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预约”明年降价,998狼烟再起!

日前,比亚迪官方发布消息,两大主力车型 秦PLUS EV和第二代宋Pro DM-i各优惠1万元,均以9.98万元起售,熟悉的“998”再度回归市场。

具体来看,比亚迪秦PLUS EV现金优惠10000元,起步价来到了9.98万元。此外,还可享受包括0首付、24期免息贷款、最高2.5万元置换补贴、三电终身质保、免费OTA升级以及赠送充电桩等在内的五项大礼。

注意的是,这一优惠是限时活动,持续至1月26日。

与此同时,第二代宋Pro DM-i的限时起售价同样为9.98万元,并可享受多重购车礼遇。

此外,宋、元、唐、宋家族车型限时送至高5000元全车保险。

本来以为年底即将结束,大家都会平静两天。但是,市场注定是不能平静,比亚迪已经把目光放到了明年。这也能够理解,元旦过后,不到一个月就是春节。比亚迪此番降价的目的就是要元旦和春节假期提前预热,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

有评论称,比亚迪这是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搅动市场。数据统计,2024年前11个月已经有195款汽车进行降价,超过2023年全年规模。

一年之内多轮降价

比亚迪这一轮降价优惠活动集中于秦、宋、汉、唐等王朝网车型,这也是比亚迪的销量主力。2024年11月,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50.68万辆,同比增长67.2%。王朝网系列车型销量达25.31万辆,占到了总销量的49.95%,是当之无愧的销量担当。

2024年年初开始,比亚迪就进行了多轮降价。2月19日,比亚迪推出秦PLUS和驱逐舰05的荣耀版车型,起售价为7.98万元,紧接着3月1日,比亚迪又推出起售价10.98万元的宋Pro DM-i,打出了“电比油低”的竞争大幕。

11月,比亚迪宋Pro DM-i销量为31,784辆,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三万大关,成绩斐然。产品力方面,其搭载了最新的DM 5.0插电混动系统,1.5L高效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组合,动力表现和油耗表现都非常出色。尤其是10.28万元的起售价,更是极具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同级合资燃油SUV。

如今9.98万的价格一经推出,无疑又向市场投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比亚迪能够如此接二连三地降价,有几大依仗:一是,比亚迪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比亚迪控制着电池、电机、汽车电子、模具等零部件的制造,自己制造零件的好处是,可以有效控制成本,这无疑为车辆降价留下空间。以2021年开始交付的汉DMi为例,其整套动力系统成本在1万元左右。当时吉利、丰田等车企的混动系统成本均超2万元;

二是,可观的销量规模,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摊薄了成本。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2024年多次降价的情况下,比亚迪还能保持不错的经营业绩。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净利润达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

也就是说,现在降价的主动权在比亚迪手里,只要它愿意,可以把价格降到一个令人惊讶的程度。

后发竞品出手精准

当然,比亚迪此次降价也是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压力。

‌吉利星舰7 EM-i 12月份上市以来,销量非常给力。第一周销量为6500辆,第二周销量为6299辆,累计销量达到12799辆。这在10万元级细分市场中显得尤为突出。

首先是它的价格,吉利星舰7 EM-i的售价区间为9.98-13.28万元,这就很有针对性。其次,该车型配备了全液晶仪表盘、W-HUD抬头显示、16扬声器音响,搭载了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豪华和智能化配置一个都不少。最后,吉利星舰7 EM-i采用雷神EM-i超级电混技术,综合续航里程最大可达1430公里,百公里加速仅需7.5秒,官方表示,CLTC亏电工况油耗3.75L/100km。这满足了消费者对动力和续航的双重需求‌。

也就是说,虽然比亚迪这几年在插混领域高速发展,赚的盆满钵满,名利双收。但是竞争对手同样也是进步飞快,无论是在研发上还是产品上给到比亚迪极大的压力。后发新车的优势,就是有的放矢。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同一价格区间的其它车型也都会降价,比如哈弗H6、长安CS75 PLUS这些热销车型。对于同级别但是价格更高的合资紧凑级SUV,这将会是一波重大打击。

反过来说,这也会倒逼合资品牌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车型。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大家是欢迎这样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降价方式。大家比着降价,比着推出产品力更出色的车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车企经营正向循环的基础上。消费者要警惕那些赔本赚吆喝的新品牌,极越、威马、高合等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里不只牵扯到售后、智能系统的更新等问题,这些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可二手车残值就不用想了,基本就归零了。

百姓评车

2024年还没有结束,价格战已经预约到2025年了。能够想象得到,随着更多的品牌发力,在技术研发和产品配置上对比亚迪这个标杆进行追赶,车市将迎来一场更加深入的价格战。特别是在主流价格区间,这种多品牌面对面地拼刺刀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

谁胜谁负?时间会验证!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万关注 | 3330作品
+ 关注
汇聚来自百姓的汽车声音!中国最早的汽车新媒体之一。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