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现状有感

     我从事汽车模型工作已有点年头,先后在同济同捷设计(2003年至2007年),奇瑞上海研究院(2007年至2009年)和龙创设计(2009年至今)等三家汽车设计公司或主机厂,参与了上百款油泥模型的制作工作。十多年的模型工作的实践,使我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其间阅读过一些关于汽车设计的优秀书籍或干货网文,职业生涯中也过与许多优秀的中外汽车设计师们合作和交流,在此我想分享一点汽车工作方面的对或不太对的感受。



    首先,中国汽车设计公司中设计师的平均能力水平,与欧美一流设计之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的。原因在于中国汽车设计起步比较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刚刚开始,与之相关联的汽车设计教育也不成体系,人才储备不如欧美完善,一流水平的设计师,绝大多数都具备在外国公司工作历练和经历。


    一个优秀汽车设计团队的建立需要有一定时间工作积累。许多欧美汽车设计团队就那么二三十个人,但是人家人员流动不大,绝大部分人都有超过十年以上的合作经验!设计师在那种默契下的配合效率是惊人的。组建一个良好的汽车设计团队的公司首先要有一个具备相当经验、和高层能做有效沟通交流的领头人(这里指设计总监或老总级别的人),现在国内公司的设计团队一般都是创建年头不长,还谈不上成熟的积累,有的设计公司还在找合适的设计领头人或者找到领头人不靠谱的阶段,后面才能谈整个设计团队的建设了。


   找到合适的领头人并不意味着设计质量就可以马上提升了,因为领头人一般最好是经验丰富的设计管理者,而不是亲自上阵画效果图出方案的一般设计师,他主要工作是激发大家的创意和对一些宏观方向的把控。很多汽车设计界的大咖前辈们大多其实已经封笔好多年,当今最好的设计作品其实是他们带的团队设计出来的,而并非出自他们本人的笔下。真正的源源不断的创意其实都来自一些年轻的设计师,而那些优秀的创意,往往都来自于青年时期的设计师之手,只有找到这群充满朝气和激情的人,才算找到了设计的源泉。



   另一个问题,是汽车设计在国内公司的地位还没有被达到放在和欧美公司里一样的地位。设计部门很多被工程部绝对的制约,甚至有工程出身的人能占到设计主管的位置,设计师团队里没有人能与公司高层直接对接,这就影响到了整个团队缺少话语权,缺少资源配合,缺少自由发挥,当然,有些公司有好转的迹象。

   做汽车设计的都知晓,设计师和工程师起磨擦是常有的事,也是在所难免的,工作需要,正是这两派人马持续地不断的互相碰撞沟通,才能把汽车这个产品的用户体验、质量控制、可行性与成本做好。在整个产品研发中,工程师更多的是站在工程可行性的角度思考,牵扯到质量控制的方面,工程师多数是本着“但求合格,不必完美”的思路去开发,毕竟“完美”往往意味着更多工作量成本和风险承担,而更多工作量和风险必然带来更多项目压力;而设计师出于立场不同,更多的是站在最终使用者的角度,把控品牌形象,设计审美,人机、质量这些与产品的用户体验紧密相关的元素。此外还有来自市场部的市场趋势与营销需求的输入、公司高层成本控制的输入等等影响因素会对产品的用户体验产生影响。


    在这种复杂繁琐的合作项目中,如果设计部门缺少话语权,缺少资源配合,缺少自由性,你能想像出来的最终出来的产品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有的车看起来浑然一体,合谐美观,如艺术品一般,有的车东拼西凑,前面一个车,后面一个车,比例失调,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完全是设计师的水平或错误所致。


    第三点,有些中国汽车设计不好也与工艺技术水平等落后有关。生产工艺不好或差,同样的创意设计做出来就是难看没品质感,或者根本做不出来。与工艺技术影响一样的是工程方面实力,如果工程师们一方面对设计的理解能力差,另一方面又因为眼界和技术欠缺,无法满足设计师的许多设计要求,那么再好的设计到最后落到产品上都会大打折扣的。为何欧美,特别像德国大众的很多车设计看似平淡无奇迹,但批量生产出来的效果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看到车就能想象得到他们设计师在这上面的反复推敲,这跟他们厉害的工程团队有重大关系的。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还有部分人甚至有的公司领导层错误的认为设计师就是画效果图的,会ps就可以了。 其实如果只是画图,那并不难,国内汽车设计师圈子里很多地方都ps和画工氛围浓厚,但有这么多图画的一流的设计师,可还是难于做出亮眼的汽车产品呀。这是因为设计从二维效果图到三维数字模型,实体油泥模型,验证模型,再到最终量产产品的过程,才是最复杂,最考验设计师真实水平,耐性和执行力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汽车这么复杂的产品来讲。一个优秀的汽车设计师,不仅可以画出好看的车,更可以在油泥模型和数字模型上,把设计从2维转换到3维的过程中不但不丢失最初的感觉,还能提升设计品质,更上一层楼。然后在量产开发过程中懂得如何与工程团队有效沟通,引导整个项目团队贯彻好这个产品的设计要求,保证那些关系到用户体验的设计初衷可以在最后的产品上得到应有的体现。


    最后,中国汽车设计界一直存在的抄袭,复制,山寨问题,当然说得好听一点是借鉴,由于中国的汽车设计还长期处于学生的学习型发展阶段,向欧美一流的设计抄袭一些设计元素和流行趋势,其实也无可厚非,当然如有些厂家直接把人家经典车型复制过来,冒着侵权和骂名去抢占市场,走捷径赚取利润至少从道德上讲是不可取的,但是日本韩国的汽车设计也不是抄袭欧美这样走过来的吗,这是一个发展的过渡阶段,先借签,先学习,有当相当的实力以后最后才能谈创新谈超越。



    说了一些遇到的问题,然而中国的汽车设计师群体们,虽然很年轻,还很缺少经验,但是他们在不断努力,不断的积累经验和进步,如果一定要拿那些全球顶尖的汽车设计团队做对比,暂时的落伍是正常的,至于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设计师经过长久的奋斗达到或者超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奔驰"都能被吉利汽车收购这样的事都发生了嘛!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2关注 | 30作品
+ 关注
资深汽车油泥模型师,专注于汽车模型设计制作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