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雷军,自带热搜圣体。
最近南京一辆小米SU7因驾驶失控,冲入绿化带并发生电池起火。
小米官方随后发布事件说明,起因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湿滑,驾驶人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冲出车道撞向隔离花坛区。
一般来说,电车起火很容易造成灾难级公关。
但厉害的是这台电池着火的小米SU7在短暂起火之后就熄灭了,并未发生全车自燃。
小米SU7全国“首燃”,反而先烧蒙了友商。
01
电芯倒置,拯救了一场品牌危机
小米汽车起火的视频,本身也是来自网友曝光。
一辆中秋节回家的小米SU7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撞向了路边的绿化带后冒烟起火,车辆前杠和底盘区域撞上隔离带周边的连续方形石块,撞击导致电池底部严重受损。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兴奋的“友商”和“米黑”们提灯验车了这么久,怎么会错失如此良机呢?
于是疯狂地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助热,手里的“抖+”按键估计都快被按冒烟了,仅半天时间「小米SU7着火」的话题就占据了多个平台的热搜。
然而“抖加”才投了一半,友商们发现又中了雷军的圈套:
由于火是呈朝下喷的状态,火源几乎几下就被灭掉了,并没有想象中火势瞬间笼罩整个车身的现象发生。
更让友商“可气”的是,这台小米SU7被救援后,车辆外观几乎完好无损,就连车漆都没掉一点,车内人员也是毫发无伤安全撤离。
而友商们这波疯狂助热的行为,又实实在在为小米SU7打了一波免费的广告,实在是想不通事情会变成这样:
明明是小米SU7起火了,怎么又被吹了一波
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官方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先给出了起火的理由:
由于路面湿滑,驾驶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冲出车道撞向了隔离花坛区,撞击导致电池底部严重受损,怀疑是电池内部受撞击发生局部短路,出现短时冒烟和明火,并向下泄压。
而火根本没向上着就厉害了!
大家都知道,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车用的几乎都是锂电池,就连小米SU7也不例外,而锂电池有个特性——能量比较集中,在车辆发生自燃时锂电池爆燃的概率要远超出其他,而且向上喷射的火焰会导致火势来得更加凶猛。
传统动力电池中的电芯和泄压阀是正置,在极端情况下,有毒气体和明火可能会直接向上喷,这就会直接侵蚀驾驶舱可能会造成乘员舱燃烧或中毒。
比如这样的。
而小米SU7的火焰是呈朝下喷状态的原因,并不是幸运或者偶然。
是因为雷军反复在发布会提到的电芯倒置技术——并不是从根源上改变了电池的结构,仅仅是将电池电芯换了一个方向布局:电芯朝下,加上中间有泄压阀。
一旦电池电芯发生热失控的时候,能量就会从阀口往下喷出。
其实,电芯倒置技术并非小米首创,而是宁德时代的技术。
2022年6月宁德时代发布麒麟电池,首次提出了电芯倒置成组方案,可以提升 6% 空间利用率;小米SU7 Max版本车型因为搭载了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故而成为了全球首款采用宁德时代电芯倒置方案的车型。
也就是说,小米汽车所采用的电芯倒置技术,是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TP3.0技术中的一环,在增加续航的同时也实现了热电分离,确保了电池热失控时的安全。
虽然并非小米完全自研,但其在行业内的应用和推广,倒也体现了小米对创新技术的追求和对产品安全性的重视,与宁德时代的技术支持密切相关。
作为小米SU7全国“首燃”案例,小米确实抗住了市面上的质疑。
02
表面造车新人,实则痛点大师
在小米造车这件事上,雷军呈现出的态度始终非常谦卑。
比如发布会的第二天,雷军早早的起床了,在早上07:47发了条微博:
“昨晚发布会,对我来说就像高考,考完后打算好好睡一觉。结果,早晨很早就醒了。”
后来还在采访时坦言,“这是我办的发布会里面最累的一次,特别特别累,可能还是心理压力。”
但实际上,雷军表面上是造车新人,背后却早就是痛点高手。
比如雷军在发布会,不但说了车,还聊了一堆小米汽车的周边。
先是「最好的」手机支架,接下来工装、马克杯、户外蓝牙音箱、对讲机、强光手电、全景天幕遮阳帘、米家前风挡遮阳伞、前排门板储物格......比如特斯拉天幕暴晒,小米汽车则关注到前挡风玻璃最容易晒黑,全系标配了玻璃防晒、涂层和隐私膜。
专门保留了实体操控按键,设计了手机支架的插槽,就连收纳雨伞的卡槽,都做了两个。
车载冰箱配了防滑格,能避免开车转弯或者颠簸,可乐瓶滚来滚去发出噪音。
可以说,小米汽车更是变身痛点高手,把“体验感”挖掘到极致。
小米汽车最“心机”的一点,它让汽车不止等于汽车。
车机互联后,在车上可以控制家里所有的米家用品,比如能调动家里的摄像头;小米手机也能对车辆进行各种控制,比如空调温度调节、座椅调节;通过小米SU7 APP可以支持远程车控功能,包括远程锁车、车辆定位、空调设置等。
在苹果已经放弃造车的情况下,小米是目前唯一一家完全自主生产电动汽车的手机厂商。
最后,就是安全性。
雷军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安全性是小米汽车的首要任务。此次事故虽然是一次意外,但恰恰为小米SU7的安全性提供了“实战”验证。
不仅如此,中汽研的碰撞测试结果显示,小米SU7在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翻滚测试等方面均达到甚至超出行业标准。
Rivian的首席执行官RJ Scaringe直言:“小米在成本控制上的出色表现简直不可思议!通过高效的分级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商能将零部件的成本降低20%到30%,有时候甚至能达到40%。在电动汽车行业,这种效率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这是小米的革命性的狠活,在痛点维度上打破了传统的造车逻辑。
03
新能源的安全关,谁能摸到天花板?
其实,与其说小米是天然热搜圣体,倒不如说新能源电车起火一直是用户的大痛点。
上个月,在福建莆田一辆新能源网约车当街自燃,有网友说“不到十分钟,砰的一声车底就冒烟了!”
而这个月浙江杭州滨江区一辆白色的极氪001新能源汽车在突然起火;一辆奔驰EQB纯电SUV也在4S店内着火。
而很多人过去有个误解,认为新能源起火主要是行驶过程中的事故。
但事实上,通过分析去年270多起的新能源车火灾案例,专家发现,新能源车火灾只有10%是碰撞事故引发,而50%以上都发生在充电或静置状态下。
其中罪魁祸首就是电池热失控。
什么叫电池热失控?
新能源最常用的动力锂电池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依靠锂离子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充放电。而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这本身就决定了锂电池易燃易爆的属性。
多数新能源车着火事故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
1、内部原因:生产制造工艺不好,例如电池内有杂质、有毛刺,以及电池老化,都可能会发生短路;
2、外部原因:就是碰撞、高温等。
当锂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会持续放热并产生大量含有氢气、甲烷、乙烷等的可燃混合气体,如果内部的化学反应仍在继续,在外部明火被扑灭后,还容易发生反复复燃现象。
再加上锂离子电池密闭空间狭小的结构特点,在安全阀失效的情况下,能量的积压足以引发爆炸。
如果碰撞这样的主观因素无法控制,这就要求厂商能在生产时做好安全二字。
不是小米拿捏了流量,而是谁的预判能精准踩在用户痛点上,谁就能成为热搜钉子户。
危机,不会自动变转机。
真正的问题解决,危机才会变成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