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名古屋之二:丰田历史上的部分车型

名古屋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里,分为纺织和汽车两大部分。汽车部分首先介绍的是丰田汽车的诞生过程,接下来是历史车型陈列,本文按时间顺序,将这一部分的内容,逐一与您分享。

  第1辆:G1型,1935年。

  丰田汽车起步时,最先研发的是乘用车——1935年5月诞生的A1型。由于生产管理与国家政策等原因,又立即研发了货车G1型,并于同年11月率先投产。之所以如此神速,是因为并非原创,而是模仿了美国的福特卡车。

  也就是说,丰田的第一款量产车是货车。该车售价2900日元,比如福特同级车便宜200日元。下图是它的车标,挺漂亮吧?

  车厢内部为木质,前部有点儿像50年代咱们的解放卡车,挡把和驻车制动,均为地板式。

  长宽高分别为5950×2191×2219毫米,轴距3594毫米,整备质量2470千克,载重量1500千克,动力直列6缸,排量3.4升,最大功率48千瓦。

  该车生产不足1年,总产量379台,随后在1936年改款,更名为GA型,继续量产。

  第2辆:AA型,1936年。

  刚才说到,丰田研发的第一辆车是A1型,1936年量产时,叫AA型,生产地点在刈谷和举母的工厂,生产周期1936-1942年,总产量1404辆。纪念馆里的展车是复制品,据说百分百的原物,全世界只有1辆,在荷兰海牙的Louwman博物馆里。

  长宽高分别为4785×1730×1736毫米,轴距2850毫米,整备质量1500千克,动力与G1型相同,也是直列6缸,排量3.4升,最大功率48千瓦。

  车标同样是立体的,但比前面那辆卡车简单些,前面的圆圈里写着“豐田”二字,下方的6边型蓝色车标里,红底白字,写着TOYODA——这是丰田汽车最初的产品名称,不久便改为TOYOTA,至今没变。

  AA型的中网相当宽大。全金属保险杠、独立车灯,以及车轮上方的翼子板、与机仓分离等,是那个时代乘用车的普遍造型。

  车门对开,看上去挺厚实,车窗摇把和门把手,都是当时汽车的典型设计。

  前排是通体座,驾驶席的面前很简单,方向盘、仪表、挡把和驻车制动,与G1型基本一致。

  后排座与前排座一样,质地看上去都很厚实,像个非常舒服的大沙发,伸腿空间很宽敞。

  车尾采用流线型,加油口位于车尾,居中位置安置着备胎。

  该车当时售价3350日元,比同期的福特、通用便宜400日元。为了对比,我查到一个不知真伪的数据——30年代后期日本人均收入107美元,当时的汇率是1美元兑4日元左右,如果数据可信,需要8年的总收入,才能买一辆AA型。听起来挺可怕,可实际上,咱们2023年的人均收入是3.9万元,8年共计31万元,刚好能买辆汉兰达。

  第3辆:SA型,1947年。

  由于战争期间不许给民众造车,丰田汽车拖到战后,才推出另一款乘用车——SA型。该车是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勉强推出的,许多地方都显得十分简陋。仅从外观看,有点儿像大众的甲壳虫。

  由于战争刚刚结束,许多人连吃饭都成问题,能买得起汽车的,少之又少,再加上技术不成熟,品质较差,总产量仅为213台,生产周期1947-1952年。

  长宽高分别为3800×1590×1530毫米,轴距2400毫米,整备质量1170千克,单车门,车门从前往后开,车内2排4座。

  动力1.0升,4缸,这是丰田的第一代S型发动机,最大特点是侧气门,而且是丰田历史上唯一的侧气门发动机。缸径65毫米,冲程75毫米,压缩比6.5,排气量995毫升,最大功率20千瓦,3速手动,最高时速87公里。

  虽说简陋,可内饰比AA型好看一些,起码有点儿成熟感,喇叭按键呈半圆状,占据了几乎半个方向盘,怀挡结构,居然还配有收音机——这可是1947年的车。

  第4辆:SKB型,1954年。

  这是丰田在1954年推出的轻型卡车SKB。在它之前,日本小商贩的短途货运,主要靠机动三轮车。自从SKB上市后,以低廉的价格,更高的效率,以及舒适的驾乘,获得广泛认可。据说,日本的短途货运从此进入四轮车时代,很少再用三轮车了。

