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说再见了!盘点即将在2025年离我们而去的车型

眼看着2024年即将接近尾声,从各大品牌的宣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25年我们将迎来诸多全新车型,但也标志着一些车型的终结。据不完全统计,将有超过20款不同的车型即将离我们而去。这些车型包括三菱 Mirage 等经济型家用小车,以及 日产GT-R等传奇跑车。

布加迪Chiron

布加迪Tourbillon(陀飞轮)的到来也标志着布加迪Chiron系列的终结。

在上市大约八年后,Chiron的总产量为500辆,生产工作也将在2024年结束。不过,布加迪8.0升四涡轮增压W16发动机系列尚未终结,因为该发动机将继续用于2025款车型 Mistral敞篷版身上。尽管如此,W16发动机的日子其实也没剩多久了。

Tourbillon身上搭载了全新V16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系统,这一举措标志着布加迪向电气化时代迈出了重要一步。

法拉利 F8 Spider/812

法拉利F8 Spider以及812的停产标志着法拉利一个时代的结束。如果你依旧想要一款V8中置引擎的法拉利,那么只能去购买SF90。此外,随着法拉利12Cilindri的推出标志着法拉利812系列的终结。

法拉利家族的产品阵营中,似乎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两款前置发动机V12双门车型。复古风格浓郁的12Cilindri或许会激起法拉利车迷对带有跃马徽章12缸豪华旅行车的渴望,同时我们非常期待,后续12Cilindri 的衍生版车型。

兰博基尼Huracán

Huracán 是兰博基尼的“入门级”跑车,是 Gallardo 的后续车型,在这款车的生产期间内大幅提升了兰博基尼在全球市场的销量。这款车与现已停产的奥迪 R8 共享的V10发动机,使这款兰博基尼拥有与其 V12 同门车型截然不同的个性。

特别是全地形版本Sterrato 的出现更是让车圈一阵轰动。这款车的继任者将是Temerario,它的出现延续了Huracán的精神,但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最大的区别是动力系统更换为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三台电机,综合功率920马力。

日产 GT-R

日产R35 GT-R于2007年发布,全球生产将于2025年7月结束。其实目前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一些市场的销售都已经结束了。

就欧洲市场而言,当前的GT- R不符合噪音和排放法规,而在澳大利亚,它不符合最新的碰撞安全规定。此外,日产发言人乔希·克利夫顿证实,日产也将在2025年结束GT-R在美国的销售,因为它无法再满足2025年更严格的排放法规。

多年来R35经历了无数次更新。虽然它的外观看起来与一直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其最大功率一直处于稳步上升。

最终的NISMO版本最终可以在3.8升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上榨取600马力的最大功率。GT-R 复杂的四轮驱动系统也被诸多竞争对手所超越。

就目前来看,日产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下一代 GT-R无疑将采用某种电气化技术。据称,日产仍在争论这款继任车型应该是混合动力车还是电动汽车。

玛莎拉蒂Ghibli

2014 年,Ghibli 的创意似乎很不错。这款“价格实惠”的运动型轿车将意大利驾驶特性和出众的造型以及玛莎拉蒂品牌的声望相结合。但最终因为某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甚至很多老粉丝认为Ghibli的出现拉低了玛莎拉蒂的品牌调性。

尽管如此,它还有过一点巅峰时刻,特别是搭载法拉利V8发动机的版本整体表现不俗。

如今,我们不用太怀念Ghibli,后期它也不会有任何替代品,因为下一代 Quattroporte 最终将独自承担玛莎拉蒂轿车的重任。

玛莎拉蒂Levante

当保时捷加入SUV阵营,其他跑车制造商也纷纷选择跟进。

玛莎拉蒂的Levante出现得有点晚了,它于2016年推出,随后并未在拥挤的豪华高性能 SUV领域搞出什么名堂。

我们不确定接下来会有什么车型来填补玛莎拉蒂Levante的空缺,特别是小家伙Grecale完全担不起这样的担子。

玛莎拉蒂Quattroporte

玛莎拉蒂 Quattroporte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其名称是意大利语中“四门”的意思。

2003年玛莎拉蒂与法拉利合作的第五代 Quattroporte 发布,这款车的外观设计由宾尼法利纳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奥山清行主导。这款车型与法拉利Enzo一同被认为是奥山清行的杰作。动力上搭载了F136自然吸气式V8发动机,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声浪和超级轿车的性能。

第六代Quattroporte 提供 V6涡轮增压和V8高转速发动机可供选择,这款车也被认为是梅赛德斯-奔驰S 级和宝马7系等大型豪华轿车的有力竞争对手,但在精致度和精细度方面,它永远无法与这些德国竞争对手们相提并论。

