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国产都L了,那真正叫L的要不要国产?


独具风格的差异化,应该是雷克萨斯最有趣的地方。

豪华品牌的修罗场,暗流涌动,但大致格局或已基本确定。德系“三驾马车”把持了第一阵营,谁升谁降只是小圈子的内部事。其他豪华品牌则散落在第二阵营,彼此厮杀看上去更加凶残。诸君皆有一个相同的梦想:1、要在销量上,成为第二阵营的执牛耳者;2、要杀入第一阵营,与BBA一争高下。

所以,豪华品牌的销量榜单也常常引人注目。我们除了关心谁坐了头把交椅,还会注意第二阵营的魁首轮换成了谁,雷克萨斯、凯迪拉克和捷豹路虎,均是这一坐席的有力竞争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雷克萨斯在华仍未国产,而凯迪拉克的国产程度已经相当之高,至于捷豹路虎,也正决绝地推进国产进度。

最近,雷克萨斯欲国产的消息再度甚嚣尘上。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这是一个老调,隔段时间就会被重弹一下。只是,合资股比放开,中日关系缓和,都为雷克萨斯国产培育了更为宽松的行业环境,值得期待。

一般来说,当豪华品牌切换到国产模式之后,销量可以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也是多方观点认为雷克萨斯一定会走上国产之路的原因。毕竟,“BBA+L”的格局还是令雷克萨斯喜闻乐见的。

但是,国产不是唯一的增量之法,这在雷克萨斯身上体现得尤其鲜明。终究,国产影响的可能是车型价格,但在产品设计、质量把控以及后期服务等方面,仍然要有独特的竞争力。全方位的优化,才能让品牌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踢车帮》曾提到过,每个豪华品牌都有自己所理解的“豪华之道”,慢慢地,这些产品特色会以标签化的形式在消费者之间口口相传。诸如,提到奔驰,我们想到的是豪华内饰;提到宝马,可能是操控感;而说起奥迪,是科技感,尤其是大灯技术。至于雷克萨斯,首先想到的是其4S店的服务,或者匠心精神。

前不久,我们曾试驾体验了雷克萨斯RX。借这一“猫眼,”或许可以从多个角度,更趋全面地认识这款车,以及这个品牌。

有本书叫做《菊与刀》,是从美国人的视角看日本的。书中提到日本文化中常常糅合了多种性格,有时候是矛盾的两极。这在日系品牌的造车理念上,也会有所彰显。

正如雷克萨斯RX,就外观设计而言,沿用了雷克萨斯最新的设计风格,激进锋利,同时也有十足的运动感,与德国品牌追求圆润的设计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同时,雷克萨斯RX的内饰又偏于内敛保守,中控屏尺寸够大,还可以分屏显示,但与驾驶者的距离偏远,无法触屏操作,需要通过挡位区的旋钮和滑键来控制。如今流向的全液晶仪表盘和彼此相连的大尺寸屏幕,几乎不可能率先出现在日系车型上。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当自动驾驶的洪流席卷而来时,日系品牌也基本保持了“后知后觉”的态度。我们很难说日本缺乏自动驾驶的技术,但由于相关法规的束缚,日系品牌选择了偏于保守地谨慎前行。至于能否“后手发力”,未来可见分晓。同样的节奏,其实也出现了在日系品牌对待涡轮增压和纯电动车型的态度上。

在分析雷克萨斯是否国产的观点中,有人提到,雷克萨斯的生产工厂规格较高,在国内筹划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雷克萨斯一直坚信“机械要有人的温度”。纵使他们有能力搭建出全自动化的制造工厂,但仍会固执地保留匠人的位置。换言之,“雷克萨斯国产”或许也将把这份执念带来中国。只是,要在国内培养出技术超群的匠人群体,还需要一定的成本与时间。

对于“匠心”的重视,还可以体现在雷克萨斯的产品特征上。比如,我们在雷克萨斯的产品设计上,看到了独特的东方元素,正如雷克萨斯LS的鱼篓形,抑或漏斗形前脸,以及他们坚持把“江户切子”的技艺融汇于雷克萨斯LS。

在编辑部试驾的雷克萨斯RX 450h车型上,我们同样体悟到雷克萨斯“用心”的地方。座椅柔软,腿部支撑和腰部支撑均比较到位。虽然搭载了四驱系统,但后排地板基本纯平,脚部空间得到了释放。在储物空间的营造上,雷克萨斯亦尽力诠释了“偷”的真谛。

很多时候,高级感往往是通过质感体现出来的,尤其在拨动一些按键,或者抚摸一些皮面的时候。雷克萨斯RX 450h配置了Mark Levinson音响,甚至保留了吞碟口,于是,我们破天荒地将一张CD推了进去。久违的纳入感,以及咔哒一声的启动音,一定会令很多音乐发烧友着迷,顺理成章的,丝滑的音乐将会款款地灌入整个车舱。

其实,雷克萨斯RX 450h的驾驶感受也秉持了类似的风格,不急不缓,偏于稳重和优雅。当握住复古风格的木质方向盘时,驾驶者很少再有激烈驾驶的冲动。舒适成为这款车最主要的产品特色,无论是发动机调校,还是底盘滤震,皆为如此。

话题重新拉回来,雷克萨斯究竟是否需要补齐“国产”这块拼图呢?答案很简单,如果雷克萨斯特别在意销量了,那必须扩大在华市场份额,国产是锦上添花,诸上提到的产品特色仍然会为雷克萨斯建立差异化优势。

前几天,德国宝马收购华晨宝马25%股份一事,开了先河。如果雷克萨斯在未来国产,自然不必遵循50:50的股份比,也不再顾忌利润分割问题。虽然九州工厂离中国比较近,但如果能在中国设厂,不仅可以越过关税,还可以辐射更广的市场区域。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曹安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4万关注 | 26作品
+ 关注
《踢车帮》创始人,前ams汽车博览主编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