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下调 刚买的911就血亏20万?

等待多时的关税下调,终于迎来了官方的确认消息:

据国家财政部发布的政策公告显示,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由于5月1日起,国务院已将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从17%下调为16%,在双重税率的调整作用之下,进口车价格也将迎来大规模调整,同时汽车零部件进口税率的下降也有望进一步降低进口车维修保养的消费成本。

如果只是按目前进口车的税率公式来计算车价,假设一辆3.8T的保时捷911 Turbo S的进口到岸价为150万,分别按照25%和15%的关税来进行计算其最终的价格,差价达到了约23.2万元,已经抵得上一辆B级轿车的价格。

目前,奥迪、特斯拉等多家品牌已宣布将根据新的关税政策调整建议零售价,不过纸上的差价最终有多少能落实到成交、关税下调真正的受益者是谁?在政策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些思考值得诸君斟酌。


关税大降10% 买车能便宜多少? 

要知道,进口车贵并非只因为关税。诚然,10%的关税降幅,对于打算购买进口车的朋友来说肯定是利好,不过除了关税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进口车的最终价格。

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公开可查的资料显示,目前一辆进口车到国内需要交纳三种税费。其一是固定税率25%的关税,7月1日起将降至15%;其二是增值税,5月1日起已由17%下调至16%,第三是根据排量不同而税率不同的消费税,税率在1%-40%之间。排量在2.5L以下的车型,消费税率相差不大;而排量越大的车型,价格受消费税影响更深。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

消费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

增值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税率


比起关税,增值税与直接跟排量挂钩的消费税,对于进口车价格的影响同样不小。我们分别以完税价格为50万元、排量2.5L和4.4L的进口车,和一辆完税价格100万元、排量4.4L的进口车为例,计算其税率调整前后的价格差异。

通过计算可以看到,关税下调之后,进口车的价格根据排量不同,最终价格的下降幅度也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而大多数进口车企也势必会像此前增值税下调一样,开始大规模调整旗下进口车的指导价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税费之外,进口车的通关、运输费用和港口装卸成本,甚至是运输过程中不同幅度的外币汇率浮动,以及市场优惠的收紧,都会直接影响到进口车最终的成交价格。

所以,车价肯定会有所下调,只是在最终的购买环节,消费者是否能享受到按公式计算出来的差价,还并不一定。就像一车难求、动辄加价2、30万的丰田埃尔法,关税的调整至多就意味着加价的幅度变小一点而已,毕竟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

目前,奥迪、保时捷、宝马、沃尔沃以及玛莎拉蒂等部分进口车企已在第一时间发出公告或声明,均表示将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会在近期评估并调整相关产品“建议零售价”,具体方案有待进一步公布。

而在国内采取直营方式的特斯拉,已向国内各门店下发调整后的价格表,根据不同车型降价幅度从4-9万元不等,同时表示未交付车型也将按照新的税率价格来交付,成为政策出台之后第一个下调车价的汽车品牌。

参考5月初增值税下调、厂家调低部分车型价格之后,不仅市场上部分车型的优惠有所回收,更有经销商直接表示“售价由经销商制定,厂家的价格调节与经销商的实际销售价格关系不大,价格将与之前保持不变。”所以对于关税下调之后,具体哪些车型的价格会有切切实实的大幅变化,整个市场都在期待。


关税降低 受益最大的是卖方?