目前的Quattroporte 暂时告别市场,有传闻其电动化继任者会在几年后发布。

捷豹E-Pace

捷豹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虽然这个英国品牌正在极力调整自身的定位。根据此前消息,捷豹在2024年年底前,将停止生产当前在市场上销售的五款车型。这一策略调整被视为捷豹路虎全面向电动化转型的重要步骤。

此次停产计划涉及已结束生产的XE、XF和F-Type车型,同时,奥地利工厂生产的E-Pace和I-Pace也将在12月停产。业界人士认为,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捷豹选择转换赛道,全力投入电动车市场,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策略调整。

捷豹E-Pace定位为小型豪华SUV。这款小型前驱跨界车似乎在全球市场从未站稳脚跟。E-Pace 驾驶体验既不是出色,内饰质感也不是特别豪华,所以它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毕竟这个细分市场里面有更宽敞的车型,如宝马 X1 和梅赛德斯-奔驰GLB级。除此之外,还有更为时尚路虎揽胜极光。

捷豹XF

作为捷豹 S-type 的替代车型,XF 证明了英国品牌不再需要成为平庸造型的代名词。但 2009 款 XF 不仅外观漂亮,驾驶体验也很好。

这一组合让它在北美2009年十佳车型榜单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不幸的是,捷豹难以保持这种势头,随着时间的推移,XF 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016年, XF经过彻底重新设计,还采用了全铝车身。不幸的是,这款车的外观设计没有进行太多创新,对消费者来说基本与前代车型一模一样。

捷豹F-type

捷豹F-type将于2024年结束其十多年的生产历程。尽管捷豹在其整个车型系列中都提供了四缸、六缸和八缸发动机选项并且提供双门轿跑车和敞篷车,但在我们看来只有搭载V8发动机的车型才能与这款车的外观相匹配,可以称之为一辆货真价实的跑车。

捷豹 I-Pace

作为捷豹的首款纯电动汽车,捷豹 I-Pace 被认为是特斯拉强有力的竞争者。

捷豹 I-Pace 将低矮外观与掀背车的多功能性相结合,据美国环保署 (EPA) 估计,续航里程超过 200 英里。不幸的是,随着纯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很快这款车就迎来了更多物美价廉的对手,要知道2010年末首次推出的捷豹I-Pace的标价高达70,000美元。

即使到了现在,捷豹I-Pace仍然有着高昂的起售价以及与亮相之初相差无几的续航表现。

虽然I-Pace的续航里程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已经足够了,但在2024年的今天,它已经被同价位的选手“狠狠吊打”。

雪佛兰Camaro科迈罗)

不久前,雪佛兰官方发布消息,确认第六代科迈罗(Camaro)将在2024年1月正式停止生产,且不会推出替代车型。其实雪佛兰品牌在2002年曾试图放弃过这款双门肌肉车,不过在2010年又重新恢复了生产。

“重生”的科迈罗外观非常漂亮,不仅继承了第一代科迈罗的神韵,还拥有诸多未来科幻元素,但这代车型底盘与动力都非常一般,驾驶起来视野也非常糟糕。

2016年经过重新设计解决了一些明显的缺陷,但整体表现与外观并不匹配。此外,第六代科迈罗与那个时代的凯迪拉克ATS和CTS(现为 CT4 和 CT5)共享平台,使其升级优化过程存在不小的难度。

科迈罗的高光时刻出现在2016 年、2017 年和2018 年,这款车分别在北美十佳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随后销量的大幅下滑最终导致雪佛兰放弃科迈罗的生产,而这个美国品牌也毫不客气推出了“收藏版”来纪念该车型的最后一年。不过,雪佛兰官方表示它们尚未准备淘汰Camaro这个名字,后期将会有怎样的产品出现,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奥迪A5、S5和RS5双门轿跑车/敞篷车

随着2024款车型的生产结束,奥迪的双门A5、S5和RS5车型即将面临停产,不过它们的四门Sportback车型将再生产一年。据预测,奥迪打算在不久后推出新一代A5轿跑车和敞篷车。

英菲尼迪Q50

英菲尼迪的最后一款轿车Q50即将停产,这标志着英菲尼迪品牌的彻底转型,全面专注于跨界车和SUV市场。

自2013年发布以来,Q50在豪华轿车市场上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如今终于迎来了它的终结。作为英菲尼迪在豪华轿车领域的重要车型,Q50凭借其独特的外观设计、豪华的内饰配置以及创新的技术,在市场上迅速获得了一定的关注。

最初,Q50引入了备受争议的线控转向系统(Steer-by-Wire),这是英菲尼迪首次在量产车型中采用这一技术。该系统通过电子信号代替了传统的机械连接,旨在提升车辆的操控响应速度和驾驶体验。然而,初期的系统调校并未完全符合消费者的期待,因而收到了不少负面评价。

为了提升Q50的市场竞争力,英菲尼迪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优化这套转向系统,并在2016年推出了性能更强的Red Sport 400车型。该车型搭载3.0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400马力,使其成为当时市场上动力最强劲的运动轿车之一。即便如此,这款车依旧没有得到太多消费者的青睐。

