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这或许是近几年来的国内A级车展所伴随“杂音”和“争议”最多的一次。
前天(9月8日),为期十天的2024成都国际车展(以下简称为:成都车展)已正式落下帷幕。与往年一样,《车动力》的各位编辑们仍然在媒体日(8月30日)的第一时间就已入场,并匆匆奔走于各个展馆,忙于自己的见证与记录。
从此次成都车展拉开大幕的第一天起,网络上似乎就充斥着各种对其不太“友好”的声音,并直指本届展会的整体定位、影响力、车企投入度、发布会数量、到访媒体数等方方面面——那么,本次车展又是否真有如此“不堪”?……
单从主办方发布的信息来看,本届车展似乎是“没毛病”的。
与2023年相比,今年的展会在展示面积(22万㎡ VS 超20万㎡/前者为2024年数据,下同)、参展品牌数(130个VS 129个)、参展整车数(超1600辆 VS 近1600辆)、品牌发布会(63场 VS 66场)等方面都并未出现“缩水”,个别甚至还有所增长。
既然没输数据,为何却输了“口碑”?……
与往届成都车展相比,相当数量的车企、尤其是合资品牌对本届展会的参与“热情”和投入度似乎的确有所下降——在这方面,不仅能从媒体受邀请的数量/“质量”方面感觉到明显“落差”,你甚至已经无法在现场看到某些合资“大厂”。
当然,肯定也会有较往届车展“越玩越嗨”的车企,尤其是那些近两年做得“风生水起”的中国品牌。
这其中,比亚迪无疑是最为典型的“代表”——该集团首开业界之先河、无比“壕”气地“包”下了9号馆,并将其“改名换姓”为“比亚迪专馆”。不仅如此,这家新能源车巨头还在展馆外的露天场地也开辟了“体验区”,让观战者可以现场“过把瘾”。
每一届大型车展,在某种意义上也正是其时的车市“缩影”。那么,我们的编辑在2024成都国际车展媒体日现场都感受到了哪些“此消彼长”?……其背后折射出哪些深层次变化?……这些动向又是否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国内车市“风向标”?……
对此,《车动力》的各位“大嘴”们就借着车展刚落幕时与您说道说道——
“冷清”,还是“冷静”?
——车动力|刘杰
虽然入行不算久,但就成都车展而言,2024也已经是我参加的第九届。九年时间除了成都车展展馆的搬迁之外,更见证了从繁华到浮华再到精华的演变。
繁华期大概在2015-2019年间,彼时各家车企还不知“价格战”为何物,而中国车企也仅仅作为“陪跑”嘉宾在现场尽量绽放,主角当然是一众合资车企。
但那时的车市确实繁华,各家的当家车型前人头攒动,看车的、咨询的、下订的人群络绎不绝。只不过彼时的竞争虽然也还算激烈,但相比今天而言不说相敬如宾吧,也可以算是琴瑟和鸣。
进入2020年之后,中国品牌车因新能源的发展迎来了大爆发,无数不知名品牌如百花齐放。我已经不记得我具体接到过多少此类品牌的展台邀请,但数量绝对不下10家。
那个时候,无论是被“补贴”的车企,还是被“资润”的媒体,日子都挺好过,只不过好景也实在很短。
而今年的成都车展也许会成为一个转折点,它既不繁华也不浮华,但你要说它“冷清”呢?……大部分展台都出现了人挤人现象;你要说它热闹非凡呢?……明显参展品牌大幅减少;同时,坚持传统燃油车的品牌展台上门可罗雀(特别是没有新车发布的)。
所以在我看来,这一届成都车展应该用“冷静”来形容。
一方面,“机酒”减少后,“跑会”媒体肉眼可见的减少,大家都尽可能的在输出内容,暂且不论质量高低吧,但转变确实就在一瞬间;另一方面,由于少了“红衣”等流量吸睛,无论是媒体还是观众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车本身,反倒是让车展回归到原本就应该有的纯粹。
在我看来,本届成都车展首先是一个行业向好的转折,而其次则都是“其次”。
“流量”是柄“双刃剑”,适度“降温”也不错?
——车动力|邓瑞鹏
这一届成都车展真的“冷”吗?……
人家奇瑞的展台可是异常“热闹”,从模特“搔首弄姿”火出圈足以可见各大车企对流量的追捧,但流量的“双刃剑”属性却始终无法避免——至少,奇瑞这一次并不会觉得“流量正义”。
从今年小米的横空出世、雷军的全民追捧,让各大车企纷纷看到流量的巨大能量。所以,不少车企掌门人纷纷开始“抛头露面”、各家产品纷纷踏入追逐流量之路。不过,在此次成都车展上,除了“模特坐车顶”,也再无任何流量事件的发生,这其实是好事儿。
还是拿小米举例,SU7的火热在狂揽订单的同时,也让一众网友们不自觉拿起放大镜,任何一点负面都将会无限放大,即便是雷军对此也毫无办法。而当流量褪去,或许大家的关注度更容易回归到产品本身。
与此同时,在这个碎片化消息充斥的时代,用户们接受的讯息越多,想要在其中“抽丝剥茧”般获取有效信息难度便更大。若长此以往,或许大家对“流量”将嗤之以鼻,越是大热的产品越容易引发反感,但若因此造成用户“敬而远之”,显然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综合来看,这届成都车展的“降温”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算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