从1986年将关税和进口调节税合并征收,并将汽车排量作为关税征收标准,到2016年完成1997年加入世贸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中国总共经历了九次汽车进口关税调整,税率也由1986年的220%(3.0L以上)和180%(3.0L)以下,调整至目前的25%。

从今年7月1日起进口车关税再次下调10%,看起来该高兴的似乎是拿真金白银买车的老百姓,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是仍有进口整车业务的相关汽车企业,以及买入进口车成本即将降低的进口车经销商。援引彭博社报道数据,去年中国进口汽车总量约占全国汽车总销量2890万辆的4.2%,虽然份额并不大,但对于如今增速远高于整体车市的豪华车市场来说,能让车企和车商的进口成本大幅降低,利润空间得到提升,比起消费者层面悬而未决的降幅来说,是更为实在的利好。同时,关税下调也可能会影响到部分跨国车企的战略调整,一些进口车型是继续进口还是引入国产,计划可能就此产生变数。

此外,进口车并非关税下调的唯一受益者。由于此次税率下调除了针对进口整车之外,汽车零部件税率也从8%-25%全数下调至6%,这对于那些还在采用进口零部件、国产化率较低的合资车,尤其是一些主要零部件仍然依靠进口的合资高端车型或豪华国产车型来说,零部件税率的下调也能降低相当一部分生产成本,相应的维修和养护成本也有望下降,当然这些“利好”是否能全数反馈到消费者手里还有待市场检验。


保护被削弱 本土车企该不该慌?


有些企业不用慌。

关税作为保护本土产业的“屏障”之一,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对当地制造业产生影响,很多人也担心进口车关税的下调会对国内的自主与合资汽车企业产生较大冲击。影响必然会有,只是未必是件坏事。

从目前的国内汽车市场格局来看,进口车型多集中在3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内,关税下调后的价格与部分合资车企的高端车型,以及部分豪华品牌的国产车型或将高度重叠。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市场对于车型品质的要求也在快速提升,国产高端车型较进口车在这一方面的劣势,会使得这部分车型销量短时间内受到冲击。而自主品牌大多集中在8-20万元的区间内,受影响较为有限。


而有些企业确实应该慌。

关税的本质是对本土产业的贸易保护,适度的下降也意味着保护力相对减弱,势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压力。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和3%,但低于上一年同期的11.3%和10.6%。在产能面临过剩、汽车市场早已进入低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最近几年仍然有不少新的汽车企业相继出现。这其中以新能源汽车企业居多,不管它们是真的为了造车,还是为了应付“双积分”而生存,过剩的汽车品牌已经让市场和消费者有些不堪重负。

除了新能源车企业之外,一些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合资和自主车企,即便不直接受到关税下调的影响,也会被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逐渐淘汰出局。从1984年国内第一家合资车企上海大众开始,中国汽车在与外方合资建厂的三十余年间,从“以市场换技术”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看似有了长足发展的繁盛景象之下,由于中外双方分散的利益格局,不仅技术并没有换来多少,大部分市场也拱手让给了合资品牌,而自主品牌虽然依靠低价格与性价比策略获得了一部分市场占有率,但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与品牌认知度并不高。如今努力做出一番成绩的上汽、吉利、比亚迪等自主产品,也很难让市场迅速认可;反倒是不少合资品牌,用老平台和改改尺寸与样式就拉皮出现的车型,却能在国内轻松获得不错的销量。

关税下调,包括前阵子公布的汽车行业股比开放时间表,对于本土汽车产业必然会有冲击和压力,但改变并不是突然到来而是逐渐渗透的。如果能让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消费者更加挑剔,让市场倒逼本土车企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并有效提高效率,让那些不思进取的车企无处遁形,从这个层面看更是一件好事。“强者恒强,弱者出局”或许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发展的主旋律。目前国内共有百余个汽车品牌,而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

与其说关税下调是中美贸易博弈的结果,不如说是顺应中国经济对外发展、国内汽车市场在全球化环境下更加开放的必然趋势和体现。如果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贸易保护的关税政策也不会贸然进行如此大幅度的调整。不过中国汽车需要发展,光依靠外方的“提携”和“帮助”是不够的,在充分开放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之下,政策的调整不仅能给市场带来切实利好,还能推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发展和快速升级,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1.1万关注 | 3356作品
+ 关注
这里有专业细致的新车测评、好看刺激的捉对厮杀、赏心悦目更实用的车型导购以及美轮美奂的游记大片!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