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盈利远低合资,淘汰赛是否已经开始?

7月19日,2018《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出炉,而作为中国品牌的汽车企业,仅有6家入围榜单,其分别为:上汽集团(36名)、东风汽车集团(65名)、北汽集团(124名)、一汽集团(125名)、广汽集团(202名)、吉利集团(267名)。相较于上一次的《财富》排名,此次各大车企均有所提升,但就利润率而言,中国品牌的车企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准。入围的六大车企中,除吉利自主版块盈利水平较高之外,其它五大车企大都以来合资品牌的销量,自主版块在盈利中的占比微乎其微,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2017年各大车企的盈利中,只有吉利集团和一汽集团的利润率超过4%,分别为:4.42%和4.11%;上汽集团以3.95%的利润率紧随其后;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的利润率分别为2.23%、1.97%和1.50%。而合资品牌中,丰田、大众、戴姆勒、日产2017年利润率分别达到了8.5%、5%、6.4%以及6.2%,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利润率相差了一倍甚至更多。从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品牌从引进合资品牌到开始自主研发,已经走过了近40个年头,但这么多年以来,为何中国品牌依旧无法依靠自身产品进行盈利?这样下去,中国品牌最后又能剩下几个呢?

故事君认为,造成当前这个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创新上的不足。当前汽车市场的众多车型中,合资品牌的车型从动力、配置到性能上,依旧要领先中国品牌不少,中国品牌唯一能与合资品牌抗衡的就是价格。虽然近些年,不少中国品牌都开始正向研发,推出了不少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从油耗方面还是从可靠性、稳定性方面,中国品牌的产品依旧存在很多的缺陷。而要想缩小这些差距,只能靠经验的积累和市场的检验,说起来就是要靠时间。而消费者很难给中国品牌太多的时间来用在自己的体验反馈上,所以大多消费者还是选择可靠性、稳定性更佳的合资品牌。

另外,除了技术创新上的不足之外,中国品牌尤其是国企在汽车市场上都比较冒进。举个例子,广汽传祺近几年推出了不少车型,比如传祺GS8、传祺GS7等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中大型车,如果广汽传祺技术实力比较雄厚,同时品牌影响力也积累到一定程度,那推出彰显品牌价值的中大型车无可厚非,但自2010年12月底成立至今,广汽传祺只经历了7年多的品牌历程,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设计经验都非常短缺,这和吉利、长城经历了20多年冲高完全是两个概念,与之比较近似的还有2006年成立的上汽荣威等中国品牌。故事君并不反对中国品牌集体冲高,但冲高不能是建立在技术能力和产品品质依旧较低水准的情况下,这样只会过度消费自己的品牌价值,从而让消费者产生疏远。

最后,故事君认为中国品牌的的品牌附加值过低也是造成中国品牌利润低下的原因。当前汽车市场,中国品牌中价格超过20万的车型寥寥无几,虽然近几年中国品牌不断冲高,吉利和长城也各自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中国品牌依旧停留在10万元或者以下的市场中,比如众泰、东风乘用车、一汽森雅、奇瑞等等品牌。依靠低廉的价格或者丰富的配置,中国品牌确实吸引了很大一批消费者的青睐,但同样,低廉的价格也让品牌附加值变得十分紧缺,这也是导致中国品牌在利润率上远低于远低于合资品牌的原因。

故事君也希望中国品牌能早日完成品牌形象的转变,进而提升品牌附加值。不过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品牌的这一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如果过于冒进,甚至会因为故障率或保值率等原因引起消费者不满,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面对合资品牌的紧逼和中国品牌的自相竞争,快速积累技术实力和品质经验,完成品牌形象蜕变才是关键。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015关注 | 297作品
+ 关注
汽车评论员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