  到了1956年,该车更名为Toyoace,随后又历经过8代车型的发展,其中有几代曾进入过我国。一位老司机赞叹:明明是辆货车,开起来的感觉,跟轿车是的,让人倍感惊讶。

  长宽高分别为4237×1675×1850毫米,轴距2500毫米,整备质量1130千克。动力为4缸S型发动机,排气量995毫升,最大功率22千瓦。

  第5辆:CROWN(皇冠,RS型),1955年。

  刚才说到的那辆1947年上市的SA型,在随后的几年中,又陆续繁衍了3代,最后一代叫RH型,到了1955年,丰田推出面向商务人士的皇冠,型号为RS型,用于取代RH。

  皇冠在我国曾经风靡一时,尤其第6代和第7代,几乎给当时每一个接触过它的人,都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一度成为豪华的代名词。

  长宽高分别为4285×1680×1525毫米,轴距2530毫米,整备质量1210千克。前后车门对开,与AA型相同。动力为4缸R型发动机,排气量1.5升,最大功率36千瓦,匹配3速手动,前悬架双横臂式,后悬架整体桥式。

  前后排座椅均为一体式,每排都能坐3个人,因而最多可乘6人。内饰的总体感觉是更为考究。

  第6辆:CROWN(皇冠,RSD型),1955年。

  展馆里有2辆1955年的皇冠,上面那辆是RS型,下面这辆是RSD型,属于高配版本,俩车在外观上最为显著的区别是前风挡,RS型由2块玻璃组成,RSD型改为整体前风挡。

  此外,RSD型在车窗、后翼子板和尾翼上,增添了镀铬饰条,轮胎升级为白圈轮胎——这种轮胎最初源于配方,后来演变成时尚,一度非常流行,是豪华车的标配。即使普通车的购买者,往往也会另外花钱,把全黑轮胎改为白圈轮胎。

  内饰方面,主要是将收音机、暖风等,列为标准配置。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似乎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它毕竟是1955年的车。

  第一代皇冠的生产周期是1955-1962年。今天,2024年在售的皇冠,已经是第16代了。

  第7辆:Corona,1964年。

  定位比皇冠略低的,是Corona,似乎可以译为科罗娜(也叫日冕或光冠)。首次诞生于1957年,历经11代车型,最终在2001年终结。展馆里的这辆,是1964年上市的第3代。

  第1代和第2代科罗娜因为性能不佳,销量未能达到预期。直到第3代车型上市后,因为参加了10万公里连续不间断公开测试,成绩出色,因而大获成功,很快成为日本销量冠军,并出口到欧洲和北美。

  据说,我国的首都汽车公司,于1973年一下子就买了300辆科罗娜,在当时,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数字。

  长宽高分别为4110×1550×1420毫米,轴距2420毫米,整备质量945千克。

  动力为2R型发动机,排气量1.5升,最大功率51千瓦,最高时速140公里。

  前排为整体座,怀挡,仪表盘看上去很漂亮,它的旁边,也就是如今汽车中控屏的位置,上边是收音机,下边是空调控制面板,拨杆式。

  说到空调,插一句,汽车空调早在1939年就有了,头一个是美国通用汽车。至于自动空调,是1964年在凯迪拉克上首次出现的,正好跟这辆第3代科罗娜同年。

  第8辆:COROLLA(卡罗拉),1966年。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鼓励制造国民车,让汽车走进普通家庭。当时对国民车的概念是,排量0.5升左右,可以坐2-4人,载货100千克,最高时速100公里,最低油耗是1升油能跑30公里,在不大修的前提下,至少能跑10万公里。

  于是,丰田在1961年推出publica,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排量697毫升,手动4速,但据说是因为外观过于寒酸(我在丰田博物馆里见过它,感觉还好),销量不佳。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人们普遍喜欢看上去更豪华的车,就这样,卡罗拉诞生了。

  这辆新车的外观,与publica完全不同,后者中规中矩,显得有些平淡,而卡罗拉看上去很有设计感,就拿车头来说,中网、前照灯和保险杠,都用镀铬装饰,确实有些豪华感。

