来自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的报告指出,2022年一季度美国进口的eBike数量和销售量甚至超过了电动汽车。

中国eBike品牌Velotric的创始人也曾表示:“我们自己的测算是,10年之后,美国至少是年销量500万辆eBike的市场.”

如此有前景的风口生意,自然在这些年吸引了大量实力玩家入场。

不仅是大疆,小米、腾讯、阿里、安克创新等科技企业,以及宝马、奥迪、雅迪、爱玛等车企,还有一批专门做eBike的创业者,纷纷通过自研产品、投资相关企业等不同形式进军eBike行业。

这过程中冒出了不少知名eBike品牌,比如Aventon、Tenways、Velotric、Urtopia。

成立于2021年的Urtopia,主打3000-6000美元以上高端产品,喊出要当“eBike界特斯拉”的口号,其首款产品在登陆美国某众筹平台后大受欢迎,首轮销售额就超过了300万美元。

想要做好eBike生意,既要在异国他乡里拼杀,更要在强敌环伺中突围。

03

风光的eBike生意,危机四伏

好生意,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只是参与的玩家多了之后,好生意就不一定像当初那么美妙了。

有机构统计,2021年美国市场只有100个eBike品牌,2022年就翻倍到了200个。

不少玩家都不得不开始面对eBbike生意涌现出来的两大致命难题。

第一,低价竞争。

“去年已出现定价大幅下降的情况,很多企业甚至降价50%。”今年在虎嗅一篇报道eBike的文章里,全球支付公司PingPong中国电商业务负责人透露道。

由于售价降低,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公司的毛利只在15%-20%左右。

这样的环境下,有一些先驱已经成了先烈。

曾融资1.28亿美元的荷兰品牌VanMoof,2023年被曝出“每一辆自行车都在赔钱”的财务危机;去年12月31日,美国共享eBike品牌Superpedestrian宣布破产,旗下2万多辆电动自行车及相关设备被拍卖。

第二,同质化严重。

玩家变多迅速导致低价竞争,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eBike的同质化严重。

eBike的上游组件供应链比较成熟。有业内人士表示:“三电的成本其实不会差特别多,大家都用差不多的供应链,有点像燃油汽车或新能源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或电池一样不会有太多差异。”

缺乏技术壁垒,于是同类品牌泛滥,同质化问题突出。

为此,很多eBike品牌都在想尽办法打差异化。

比如很多品牌在升级eBike的性能,以高性能推动高端化。

其中可以发力的地方有很多,包括如何提高定位水平、防偷能力;如何提高产品智能化,生成一些运动场景数据;如何提升续航、提升速度、降低风阻系数;如何将材料改进得更轻便、折叠后更精巧……

同样为了摆脱同质化,有的品牌开始猛攻细分领域。

几个热门品牌,都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人群。

Urtopia的产品主要针对城市通勤场景;Mokwheel、Tenways专攻户外运动场景;Velotric兼而有之,同时更关注女性需求,产品矩阵丰富。

配合各自定位,这些品牌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Urtopia强调其便携性,车身框架、前叉和车把座椅都采用碳纤维材料;Tenways充分考虑用户的社交需求,以造型设计见长;Velotric的配色、车型设计满足了女性需求,数据显示其女性用户群体达40%。

此外,还有的品牌在渠道、营销等方面入手,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一个新兴市场里,哪怕有挑战,但也总有更多突围的机会。

这或许是最公平的竞争时刻,有几分实力就有几分胜算。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20关注 | 319作品
+ 关注
关注新能源刀法,越深挖,越硬核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