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制裁二不怕内卷,汽车界也惊现《黑神话·悟空》

当市场激烈的竞争降临到每一个人头上,人们茶余饭后聊的就不再是家长里短,以前只有企业家、媒体和从业者才关心的行业话题,变成了新的日常。而当人们对产业升级的成果望眼欲穿,也不由对各个参与者更加的苛刻。就像去年中国汽车出口全球第一的时候,面对以纯血国产身份探明出海之路的奇瑞,彼时人们也在质疑它的增长全靠海外,国内市场却表现平平。

可到了竞争更加激烈的2024,奇瑞的“出口依赖症”不仅没有加重,反而像海外市场那样出现了大涨。而实际上,今年的车市,已经从激烈变成了惨烈,以前价格一直降不下去的合资、豪华车纷纷骨折了,就连适应了低价的国产品牌,也在不断呼吁停止内卷。显然,除了在出口领域创造奇迹,不怕卷的奇瑞,又再次证明了这个品牌的韧性。

而相比于已经让欧美各大市场抱团采取贸易保护的出口板块,奇瑞在MAX难度的内地市场,以上半年高达56.8万台的成绩,同比大涨72.2%,销量和增量都反超了出口量,共计110万的半年累计销量,也让中国第二家国际汽车巨头初具雏形。而这背后的原因,很多人归结为是奇瑞这个技术宅男终于蜕变成了技术猛男,但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比如前面提到的韧性二字。不可否认,如今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又像早年间那样再次变得利润微薄。而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中国的企业家习惯了过去二三十年的高增长,忽然又得回到像摆地摊那样挣小钱,心里肯定是一万个不愿意。但利润微薄不等于无利可图,此时奇瑞就仍像是热播电视剧中《鸡毛飞上天》的老一代徽商、浙商,只要还有一分钱的利,就能挑着担子任劳任怨。

而这正是2024年普通消费者的心声。当一些厂商还在争论燃油和新能源谁是未来的时候,消费者想的是,新能源早已不是那个研发和电池都很贵的初始阶段,只要性价比够高,甚至学特斯拉那样自降身价,谁就是未来;同理,燃油技术都已经面世这么多年了,从研发到物料成本都已经成为白菜价,只要价格够狠,同样可以共享未来。

在这样的需求下,奇瑞从不参与“要不要内卷”之类的口水战;而是重新拾起了黑猫白猫论。比如当产品和技术越来越同质化,颜值成为了第一生产力之后,奇瑞出口挣到的钱,并没急着拿去圈地修大楼,而是把曾经怎么都舍不得请的知名设计师收入麾下。于是乎,趁着国内的越野热,从探索06到 捷途旅行者,奇瑞一次次证明了颜值和轻越野的号召力;在这之后,奇瑞i Car再度点燃了十万级的电动方盒子市场。

不仅是从不参与口水战,奇瑞更懂得取众家之长。面对入门级市场,最近的凯翼昆仑,以奇瑞底盘+比亚迪混动+宁德电池为亮点,并以4米7的A+级尺寸给出了9.99万起的售价。对于中高端,当小米也不再是极致性价比的代表作之后,星纪元ET以18.98万起的价格成为了空气悬挂和大尺寸SUV的普及者;19.59万起的星纪元ES也成为了比小米门槛更低的纯电C级轿车。

从种种迹象来看,身为理工男当中的一员,奇瑞或许并不是天赋最强的选手,比起智驾王者华为、混动一哥比亚迪,理工男形象其实不是奇瑞的第一招牌;但要论脚踏实地,聚少成多,奇瑞一直保持着不好高骛远的心态,不断地填补细分市场空白,创造出新的品类,并以足够接地气的价格、厚道的产品和质量,换来了在逆势之中销量大涨7成的回馈。

也同样是因为从不好高骛远,奇瑞才成就了它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而相比于上汽几个英国品牌在欧洲市场“自来熟”的优势,奇瑞更喜欢自力更生。比如奇瑞人应该记得,就是因为23年前,一个叙利亚人对奇瑞风云的赞赏,开启了奇瑞的出海之路;尔后,不管是毒贩猖獗的巴西,整天跟骆驼、鳄鱼打交道的埃及,还是卷入了战火的俄罗斯,奇瑞最开始的出口战略显然不会让人觉得多么高大上,但跬步终成千里,当它把价格更加亲民,却仍旧符合全球化标准的产品带到一百多个国家之后,经济耐用的代名词,慢慢从丰田、现代变成了奇瑞。在它看来,欧洲,北美,确实是价高且量大的超级市场,但把一带一路上的所有业务聚合,奇瑞累计390万台的海外销量,已经让它连续21年蝉联中国品牌出口第一。

这就像前几天包揽了热搜的《黑神话·悟空》。曾几何时,中国的IT人也打造过《仙剑奇侠传》、《流星蝴蝶剑》那样的经典之作,可当各类网游成为了吸金神器之后,3A大作被贴上了费力不讨好的标签,沦为少数资深游戏迷的情怀。可稳扎稳打的《黑神话·悟空》,熬过三年艰苦的研发之后,于8月20日一飞冲天,论收益,它或许最终大卖也比不了那些动不动营收上百亿的网游,但它背后的的游戏科学,却已经迈出了成为暴雪、索尼、任天堂的最重要一步。

回到奇瑞的故事,如果是以过去那种看爽剧、看大片的视角来看待它的过往,奇瑞在海内外的势如破竹,似乎跟它处于上游但不算顶尖的技术、有关注却很少上热搜的处境有些不匹配。但成功不会永远只属于王侯将相和时代幸运儿,奇瑞就像是汽车界的《黑神话·悟空》,奉行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信条,也永远保持一份利也值得起早贪黑的韧劲,它用它的低调和敢闯啃下了最难啃的市场。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6万关注 | 3044作品
+ 关注
汽车行业权威的知名自媒体 汽研社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