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神车? 宝骏310W长测(2)

国民车从来都是个有趣的话题。有些车型从诞生之日起便注定火遍全球,比如卡罗拉和高尔夫。还有一些车型在特定的市场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比如皮卡之于北美,比如旅行车之于欧洲,再比如入门级MPV之于中国。

时至今日,五菱宏光在国内早已超出了一款车的范畴,而是变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款稍带微面气质的MPV调性显然不够高,但它准确地切中了大量三四线城镇乃至农村的消费需求。这就好比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谁好谁坏难以辨别,只是受众不同罢了。

言归正传,说说我们的长测车。这辆宝骏310W 1.5L 6MT时尚型购置于今年7月,上市当周便提回了家。虽然白色注定是主流,保值率也会稍胜一筹,但我还是选了星夜蓝。原因很简单——买辆瓦罐,不骚气点怎么好?

中国品牌在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相对会比较弱,相信不少朋友会有这样的体验。原本我以为宝骏的店面管理水平会不太理想,不过实际体验下来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八颗牙齿”的标准化接待,但销售很容易跟客户混熟,很多合资品牌的渠道管理也不见得能达到这一水平。这样一来,硬件标准低点也就不是问题了,起码购车体验还是不错的。

仅外观一项,人们就可以清晰地找到310W的核心卖点。像其他同门兄弟一样,空间实用性是这款车最大的价值所在。更长的车身让它迈入了紧凑型车的级别,延伸的车顶则让它有了旅行车的气质。不过,宝骏官方似乎并不希望突出“瓦罐”概念,他们对310W的定义是“大空间多功能家轿”,这似乎与MPV(多用途汽车)有些相似。


车头设计让人感觉相当熟悉,与宝骏310的相似度很高。年轻化的风格很容易讨人喜欢,不沉闷。镀铬材料的应用则让它有了些精致的味道,看上去并不廉价。此外,蓝色的车身也成为了吸睛利器,洗车时总有路人前来搭讪。若是白色,恐怕关注度就要低出不少。


车身侧面与310的差别不小。加长之后,车长和轴距分别达到了4620mm和2750mm,在紧凑型车中表现相当出众。如其他宝骏车型一样,轮胎和轮圈的尺寸比较小,与加大的车身不太匹配。

仔细端详之下,310W小型车平台的痕迹就会暴露出来。从侧后45度看过去,较高的视觉重心和1710mm的宽度让它看起来不够“稳”,甚至有那么一点MPV般晃晃悠悠的感觉。


侧面比例或许更能说明310W来自于小型车平台的身份。车头占比很小,目测比一般的紧凑型旅行车要短上20cm左右。相反,车厢占比则相当之大,几乎达到了中型车的长度。宽大方正的后门除了像宝骏730这类入门级MPV,还有点像奔驰E级长轴版/迈巴赫S级。实际使用中,上下车便利性要比多数轿车好上不少。

从侧面看过去,B柱之前的部分几乎就是一辆彻头彻尾的宝骏310,车头布局与原型车相比几乎没有变化。B柱之后的部分显然与主流旅行车有所不同,一方面腰线拉得更高,另一方面车门也更加方正。





都说意料之外的美好才是真正的美好。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型车只要稍微花些心思就足以令人欣喜不已。类似于某些德系品牌的中控台布局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清爽整洁的气质的确很讨人喜欢。

受到价格制约,内饰体验还远达不到尽善尽美。塑料件的气味控制是最容易让人诟病的一点,在炎热的夏天又无法经常开窗通风,让人颇为无奈。另外,所有按键的阻尼手感都比较一般,方向盘按键阻尼进深不够,空调旋钮则有些生涩。

很多时候我在想,是不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这台车的价格才五万多元而已。然而,价格稍高的宝骏510在质感营造上明显好上一个档次,并且这种差别刚好处于廉价与不廉价的临界点上。对比之下,人们多少会对310W的细节质感提出一些小意见。


