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拿到下一个生产资质:康迪?蔚来?还是……特斯拉?

并非我们偏爱这三家,只是三家代表了三股势力:车企背景新企业、新造车势力和外资企业。

特斯拉是个新问题,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出台的2015年,外资独资在华建汽车厂还没有具体时间表,但纯电动乘用车独资今年确定放开。特斯拉是明显的先吃螃蟹者。而且,在中美贸易谈判当中,特斯拉以接近国民待遇入华,看来是特朗普的底线之一。

新形势促使主管部门重修汽车产业投资政策。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政策可能会怎样修改?三股势力谁更能受益于新政?

继续放权地方,但产能过剩全省“连坐”

新政策调整的方向,应该是继续放权于地方。一个最为激进的传闻是,所有汽车项目改为地方备案制,中央主管部门只是抽查,发现问题严令整改。

这岂不是会天下大乱?未必。

新政策的逻辑是,谁放谁管,如果地方来“放”,那就要以地方为单位,设置“放”的门槛,而不是全国通盘考虑。

无论哪个地方,燃油车新建项目已经全面禁止。燃油车扩产能和新建电动汽车即便放权地方备案,对地方汽车产业要求也会提得很高,很高。

比如,如果某省份产能利用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或者有燃油车僵尸企业,可能会全省“连坐”,不能备案扩产燃油车项目。

比如,存在新能源汽车僵尸企业,或者已经批了新建纯电动企业但还没达产的省份,可能会全省“连坐”,整个省不能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

想投新建电动汽车,股东得更给力

对于新建电动汽车项目,除了受省内同行的约束,自身实力也得更强,才能跨过更高的备案门槛。

以往15个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申请产能多数是5万辆、7万辆。但新政策可能会要求直接从10万辆产能起步。

这对股东方的实力是一个挑战。但不止于此,针对前15个项目出现的苗头,新的政策可能会出台限制股东转让股权的内容,而且对主要股东股比提出要求。

三种背景企业资质前景预测

如果是车企为主要股东的(比如康迪),此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要够大。还好吉利本来是新能源汽车的先锋队之一,这点不会受限制。如果是新能源汽车干得不多的车企,还想生个纯电动的孩子,那可能就难了。

对于跨界而来的新兴造车势力(比如蔚来),股东方的研发能力、资金实力,要求高得多了。只有超一流的几个,可能有机会。绝大多数新兴造车企业要尽快去找代工企业或者收购资质,不然就永远是PPT造车了。

对于跨海而来的外资造车企业(比如特斯拉),在开放的大潮下,必然会结出果实。不过果实不会一连串,毕竟大部分外资都合资了。(完)

《电动汽车观察家》提供电动汽车行业的真实信息和诚恳意见,由电动汽车媒体界资深从业者邱锴俊原创。邱锴俊曾任第一电动网CEO和主编。更多电动汽车资讯,请点击微-信右上角“+”,搜索公众号“电动汽车观察家”关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355关注 | 2183作品
+ 关注
为你带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度报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