  车身采用半流线型,车窗等部位的曲线处理,腰线上的饰条,以及轮毂罩,共同营造出一种档次感。

  长宽高分别为3845×1485×1380毫米,轴距2285毫米,整备质量710千克,可乘5人。

  动力为4缸K型发动机,排气量1.1升,最大功率44千瓦,匹配4速手动,前悬架麦弗逊式。

  前排为双独立座,双辐方向盘,转向柱具备吸能功能,驻车制动位于前排座椅中间位置的地板上,此外还配有2速雨刮器、头枕,等等。

  卡罗拉上市后,繁衍出许多车型,包括2门、4门和旅行款,它所创造的豪华家用轿车的概念,在日本获得认可,生产至1970年换代。

  目前在售的,是第12代卡罗拉,已经上市5年,据说,第13代卡罗拉将在2026年发布,动力包括1.5和插混,车型分为三厢、两厢和旅行款。

  第9辆:2000GT,1967年。

  这辆2000GT,恐怕是丰田最稀有的车型之一,因为它的生产周期很短,仅仅在1967-1970年之间,制造了351台。

  长宽高分别为4175×1600×1160毫米,轴距2330毫米,整备质量1120千克,四轮盘刹,四轮独立悬架。动力是3M型发动机,直列6缸,排量2.0升,最大功率110千瓦,5速手动,百公里加速8.6秒,最高时速220公里。

  第10辆:Corolla Sprinter(卡罗拉),1968年。

  这辆车同样是第1代卡罗拉,但在卡罗拉的后面,增加了Sprinter,据说,它是第1代卡罗拉的性能版,出口到美国后,取得了很不错的业绩。当然,原因之一是便宜,传言它当时在美国只卖1700美元,而同期当地人均年收入可能接近5000美元。

  Sprinter似乎可以译为短跑者,除了身高比卡罗拉矮35毫米之外,它的各项数据,包括动力,均与卡罗拉相同。所以,这个性能版到底有着怎样的性能,我不知道,没开过。

  有趣的是,当Sprinter发展到第5代时,也就是1983年,出现经典——丰田AE86,没错,就是《头文字D》里藤原拓海的座驾。我曾经到过秋名山,可惜日本不像欧美诸国那样,承认中国驾照,无缘亲自驾车在山道上驰骋。

  这辆性能版的内饰倒是有些名副其实,不仅方向盘很有运动范儿,双圆仪表、挡杆和驻车制动,也透着有一股子很强的操作感。如今很多车都换成电子手刹,驾驶乐趣荡然无存不说,需要时,还很难进行操作。

  第11辆:Corona,1973年。

  这是一辆1973年的科罗娜,尾标1800GL,根据年份推断,它也许应该属于第5代,但现场说明牌上没有这方面的介绍,我也拿不准。

  如果没猜错的话,刚才说首汽在1973年进口300辆科罗娜,或许就是它。可惜我没能找到当年首汽的车型照片,无法进行核对。

  长宽高分别为4210×1610×1390毫米,轴距2500毫米,整备质量1025千克,可乘5人。

  动力为16R-B型发动机,排气量1.8升,最大功率77千瓦。

  它的内饰跟如今的车,已经很像了——挡把和驻车制动都在中间平台上,驻车制动的后面是中央扶手,貌似其下还有个中央储物盒。

  第12辆:Celica,1970年。

  这是一款跑车,第1代车型诞生于1970年,随后的第4代和第5代,曾获得WRC冠军。动力是2T-G型发动机,排量1.6升,最大功率85千瓦——30多年后,大众的2.0升发动机,最大功率也是85千瓦。

  长宽高分别为4165×1600×1310毫米,轴距2425毫米,整备质量940千克,后轮驱动。到了1985年的第4代车型,改为前驱,随后不久又出现了涡轮增压与全时四驱,这便是车迷所熟知的“ST165”。

  该车的外观采用流线型,即使今天驾驶它走在街上,似乎依然有些时尚的味道,没有感觉太落伍。

  不过,内饰与今天的车相比,显得陈旧了许多,让我想起90年代的捷达与桑塔纳。

  第13辆:TERCEL,1978年。

  这是一款很普通的经济型轿车,1978年在日本上市后,1980年移到美国,销售到1999年才画上句号,共有5代车型,展馆里的这辆是第1代。

  该车是前轮驱动——它是丰田首款前驱车——但发动机纵置,变速器排在发动机之后,位于车厢地板的下面,动力输出端在变速器的左右,送往两个前轮。

  长宽高分别为3960×1555×1375毫米,轴距2500毫米,整备质量785千克。动力是1A-U型发动机,排量1.5升,每缸3气门,最大功率59千瓦,5速手动,百公里最低油耗3.7升,百公里综合油耗6.25升——这可是1978年的成绩。

