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弱爆了 看看人家双十一买的啥……

解锁手机,点开某宝,查看物流,看看“我购买的物品”是否发货、已经发货的快递物流是否有更新……双十一刚过的这些天,相信很多人都处在这样的状态。虽然各种优惠满减计算之复杂程度堪比高等数学,但依然无碍全国人民用提前10小时创记录的速度突破千亿成交额。所以,你的双十一都买了些啥?

在大家纷纷为各种衣服、鞋包、日用品而拼命“剁手”时,有些车企也没有闲着,“买买买”的大手笔更让人侧目。这不,刚刚收购宝腾和路特斯不久的吉利,此次就将目光从陆上聚焦到了天空,日前收购了一家飞行汽车公司,此举也引发热议:难道吉利要上天?


吉利收购飞行汽车初创公司

11月13日,吉利汽车宣布与美国太力(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将收购其全部业务及资产。在日前举办的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预计于2019年推出首款飞行汽车,并将在2023年发布全球首台垂直起降飞行汽车计划。

吉利收购的这家飞行汽车公司成立于2006年,初始成员是 5 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毕业生。2009年,他们发布了第一款名为Transition的飞行汽车,这是一款两座小型飞机,拥有可折叠机翼,能够像汽车一样在街道上行驶,不过公司将其称为“可在街上合法行驶的飞机”,而没有冠名以“飞行汽车”。根据多方消息,被收购后的太力公司注册地及总部将继续留在美国,而吉利将利用在汽车行业中累积的技术专长和创新经验帮助和支持太力公司。

▲Transition飞行汽车 ▲Transition飞行汽车

这宗看上去十分无厘头的收购,其实已经酝酿了多年。早在2014年时,美国太力公司CEO就多次来到中国,2016年,太力公司和吉利进行了进一步的协商,同意吉利掌控绝大部分股权,同时由中方主导管理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于11月13日在美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下完成了收购。

在吉利的支持下,该公司的美国工程师团队人数已扩充3倍,还成立了新的研究院。按照目前的计划,2019年全球首款飞行汽车将会在美国量产;2025年全球首台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也将实现量产。

除了吉利之外,国内外多个巨头企业都已经加入到飞行汽车这个领域中来。早在2014年,丰田就在美国申请了两项“飞行汽车”相关的专利,想法之一是在车顶上安装机翼,而另一种解决方案则是在车尾安装螺旋桨,机翼可藏在车身内;9月初,研制电动“飞行出租车”的德国初创公司Lillium表示已完成新一轮9000万美元融资,牵头注资的是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此外,优步已与美国宇航局签署协议,将在2020年前研发出一款飞行出租车,并到2023年可提供商业服务。

不知道早已对城市交通失去信心的各位,看到这样的消息是充满期待还是嗤之以鼻?想想多年前我们还对无人驾驶心存疑虑,而如今它也已迫近我们的生活,也许飞行汽车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不算是异想天开。不过,吉利真的想上天吗?


醉翁之意或不在酒

常言道“会花钱才会赚钱”,从2010年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开始,到后来的伦敦出租车公司、宝腾以及路特斯,吉利已然在“买买买”的路上越走越嗨。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吉利什么时候能造出一辆能上天的汽车时,我们却觉得它的野心仍然在陆上。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其实仔细看看李书福在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便不难发现端倪。在这篇名为《未来出行探索》的主题演讲中,他描绘了吉利控股集团未来出行版图,畅谈了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在未来出行方面的战略规划,而通篇所有的重点仍然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车上。演讲中提到,沃尔沃为达到安全的自动驾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动作、高性能品牌Polestar未来所有车型以及新的伦敦电动出租车,都致力于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来减少排放改善城市污染。更重要的是,未来吉利将基于PMA纯电动模块架构针对全球市场开发出10多款车型,同时应用于吉利和领克品牌。简言之,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吉利集团的重心仍然是在无人驾驶和新能源车领域。

▲伦敦出租车 ▲伦敦出租车
▲Polestar首款车型原型车 ▲Polestar首款车型原型车

今年1-10月,吉利汽车的累计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72%,也已经完成了110万年销量目标的87%。可以说,以往收购集中在燃油车领域的吉利已经在此市场赢得不错的份额和销量,但在无人驾驶、新能源技术上,吉利仍然也在摸索和学习。此番收购在未来创新技术、工程与生产领域具有前沿优势的美国太力,飞行汽车至多算是噱头,深层来看,对方诸如轻量化等前沿技术或许才是吉利真正需要的。如今的自主品牌已经有了充足的资金资本和长远的眼光着眼于前瞻科技,通过吸纳先进的技术来拓宽自己的盈利渠道,而不是只盯着眼前“卖车”这块蛋糕,能从汽车工厂的角度转化成实验室研究级的视角,这样的“败家”也非常值得。而吉利这般“买买买”的节奏,也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军工自90年代初至今的发展历程。

不管是90年代初,从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采购苏27战斗机后续拿下生产许可证并落户沈飞,还是传闻成飞获得技术支持,以及大批量使用乌克兰军工人才,亦或是海军拿下现代级驱逐舰,不远万里拖回只剩外壳的瓦良格,都是从当年的“买买买”逐渐到2000年后的“仿仿仿”,直至10年以后我们自研的高精尖军工产品出炉,这种扎稳打的“买--学--自研”的发展模式,确实是一条捷径。这种捷径并不是为了短平快的解决问题,而是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去从根本上缩短与西方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说,吉利近年来频繁的收购大动作,也颇有这般“小步快跑”的意思。

理性看来,飞行汽车还面临法律法规等诸多挑战和困难,高昂的造价也将成为人们拥抱最新技术的阻碍,在产品飞天、市值走高和继续“剁手”之前,扎根于现有市场、为消费者提供经济适用且耐用的产品,也是吉利作为一个传统车企不能忘记的“初心”。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1.1万关注 | 3365作品
+ 关注
这里有专业细致的新车测评、好看刺激的捉对厮杀、赏心悦目更实用的车型导购以及美轮美奂的游记大片!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