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投资新政:新造车企业靠边,让新建动力电池企业哭一会儿

5月25日,汽车界微信群纷传一份文件《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很多媒体注意到,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项目,也就是所谓的“鲶鱼”们竖起的高门槛。

其实,征求意见稿也对新建动力电池项目提出了要求。而且,要求可谓高耸入云。如果按照这一标准,很少有新建动力电池项目能够获得备案,更谈不上启动生产销售。

征求意见稿对新建车用动力电池单体/系统投资项目,提出了五项要求。

第(一)项:项目所在省份上两个年度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无疑指向现在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状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7年底的中国动力电池名义产能已经超过170 GWh,而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仅为37.06 GWh,可见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之严重,甚至超过了汽车产能过剩的程度。

在第(二)第(三)项,要求强调研发、技术和试验验证能力,以及设施、工艺、厂房的先进程度和能力要求,比较笼统。

但第(四)条就厉害了:新建动力电池项目拟生产的产品,除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第1条能量型动力电池的单体和系统能量密度要求分别不能低于300瓦时/千克和220瓦时/千克。这要求非常高。目前整个中国量产上市产品,没有一家能做到300瓦时/千克。即便是在实验室,300瓦时/千克的电芯,也刚刚在2017年底,由承担了科技部重大专项的三家动力电池企业——CATL、国轩和力神,部分达成——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还未同时达标。

而且,这三家都用了三元软包技术路线——公认的在电芯层面较易达到高比能量的解决方案,只是业界三大封装路线(软包、方壳和圆柱)中的一种。

系统比能量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车型的最高水平是150瓦时/千克左右。

300瓦时/千克(在此电芯基础上基本可以做出220瓦时/千克的系统),原本是节能与新能源那汽车规划(2012—2020)给到2020年定的目标。

2017年4月,工信部等出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申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的目标,但是加了一句“力争实现35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

无论如何,征求意见稿希望新建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有超前性。对照这一标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项目基本不太可能获批新建。在三元动力电池方面,18650圆柱电芯也不太可能,也许要做到21700,才能满足电芯能量密度;方壳电芯的能量密度也很难做到300瓦时/千克,三星SDI计划2023年用方形做到这一指标;软包的解决方案比较成熟。

第2条功率型车用动力电池单体和系统的充电倍率和衰减,相对没那么高。

根据电池中国网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的研究,在2017年快充客车中,系统最高倍率为6.42C,充电倍率主要集中在3C-5C之间。征求意见稿中提及的5C充电倍率算一般。

2017年快充客车产量和装机量的倍率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

第( 五 ) 要求是,项目应配套建设车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这是此前政策已经规定了的。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刚刚结束征求意见,此后应该会修改后执行。新建动力电池项目的要求有可能调低,但主管部门严控动力电池产能扩张,鼓励高比能量、高充电倍率的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准备新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确实要自我掂量一下。(完)

《电动汽车观察家》提供电动汽车行业的真实信息和诚恳意见,由电动汽车媒体界资深从业者邱锴俊原创。邱锴俊曾任第一电动网CEO和主编。更多电动汽车资讯,请点击微-信右上角“+”,搜索公众号“电动汽车观察家”关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357关注 | 2185作品
+ 关注
为你带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度报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