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1500万辆下线现场,为何尹同跃发言时两度哽咽?

没人知道这两次停顿时,尹同跃的脑海中浮想起了什么——是辛酸、是艰苦、是喜悦还是不被理解的孤独感?这一切都包含在他的哽咽中,也令现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要知道,为了同时圆满举办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和奇瑞全球第15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整个芜湖都陷入了繁忙的节奏中......其中最辛苦的一定是奇瑞各个部门的基层员工,但压力最大的,一定是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

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白天不仅要在开幕式和论坛上进行中英文演讲,同时还要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经销商、供应商和考察团体,晚上也要马不停蹄的参加各方重要嘉宾的宴席:这不仅是脑力的考验、更是体力的考验。

而据奇瑞内部人员透露,这其实是尹同跃这两年的工作常态。为了保持体力和精力,他每天在往返家与公司之间,都会坚持几公里路程的步行。也正是因为在尹同跃的带动下,才撑起了奇瑞人对公司的爱与信念,让奇瑞这家公司实现了这些年高速的增长,并跻身于全球500强企业。

“我们要从现在的全球500大,成为真正的全球500强!”这次,尹同跃又因为夸下海口被捧上热搜,但可信度明显强了很多。

从1997年创立到2007年新车下线,奇瑞的第一个累计100万辆用了整整10年时间,在当时的下线仪式上,尹同跃吹了一个牛:奇瑞以后每年都要卖100万辆。而在2024年,如今的奇瑞仅用了6个月,就做到了使今年的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

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6月奇瑞共售出110.06万辆新车,排名自主第三,仅次于比亚迪和长安汽车。

当下的奇瑞,正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在出口方面的领先地位,不断夯实着自身的根基。我们为有奇瑞这样的车企而荣幸。

第一次哽咽,因为辛酸

尹同跃之所以在提到“我们用10年时间实现了第一个百万辆”时一度哽咽,抛开身边“除了我自己,没有人相信”其当时吹的那个“以后每年干100万”的牛外,更是因为奇瑞造车从零走过来的辛酸。

1995年,芜湖政府相关人员得知福特在英国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准备出售,认为这是一个商机,便决定借此把汽车项目干起来。可问题在于,去哪里找相关的人才呢?于是他们找到了同为芜湖人、毕业于安徽工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农机系的尹同跃,他当时在一汽,曾任过一汽的车间主任。

尹同跃最终被芜湖政府的真诚所打动,决定回家乡造车。刚组建的团队只有8个人,为了扩大班子,尹同跃只得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从老东家一汽“挖了”一批人过来。创业之初,条件非常差:工厂位于芜湖城北的一片空旷地,四周都农田、池塘,尹总的办公室就在一个废弃砖瓦厂的草房里。

次年,花费近3000万美元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终于运回芜湖。面对“革命的基础”,尹同跃很严肃地说,购买生产线的钱都是“砸锅卖铁的钱,是农村老太太卖鸡蛋的钱”,因此这次造车只能成功,不可失败。

这其中有个小插曲。当时的设备都是被拆散后运抵国内,运到后再由跟随过来的英方工作人员安装、调试好后移交给中方。可他们有个前提条件,为了以防泄密,此过程不允许任何中方人员参观。如果说对方能按时安装、调试并对这时上点心,也无可厚非。问题就在于,这群英方工作人员似乎并没有把这事放心上,不是拖延工作就是喝酒滋事,几个月过去了一台设备也没安装好,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这个项目很可能会烂尾,近3000万美元的“砸锅卖铁钱”也许就要打水漂了。被逼到绝境的尹同跃决定豁出去,于是彻底轰走了英国人,打算自己干。面对芜湖政府领导的质问:如果搞砸了怎么办?尹同跃坚定地说:“干不成,我跳长江。”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1999年4月底,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公司的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下线并点火,尹同跃和同事们抱作一团,泪流满面。

同年11月,公司的第一辆白车身下线,12月,公司的第一辆轿车正式下线,这款车就是奇瑞风云的前身。2000年,该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成品,但因为不在国家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上,不但无法售卖,更是被相关部门要求停产。最后,其只能通过让出20%的注册资本与上汽合作,但后者却提出“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不分红。

2001年,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随后,奇瑞的第一款车奇瑞风云正式上市,其相应竞品为当时大热的桑塔纳、捷达和富康,但价格却只有它们的三分之二,仅为8.8万元。风云上市后的结果似乎可以预知:该年度,奇瑞风云销量达到了2.8万辆,销售收入达到了20多亿。在那个年代,这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2007年8月22日,奇瑞第100万辆汽车在安徽芜湖奇瑞汽车第三总装厂正式下线。这不仅是奇瑞汽车第100万辆汽车下线的日子,更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迎来的第一个100万辆。2022年,奇瑞汽车单年的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再次攀上了全新的业绩高峰。