配置的变化也是很多朋友关心的问题。相比上海车展上的试装车,目前配置最高的时尚型缺少了ESP、副驾气囊、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主驾电动座椅、天窗等主要配置,扬声器数量也从4个变为2个。此外,上市前交付车主的310W 1.5L时尚型配有副驾气囊,上市之后的量产版本则取消了这一配置,难免遭人诟病。更令人意外的是,这辆长测车竟然搭载了直接式胎压监测,安全配置的组合策略的确与众不同。

如果看中了310W,我会推荐大家购买1.5L时尚型。相比同样采用1.5L发动机的舒适型,多花7000元便可以换来倒车雷达、倒车影像、多功能方向盘、定速巡航、多媒体大屏、铝轮圈、后雨刷等配置,实用性提升颇为可观。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时尚型采用前后盘式制动,而两款低配车型则采用前盘后鼓,理论上抗热衰减能力多少会有点差别。

除了常规的感受,笔者在半个月多的使用中还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细节。首先要说的是脚垫。是的,这辆310W的后排几乎与丰田逸致脚垫完全适配。不过前排的差异的确比较大,尤其主驾驶放上逸致脚垫之后离合踏板会踩不到底。

车内后视镜也挺特别的,视野范围很大,后半个车厢几乎都能看到。这一点许多媒体朋友也已经在各自文章中予以指出。防眩目功能的缺失也有些遗憾,面对后车远光显得颇为无力。对了,别问我是怎么发现的。

行李厢空间肯定不是问题,不过私密性却有待考量。与多数掀背车不同,宝骏310W的尾厢里没有提供遮物帘,车内物品透过玻璃一览无遗。再加上没有配备绿色玻璃和车内防炫目后视镜,看来后期贴隔热膜是板上钉钉了。

驾驶方面,宝骏310W的表现整体还是值得肯定的。离合的感觉相当友好,结合点偏高,对驾驶者很宽容。入挡的手感也很不错,甚至带点吸入感。1挡和倒挡偶尔会有些生涩,入挡动作不能偷懒,必须向左推到位才行。油门踏板响应比较活跃,稍微给点油车就能走。

6MT变速箱的齿比比较密,各挡位之间的转速落差不大,换挡过程比较平顺。来自英朗的1.5L发动机刚刚好能够满足通勤需要,振动和噪音控制在同价位也绝对是水准之上的表现,风噪和路噪也不会显得特别突出。

日常驾驶中,制动系统的体验甚至比动力系统更好一些。尽管制动力的释放算不上敏捷,但踏板的脚感却相当线性,不会让人心里没底。当然,这并不代表310W在制动测试中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因为极限测试中轮胎抓地力的影响会变得极为突出。

在大扁平比轮胎和软悬架的加持下,310W对小颠簸的过滤很出色,但减振器对车身的控制能力有限,面对大坑洼就显得比较无力。驶过长波路时车身浮动感明显,驾驶员心里会有些没底。

      

第一次油耗更新:

油耗表现是长测的关注重点。到目前为止,长测车共行驶1114km。我们的油耗测试从第120km开始,三次加油期间行驶里程累计达到994.1km,平均油耗8.61L/100km。

随着长测时间的推移,测试车油耗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主要原因是驾驶风格逐渐趋于温和。笔者日常代步车型为200马力级别,所以在刚刚开始接触310W时驾驶风格偏激进,相应实测油耗也不低。

需要指出的是,仪表盘显示油耗与实测油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10W的行车电脑在怠速下并不统计油耗,所以在城市工况下实际油耗会明显高于行车电脑数值,并且越是拥堵二者的差别就越大。相似的情况在许多中国品牌车型上都有出现,笔者认为并无好坏之分,只要车主心中有数就好。

     

综合来看,宝骏310W的基本功做得足够到位。静态方面延续了品牌的一贯优势,动力系统的匹配相当成熟,这些都是一款家用车的必备技能。不过,同时需要指出,这款车对于底盘质感这类“高层次需求”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在下一期更新中,《轱辘辘》将对宝骏310W的日常驾驶表现进行全方位解读,相信这也是各位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宝骏310W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9万关注 | 888作品
+ 关注
圈外老司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0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