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得很惨?活着才是王道,从某网红车型车祸看车身安全设计




                                   



  各位小伙伴大家元旦快乐,圆圆车在这里先祝各位2018顺顺利利。从本期的汽车杂谈开始,飞圆圆要走专业点的路线了,不能太搞笑了,那样不严谨不严肃,各位说是吧?当然,我们还是能够在轻松的氛围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中愉快的一起玩耍,一起进步。





                     



引  言




昨天在其他媒体的推文中看到某网红车的车祸照片,其惨烈程度还是十分骇人的,旁边的朋友看了不停的说这车怎么这么这么不经撞,我看后却是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就借用这场事故中这台网红车的表现,来简单的剖析下目前汽车车身的安全设计趋势。


                     

     


惨烈的车祸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台网红车事故现场的照片



                       ∧ 十分惨烈的碰撞



         ∧ 车头已经完全消失,发动机舱内部已掏空



     ∧具体事故原因不详,从新闻报道得知这台网红车是连续撞了两台车之后停下的

看到这里,我想各位都有了自己的判断吧,那我们就上面图中表现出来情况为例,说说这样的结果是否符合现在的汽车安全的流行趋势。


关于这台车的车身安全解析

很多人看到车祸,第一反应是看车撞的有多惨,损毁有多严重,从而判断这台车的安全性是否够高。确实,这种第一印象主观代入的感觉很难去改变的,但是我们也要学习着从这类车祸中去看具体的细节表现。


    让我们回到现场的图



∧从上图我们看到,车头已经完全损毁,发动机总成及其机舱内的组件已经完全脱离,原来的发动机舱内只剩下了空气,其他全没了。但是,恰恰就是这些组件在撞击过程中受力的脱离,才不至于后撤挤压车舱内部,也就给了车内尤其是前排人员关键的生存空间和免除被自己车“挤死”的尴尬。









∧我们接着看,在经历如此剧烈的撞击后,虽然车头尽毁,但是驾驶舱保存完好,A柱几乎没有变形,也就是说冲击力在发动机舱的瓦解后,传到驾驶舱区域的力道已经相对较小,而驾驶舱区域的结构设计和用料强度上,厂家是有认真对待的。






∧引擎盖溃缩后往右侧翻起,未入侵驾驶舱,也可以看出主要撞击点在靠车头左侧,并不是正面100%的碰撞,对车身安全性的考验也更大(这个部分会在后面阐述);车身大梁及防撞梁的吸能盒已经在撞击后严重溃缩变形,吸能效果不错;翼子板溃缩迹象也是明显的吸能分解撞击力,力道一直传到驾驶员车门,车门有些许移位。前车轮已经向后移位,但未入侵驾驶舱,但是总体车头以后的最重要的司乘空间保存完好。




                   

小结

  从本次车祸现场的照片来看,事故车车速较快,且撞击点为偏置撞击,对车头车身的安全考验较高;从新闻的报道中目前无法知晓车祸原因,但是可以肯定的消息是该车司乘人员受轻微伤,无性命危险,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因为此次事故车较为合理的车身安全设计,让发动机总成及相关部件及时的下沉解体,不会挤压司乘空间,防撞梁吸能盒溃缩区域表现不错,纵梁受力弯曲但未扯动车身变形,在损失了车头部分的组件后冲击力被缓解,保全了车头以后的部分,也就让最核心的安全---人的安全得到保障。总体来说,这次事故中这台车的表现总体是优秀的。下面飞圆圆会把目前流行的车身安全设计的理念简洁的说明一下,大家不要走开,请接着看下去。






   现在普遍的车身安全结构设计解析



        ∨先带大家从看看在车辆发生正碰时能量的传递路线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现在流行的车身结构设计理念下,碰撞的瞬间,汽车的前防撞梁承担100%的能量。然后再将通过前纵梁将能量的64%传到到地板和门槛梁,11%的能量传递给侧围A住和上边梁,12%的能量传递到门加强板和防撞杆。依此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一个合理、安全的车身结构设计,防撞梁一定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撞击的能量,并且通过防撞梁后端的吸能盒和前纵梁的溃缩引导区将碰撞产生的能量通过金属的变型来吸收一部分,再将剩余的能量向后传递。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降低了碰撞的加速度,减小了碰撞过程人体所受到的冲击,同时降低从前端对于乘员舱的侵入量。所以防撞梁、吸能盒以及前纵梁的截面腔体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就决定了发生正碰时车身的安全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及其相关组件的下沉断裂设计也有效的防止入侵驾驶舱造成的损害。

   

小知识:目前绝大多数的厂商在前防撞梁 采用屈服强度为1470MPa及以上的高强度钢而成,有足够的强度去低于外部冲击,同时向后分散撞击能量。防撞梁前端应该将泡沫材料为前防撞梁与前保之间的填充物,对行人的腿部保护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而很多人却因为防撞梁前面的泡沫去嘲笑一些车型,真的是无知的表现。

    



   而下面说到的 小重叠偏置碰撞,在最近几年汽车安全领域的研究中,被认为是对驾驶者伤害最大的一种碰撞。再来带大家看一个安全,合理的车身结构针对于40%偏置碰这种恶劣工况应该如何设计,以及与全正碰上有什么不同,还是通过偏置碰的能量传递图来解读。∨           




∧依此图,我们可以明白的发现偏置碰有80%的能量要靠单侧的地板梁和上车体侧围加强结构去吸收。因此为了保证40%偏置碰时,前防撞梁和纵梁传递过来的力和能量向车身后端和右侧承力结构传递,保护车身门洞区域不会因为挤压变形而将门卡住,影响乘客的逃生或者救援,车身上车体A柱加强板,门槛内外板,地板纵梁均需采用高强度钢来提供足够的强度,其中A柱加强板的强度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用一张目前主流A及轿车的车身剖视图来看看车身钢材用料分布带颜色区域为高强度高板



   ∧可以看出整个A柱加强板以及上边梁均采用高强度钢板。


而从C-NCAP的40%偏置碰撞后的车身变型结果来分析,采用A柱加强板及上边梁应采用了高强度钢板的车型,前门门洞区域保持足够的完整性,一般仅有A柱外边面轻微的变型,气囊和气帘均打开,车门能够开启,说明这样的设计和用料在应对偏置碰的这种恶劣工况下的车身结构是非常安全合理的。所以前面车祸的那台网红车,也表现出了相应的撞击结果。

   本期就先说汽车车身正面的结构设计及原理,在以后的圆圆车--汽车杂谈板块,飞圆圆会结合实际车祸例子为大家分析车身侧面及车尾的设计,敬请期待哦。


                  

全文总结


通过本次事故中某网红车型的撞击结果来看,不论什么车系车型,只要坚持认真科学的车身结构设计,实实在在的钢材用料及搭配,汽车的正面及正面偏置的撞击情况下司乘人员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车身安全系数的高低,而是驾驶员是否认真的安全驾驶,不然,即使是装甲车,也不能保证你每次都能全身而退,牢记安全驾驶才是车辆安全系数的最重要一环。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35关注 | 25作品
+ 关注
用‘南普’普通话和极具地方特色的方式来演绎二手车及新车的评测与解读,汽车生活的资源整合,在轻松愉悦中感受汽车生活学的魅力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6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