Fiske Ocean(菲斯克海洋)

鉴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克(FSR.US)的破产,其首款车型Ocean SUV因此绝版也就不足为奇了。

Fiske最初希望成为汽车行业的苹果。首款车型Ocean SUV曾获得诸多设计大奖,但因软件问题受到很多用户的抨击。此外,这款车还因制动问题、驻车和模式切换以及车门有时无法打开等问题而接受过监管部门的严厉调查。

截至目前,菲斯克已经生产1万多辆Ocean SUV,但仅向客户交付约4900辆。在最终因为未能从投资者那里筹集到更多资金,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

起亚Forte(福瑞迪)

第一代的起亚Forte最早是在2008年出现在美国市场的,其实Forte名称的消亡比Forte本身的消亡还要严重。

要知道自2010年以来一直存在的Forte名称就已不复存在了。在Forte之前,起亚的紧凑型轿车名为Spectra,而在此之前,它名为Sephia。

这款起亚的紧凑型轿车在2025年重新设计后将被重新命名为K4,这一变化使其与家族中的中型轿车K5 更加统一。通过照片我们看到,新车型比以前更具吸引力,或许未来K4这个名字会最终坚持下来。

MINI Clubman

MINI Clubman 拥有俏皮的造型,六门五座和对开尾门等设计使其赢得了广泛认可,它的出现体现了 Mini品牌的个性潮玩的理念。这款旅行式车型在经典 Mini 掀背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从温和到狂野的一系列动力系统选择——以性能为导向的JCW版本提供了极致的驾驶乐趣。

据了解,Clubman 在生产末期也推出了Final Edition 车型,其中包括一些造型方面的调整。即将推出的电动Mini Aceman似乎将会以它的继任者身份出现。

三菱 Mirage 和 Mirage G4

三菱 Mirage一直是基础通勤工具的代表,拥有低廉的价格和超长的保修周期,除此之外它几乎没有什么功能能够取悦预算有限的购车者。即便如此,Mirage 的销量仍然出人意料地强劲,虽然最早发布于2012年,但在2024年前三个季度依旧实现了大幅增长,这样的数字表明消费者依旧对这种经济实惠的小型车有着很大的需求。

在美国市场,三菱Mirage是少数几款售价低于20,000美元的车型之一,另一款为日产Versa轿车,其起售价1.78万美元。Mirage提供轿车和掀背车两种车身风格,前者起售价为1.89万美元,后者为1.78万美元。

无论选择哪种车身形式,美国市场的Mirage均搭载一台1.2升三缸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79马力,峰值扭矩100牛·米,匹配CVT无级变速器,并采用前轮驱动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其后制动系统为鼓式制动。

尽管配置相对基础,但Mirage仍配备了气候控制、全套安全气囊(包括驾驶员膝部安全气囊)、自动紧急制动系统、7英寸触控屏多媒体系统(支持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巡航控制、电动车窗等实用功能。

我们对三菱Mirage的停产并不意外,且短期内不太可能有直接的继任者出现。不过,从长期来看,三菱可能会推出小型且相对实惠的跨界车型来填补这一市场空白,但价格无疑将远高于2万美元。

日产Titan(泰坦)

随着 Titan 的停产,日产似乎放弃了与国内三大汽车制造商在全尺寸皮卡市场的竞争。

这是一次勇敢的努力,从 2003 年的第一代 Titan 开始,它为该领域注入了诸多全新的活力,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 V8发动机、大胆的造型以及一些创新功能。但销售数字从未达到竞争对手的高度。

2016 年,第二代Titan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这款皮卡的命运,甚至XD衍生车型的出现也没能使其在轻型和重型皮卡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

Ram 1500 经典款

Ram 1500 Classic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08 年,在2019年新一代车型问世之后,Ram品牌依旧在继续生产上一代1500 皮卡(内部称为 DS)。为了给重新设计的新产品让路,老化的 Ram 皮卡也将在2024年末走到其“生命的尽头”。

丰田 Venza

丰田 Venza 其实已经停产过一次了,然后又复活了。

第一辆 Venza是基于凯美瑞打造的跨界车,生产周期在2009年至2015年之间。然后停产几年时间后,丰田才恢复这款车的生产。

2021年新推出的Venza定位为中型双排跨界车,旨在与福特 Edge 和日产 Murano 等竞争对手竞争。可惜的是,Venza 太小、太贵,而且与丰田的其他产品太相似,无法脱颖而出。它现在已被Crown Signia取代,这是一款更低、更长、更宽的双排SUV,看起来几乎像一辆旅行车,更符合这款车的最初使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612关注 | 1910作品
+ 关注
喜欢车,爱玩车,爱聊车希望把自己的爱好分享给你。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