  据说,这款性能不错的发动机,一直生产到2002年,后续型号中的8A-FE,在我国很常见。

  介绍上说它是5速手动,可展车却是自动挡,不知是不是丰田在1977年开发的那个4挡液力自动变速器。另据资料,它的车内噪音仅为62.5分贝,够棒的,2024年咱们的一些车,都没达到这个标准。

  第14辆:SOARER,1981年。

  这是一款豪华轿跑车,1981年推出后,历经过4代车型的发展,展馆里的这辆第1代,是2800GT。

  长宽高分别为4655×1695×1360毫米,轴距2660毫米,整备质量1300千克。动力是5M-GUE型发动机,6缸,排量2.8升,最大功率125千瓦,此外,它还有2.0和3.0直六发动机,匹配5速手动或4速自动。

  内饰有点儿像同期的第6代皇冠,电动车窗、立体声音响、座椅加热等一应俱全,但内饰做工似乎比皇冠简略一些。

  第15辆:CAMRY(凯美瑞),1982年。

  凯美瑞最初在我国译为佳美,作为独立车系,它诞生于1982年,1983年进入美国,当年就卖了5万辆,随后两年分别售出9万辆和13万辆,生产到1986年换代,如今在售的,是2024年刚刚推出的第9代车型。展馆里这辆车是第1代,1800ZX。

  长宽高分别为4400×1690×1395毫米,轴距2600毫米,整备质量1040千克,四轮独立悬架。动力是1S-LU型发动机,排量1.8升,最大功率74千瓦,匹配5速手动或4速自动变速器。此外,它还有2.0升动力,均为前置前驱。

  方向盘是两辐造型,配有音响、空调等,彩色电子仪表盘采用的是数显。

  第16辆:Celsior,1989年。

  这款诞生于1989年的车,实际上就是雷克萨斯的LS400,只不过挂丰田标,仅限于在日本销售。

  众所周知,丰田为了与奔驰S和宝马7系竞争,于1989年在北美市场推出雷克萨斯品牌(当时咱们这儿翻译成凌志),首款车型LS400一炮打响,销量很棒,很快成为北美最畅销的豪华车。但在日本依然用丰田品牌,直至2006年取消。

  长宽高分别为4995×1820×1400毫米,轴距2815毫米,整备质量1750千克。动力是1UZ-FE型发动机,8缸,排量4.0升,最大功率191千瓦。

  我虽然没开过这辆丰田Celsior,但它的姐妹车型凌志400,我比较熟。事实上,在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的广东,它简直是神一般地存在,犹如80年代的皇冠2.8,我这么说,绝无夸张,都是源于亲身体验。

  第17辆:MIRAI,2020年。

  这是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丰田从30多年前起,就开始研究燃料电池,第1代车型早在2014年就上市了,目前是第2代,2022年进入我国,售价74.8万元。

  长宽高分别为4975×1885×1470毫米,轴距2920毫米,整备质量1950千克。该车需要加注氢气,充气约3分钟,最大续航781公里(NEDC标准)。

  行驶时,氢气被送到燃料电池,与空气当中的氧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电和水,水排出车外,电用来驱动。减速与刹车时的能量,被存储到动力电池里。也就是说,该车的动力系统由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电动机和储气罐构成。

  除了历史车型,在丰田产业技术纪念馆里,还有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的介绍,许多部分都有专人讲解、影像配合,还能亲手触摸、亲手操作。在介绍生产的环节里,甚至有一台600吨的冲压机,做现场演示,我在这儿呆了一整天,居然没看完。


  下篇游记预告:丰田的混动技术。

  汽车最为核心的东西,既不是液晶屏,也不是互联网,而是动力与底盘方面的技术。在这方面,丰田确实技高一筹,何出此言?请看本文。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经典车赏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关注 | 20作品
+ 关注
从2002年开始,在汽车媒体从事车评至今。借工作之便,经常驾车周游列省、列国,做些历史探访之类的业余爱好。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