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有一天造手机的企业也能够造车了,5年前可能想都不敢想,虽说造手机也不简单,但是与重资产造车相比,而且关联着上下游3万多家企业,难度压根就不在同一个级别。以往不可能,但现在还真就成为了现实。
大家肯定知道我要说小米汽车了,小米汽车一夜爆火,至今依然有着出色的销量,让人们看到原来跨界也能造豪车。事实上,小米汽车可不是第1家跨行的企业。知道石头机器人吗?早就开始造越野车了,还有就是创维电视也已经造车,而且还正在销售。更夸张的是还有大运集团,就是当初造摩托车的企业也开始造车了。但上述企业的销量并不好,几乎也没有多少用户真金白银的去支持。所以这两年我们能够发现跨界的企业越来越少,但还真的有这么一家企业非不信这个邪,这家企业就是格力,而负责人董明珠公开表示格力一定要造车!
可别以为这只是为了增加曝光度,我们发现去年10月份,格力已经注册了一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速度确实很快。而且董明珠公开表示,未来10年内的汽车成本将由她来承担。在她看来,不管是造车也好,还是造空调也好,都属于制造业的范畴。
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造车的门槛确实大大降低了,因为电动汽车的特殊性,不仅可以买到电机,可以买到电池,也能买到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甚至直接可以买到数字智能座舱,只要整合得好,一辆各方面都特别均衡的豪车会被迅速地造出来。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都是买买买,所以这类产品的价格会比较高昂。这也是比亚迪,小米或者吉利汽车都将大部分零配件制造以及整车的研发放在自己手里的原因,一方面可以灵活调整,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事实上,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也公开表示在理想创业初期,充电桩都是对外采购的,对外采购确实可以降低初期的成本,而且不需要大量资金人员投入,但也存在着一个短板,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甚至一封电子邮件发过去非常紧急,但2周后才能回复,这就是买买买的缺点。
如果格力确实下定决心要造车,那么以当下的市场规模以及占有率来说,想要全部自主研发生产,需要海量的资金,而且必须要三年左右时间。即使三年后新车造出来,那么也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了,所以资源整合将会是格力造车最快的捷径!但问题在于真的能造得好车吗?或者说有人会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