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原”没那么重要,用销量吊打对手就够了

从2008年上市至今,上汽大众朗逸在中国市场销售了超过350万台,这样的销量足以支持我们以“国民车”来称呼它。即使被人笑称“德原朗”,也不能否认朗逸是过去十年,中国家庭轿车市场最成功的车型,加不加之一都无所谓。每个人身边应该都会有开朗逸的朋友,退一步说,至少也都是坐过朗逸出租车的人。


在今年4月中国市场轿车销量榜,大众朗逸依旧有月销3万+的成绩。而这个榜单中的前里,除了朗逸,还有轩逸、速腾、卡罗拉、英朗、领动这样的“老油条”车型。成为长青树的车型,是在中国“霸榜”的一个前提条件。


N世同堂,各有各的定位,各抢各的市场,这条路显然比出款新车被捧上神坛,然后发现随着换代老款就销声匿迹来得靠谱。日积月累的口碑,越卖约诱人的性价比,一个普通消费者看重这两点的比例,比媒体来吹嘘这辆新车科技配置多么牛逼,用上了什么全球都刚刚开始量产的新技术,来得有用多了。从业者眼中的“干货”与消费者想知道的“干货”,大部分时候风马流不相及。不过,下面我就要打自己脸了,周末我们刚试了试全新一代的大众朗逸,我可能依然只能从一个很传统的角度来给你传达一些信息,但是我希望把这事儿聊得对你有用一点。



在一些描述中,全新一代朗逸也被称为朗逸Plus,就像iPhone Plus一样,最直观的,这个Plus是来描写尺寸的。数据也许冰冷,我们在停车场偶遇了一辆老朗逸,在处女座同事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两辆车的车头对齐后,Plus的效果十分显而易见。多出的65mm车长换来了78mm轴距的增加,溜背造型让后排的头部空间喜人,还有C柱的三角窗,空间感的Plus一下子就出来了。



造型上,朗逸的车灯往前翼子板上有着显而易见的夸张延伸,颇具同门宽体奢适车型的味道,用品牌方的话术,这是一种突出延展性的雕塑技法。朋友圈反馈而论,全新朗逸的设计还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更雄壮,造型上的越级感的目的看来是达到了。不过车尾的各条折线看着有点过于复杂,遮住车标感觉是一辆斯柯达停在我面前。



另外要说的是,全新朗逸全系标配了LED光源的灯光系统,大灯、日行灯、尾灯均采用了LED光源,从产品力和全新性的角度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对于朗逸的定位而言,不挑食,好照顾,路边摊就能处理小毛病也写在了许多持币观望的准车主的小本本上。让这部分心态的人在20块一个的卤素灯泡和LED灯之间选,他们肯定高呼能亮就行,哪个便宜给我上哪个。又绕回了刚才的话题,N世同堂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全新一代朗逸上市后,经典朗逸依然会继续销售,朗逸以换代的名义完成了产品的升级。



除了一款在2016年首次上市却基于PQ34平台打造的大众车型以外,绝大部分的大众就如这个品牌中文译名一样,十分容易上手。不会有特别突出的亮点,但也不会有上升到让人以脏字来吐槽的坏设计。10万元的大众有一辆10万元合资车应有的样子,15万元的大众有一辆15万元合资车应有的样子是一句简单的评价,但一个品牌所有的产品都能做到这一点,绝不容易。


全新朗逸同样如此,不需要太多的调整就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坐姿和方向盘位置,油门和刹车力度从主观角度讲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它和你的预期是吻合的。在中控台的设计上,朗逸的中控屏幕的上移设计是这辆车给我留下最佳印象的细节。与驾驶员正常视线尽量持平的屏幕显然更适合正常的人类。在供应商界大红大紫的科大讯飞为朗逸提供了语音交互系统,识别率一如既往的理想,支持方言,路径规划支持躲避限行和在线路况,没啥可挑剔的了。只是语音唤醒方式如教科书般的粗暴——“你好,语音助手”并且不支持自定义修改唤醒昵称,这就是大厂的傲娇。


以朗逸的定位来说,高配车型上出现的刹车辅助、盲区监测和ACC自适应巡航算是越级配置了。其实对于这样一辆车,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办法体验到1.5自吸这样可能最走量的配置,我一直认为大众是最能读懂中国人的品牌,这是个中性的评价,至少从配置方面,车主在哪个价位区间,它们需要什么,过去三十年,大众已经摸得门儿清了。



最后,想和大家聊聊车载中控屏幕的事儿。朗逸在入门车型上会提供一款没有中控屏幕,以手机支架加App替代中控屏幕的拓展功能,了解过的小伙伴可能知道大家已经给它取好了外号——“小黑板”。假设大众原厂的App足够好用,将你的手机支在那儿,配合物理按键能完全代替中控屏幕的功能,并将省掉的成本以指导价的下浮来体现的话,老司机们会不会支持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朗逸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563关注 | 492作品
+ 关注
Top Drivers的俱乐部,极驾客们的梦想孵化器。让一部分人的汽车文化B格先高起来!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