可以看到,从工厂成立到达成第一个累计100万辆,奇瑞用了10年。而从累计第100万辆新车下线到单年产销突破100万辆,奇瑞则用了15年。一步步走过来,其中的艰难与辛酸可能只有尹同跃自己能体会。

2007年,当奇瑞的累计第100万辆新车下线时,尹同跃“吹了一个牛”:以后每年都要做到销量100万辆。当时身边的人,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相信他能完成,甚至连事实都“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在2022年前的这些年,奇瑞并没有做到年年卖出100万辆新车。

那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可能每个人都多少有所体会。就拿作为媒体人员的我们自己来说,其实在没做出肉眼可见的成绩之前,身边也没有人相信你能写出10万+的爆款推文,在长期没做出成绩时,不但别人会怀疑你,当初很坚定的自己,都会有点自我怀疑了。而尹同跃董事长则用事实告诉我们,哪怕身边没任何人相信、认可你,你也要相信自己,因为那是你能做出成绩的最后一点希望——星星之火虽小,却是可以燃烧整个草原的。

第二次哽咽,源自喜悦

在谈到“今天的奇瑞,6个月就实现了第15个百万辆”时,尹同跃董事长再次哽咽了一下,这次哽咽中,更多地包含的是对奇瑞如今取得的骄人成绩的欣慰。

正如2007年实现第一个100万辆时那样,尹同跃在这次奇瑞实现第1500万辆新车下线时,也“吹了两个牛”:第一,“未来,我们还要实现一个季度100万辆、甚至一个月要干100万,以更快的速度跻身全球车企top 10”;第二,“明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必须进入行业头部……我们会像20年前投入发动机一样,把智能化,把AI作为奇瑞下一个20年、40年的重大机遇和突破方向,而且我们已经有了一系列布局”。

当然这样的目标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但正如此前尹同跃“所吹下的牛”那用,其即便不被人相信,但终究会实现,只不过或早或晚罢了。

从目前来看,一向“靠技术吃饭”的奇瑞的发展势头可谓正猛。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奇瑞集团销售汽车244,534辆,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109,048辆,同比增长20.6%;新能源58,941辆,同比增长183.4%。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单月销量突破24万辆、单月出口突破10万辆、单月新能源突破5万辆,这三项数据均创造了其成立27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而今年前三个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量达1,752,793辆,同比增速39.9%,是去年全年销量的93%,集团连续成为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赛道“双增长”,国内、海外赛道“双增长”的汽车企业,且“四赛道”销量全部刷新纪录,而这也帮助其在今年强势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在销量表现上,尤其可圈可点的是其燃油车和海外出口。比如,在1-9月奇瑞控股销售的175万多辆中,新能源销量331788辆,同比增长186.4%;燃油车销量1421005辆,同比增长24.9%。在燃油车占比达80%的情况下,其新能源也实现了良好的增长,可谓“油电两条腿走路”的典范。这也难怪奇瑞副总李学用敢于说出那句带有调侃意味的话:“不是燃油车卖不好,是你的燃油车卖不好”。

出口方面,从2001年第一辆汽车出口至今,奇瑞累计出口汽车超400万辆,市场遍及欧洲、拉美、非洲、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奇瑞出口汽车超过90万辆,占总销量近一半,并连续21年蝉联国内汽车品牌出口第一。今年前九个月,奇瑞出口达82.9万辆,同比增长24.5%。

当然,在提升销量的同时,奇瑞也很注重质量的提升,正如尹同跃董事长所说:“BBA销量虽然未进全球TOP10,但他们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品牌价值,企业市值早就在全球各车企头部。”而奇瑞同样做到了,在J.D.Power发布的质量排名中,奇瑞共获得销售满意度、汽车魅力、新车质量三项“自主第一”,而这也使其成为“2023中国新车质量报告”自主品牌第一。

至于奇瑞汽车为何能做到这点,根据尹同跃的说法,主要是源于技术与创新。尹同跃说:“创新是奇瑞的灵魂,是刚需。奇瑞通过创新赋能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动品牌向上,成就奇瑞长期主义‘有量又有质’发展。”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就是以“瑶光2025”为代表的内部创新体系,也可以叫“创新工厂”,正是它让新技术、新成果源源不断地下线;一个就是车辆下线的一批智能化“制造工厂”,它们有全球先进的制造工艺、智能化管理、工业互联网运营、绿色低碳甚至负碳标准,能够让高质量的汽车产品源源不断地下线。在尹同跃看来,“质量的排名比销量的排名更重要,创新能力比盈利能力更宝贵”。

尹同跃强调,唯有坚持这样的企业理念,奇瑞才能继续从今天的“世界500大”变成真正的“世界500强”“100强”。可以这么说,奇瑞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耀眼成就,在根本上正是源于其强大且优秀的文化,正如尹同跃董事长引用任正非那句话所说的那样:“资源总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我们相信,奇瑞汽车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尹同跃吹过的牛,如今都超额实现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176关注 | 2305作品
+ 关注
关于汽车的一切,我们都愿意讨论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