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车一个月卖50万啊?

可能很多人,对一个月50W销量,是什么概念没有感知。



我来举个例子,全国乘用车一年大概是2700万左右的盘子,平均分到每个月,就是225万左右,这225万的大蛋糕呢,下面有几十个汽车品牌在哄抢。

月销5000,就足以支撑起一个小品牌。月过1W,在当下已经是值得“宣传”的热门车型,月销3W已经算是优等生,月销5W,已经是“口碑之神”。

曾经的王者,不论是大众,通用,还是丰田,本田,目前是7-10W的水平,颇有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思---即使是3-5W的新能源你们当红大火,在这种传统巨头面前依然是小娃娃。

而比亚迪,一个月50W。

超出了一个数量级,差不多拿下了全国1/4左右的盘子,大概等于后面N个品牌的总和---很多人甚至开始在讲需要把“比亚迪开除榜单”,否则从第二名开始,就没法做对比了,只有你的柱状图遥遥领先,所有人在这个巨大的销量面前,都是小小的一个方块。

我特地去翻了一下今年比亚迪的销量情况,今年2月因为798爆杀合资市场的事情,有一次快速的上量,到了7月又有一次明显的加速,而刚刚进入Q4,10月就拉爆了50W,除了狠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想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事情。

大概是在2019年以前,多数人对比亚迪的刻板印象依然是“农村杀马特”。

不曾想它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哪怕是这一个月的数字摘出来变成全年的,它都足以成为一个热销品牌,如果你觉得一个月顶别人一年还不是主流的话,我不知道什么是主流。

其实今年四月的时候“新能源渗透率第一次超过50%”,我觉得已经很明显了,只不过在那个时候,曾经的“主流”依然在做最后的负隅顽抗。而到了这个时候,格局,形势,都已然清晰了。



曾经的主流,和今天的主流,已经在意义上完成了历史身份的对换。

所以曾经的主流是什么呢?再明显不过了吧?合资,燃油车。到了今天,这些事情,都在退潮了---如果你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也能认识到,新能源带来的体验,确实远胜于曾经的过往。

更低的油耗,更好的动力性,无限供电带来的新的露营、休憩、郊游等等场景,而它的价格并没有更高。

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它的天花板不是一个月50W。

因为它还有两件事持续发酵:一是出海,二是豪华上限的突破。

第一点今年讲了许多次,是非常显性的动作了,泰国工厂,巴西工厂,匈牙利工厂,都已经纷纷开始出货了。而第二点,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这和当年第四代DM技术的爆发前期,是很像的。

一开始所有人都觉得“这没什么”,再一看“不过如此”,而就在这些不经意间,它开始起飞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说当年的第四代DM技术,对燃油构型的体验形成了降维打击,只不过裹挟在新能源的浪潮里,这种“降维打击”大家感知不够明显的话,诸如易三方这样的存在,是真切的“革命性”的体验。

前天有朋友说,对比亚迪做豪华车“难评”。

我其实也是这么说的,你希不希望看到它进入那个市场?从它目前的情况来看,它的确进入到哪个市场,就是哪个市场的卷王之王。

而一旦在出海、豪华两个路线上有了新的成绩,你猜它在全球市场上距离大众、丰田,还有多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秦L 秦PLUS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77关注 | 660作品
+ 关注
汽车文化,技术科普,学习笔记。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