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敲定!雷克萨斯或于2023年导入 首款车型或为ES

柿柿车近日从中国一汽了解到,雷克萨斯或将交由一汽丰田进行国产化生产,至此,雷克萨斯国产化“这只靴子”终于落地。

前段时间,中国一汽在其官微发布《打造合作共赢的成功典范》主题文章,文内详细记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展开合作后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同时,对于未来的发展,中国一汽也进行了一系列展望,特别是在提及与丰田汽车的合作时,一汽提出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走,向150万辆目标挺进。”同时,文内对这一“方法论”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即,第一步干好“奕泽”等4款新车和6款新能源产品,稳固80万台的经营基盘,第二步强化B级车产品布局,导入B级SUV、MPV,扩大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到2023年跨越百万辆大关,第三步导入雷克萨斯豪华品牌。如果按此逻辑计算,雷克萨斯的导入时间或许在2023年左右。

另据相关消息介绍,早在6年前,丰田高层就曾考虑过在中国生产投产雷克萨斯品牌车型,但时至今日仍未成形,相比较讴歌、英菲尼迪等品牌的迅速本土化,丰田的速度确实慢了太多太多。而此次之所以将生产提到议事日程,也可能是因为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及中日关系改善等的影响。

至于说雷克萨斯国产化后的首款车型是什么,目前尚不可知,但按照丰田当年投产习惯来估算(首款威驰,为丰田旗下最为畅销车型之一),那么雷克萨斯国产后的首款车型应该为雷克萨斯ES。

文末附中国一汽《打造合作共赢的成功典范》,希望大家可以读出更多信息。

改革开放40年,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制造业中对外开放、合作的先锋,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此背景下,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摇篮的中国一汽通过与大众、丰田、马自达等优秀车企的合资合作,推动了一汽产业升级和产品技术进步,使企业产品结构形成了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合资合作不仅丰富一汽的产品线,扩大了市场销售,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近距离向优秀企业学习管理、学习技术、培养人才,在学习中消化、在吸收中创新,加快了融入世界汽车发展的步伐,把世界汽车百年发展的厚重积累,转化为对一汽自主创新的强大支撑。

引领家轿进入规模生产时代

改革开放给中国汽车行业吹来了一股和煦的春风,国门打开,精彩纷呈的外国轿车如潮水般闯入国人视野的时候,我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轿车近乎空白”的状况更加凸显。此时,面临轿车进口的汹涌大潮,生存的本能与图强的愿望让作为中国汽车工业长子的一汽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迎接中国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到来。于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已经漂亮地完成了解放卡车换型改造的一汽人,坚定地提出了“上轻轿”,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汽先后与大众和丰田两家世界优秀的汽车企业建立了合资公司。

1991年,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生产基地,同年12月,第一款产品捷达在长春组装下线,标志着中国轿车工业从此真正进入了规模生产的时代。可以说,一汽-大众真正开辟了中国的家轿时代,让千万个家庭实现了汽车梦想。从“车坛常青树”捷达到“驾驶者之车”宝来,再到“两厢车代名词”高尔夫,每一款产品都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追捧,并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百姓心中的经典家轿。1996年5月,第一辆奥迪200轿车在一汽-大众下线,填补了中国豪华轿车生产的空白。

从建厂之初的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发展到现在奥迪、大众两大品牌覆盖A、B、C级的14大系列产品,一汽-大众成为中国轿车行业中,价格跨度最大的轿车企业之一。近年来,一汽-大众一年一个新台阶,不断刷新着自己书写的一个个纪录。继2012年实现130万辆的目标之后,2013年,突破了150万辆,2014年,完成175万辆的挑战目标,2016年,一汽-大众终端销售(含奥迪进口车)超过190万辆,2017年,一汽-大众生产整车超过200万辆。自成立以来,一汽-大众不仅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一款又一款经得起市场和时间验证的精品车型,也创造了中国汽车界无数的传奇:第一个生产覆盖全系乘用车车型的汽车企业;国内销售收入及上缴税金最高的企业;连续7年获得中国最佳雇主汽车行业的第一名;国内用时最短实现1000万辆的汽车合资企业,真正实现了高速、高质发展。

与丰田的合作也是一汽合资合作战略的成功实践。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一汽丰田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产销突破70万辆,累计销量已突破600万辆。2018年,由一汽丰田体系共八个事业体整合而成的新的一汽丰田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经过生产、销售、研发、采购等资源的全面整合,四地八厂的新一丰规模化优势将逐步显现,而深化改革带来的全员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更是让新的一汽丰田焕发出勃勃生机。

合资合作结出丰硕成果

二十多年来,一汽通过与世界优秀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不仅丰富了产品线,扩大了市场销量,更重要的是向优秀企业引进了技术和管理,在学习中消化,在吸收中创新,把世界汽车百年发展的厚重积累,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强大支撑。

一汽-大众无疑是一汽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中最成功的典范,截至2017 年,公司累计向国家缴纳各种税金约4000 亿元,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一汽-大众逐步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合资企业代表,2011年,一汽-大众提前实现了“百万辆”战略,此后的几年,更是一路高歌猛进,产销量连年创出新高,成为集团公司销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撑。

让我们回顾一下一汽-大众发展史上那些具有轰动效应的里程碑节点:1990年11月20日,一汽和大众公司15万辆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一汽厂长耿昭杰与德国大众集团总裁哈恩(Hahn)博士分别代表一汽和大众在合资合同上签字;1995年12月18日,一汽-大众同德国奥迪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奥迪品牌系列产品正式纳入公司合同产品序列;2011年6月28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设立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和支持一汽-大众开发电动车的联合声明》在德国柏林签署;2012年4 月,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签署了一汽-大众合资合同延长25年联合声明;2014年7月,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签署《关于建立一汽-大众新生产基地联合声明》,决定建设青岛华东基地和天津华北基地。

一汽丰田是一汽合资战线的又一支重要力量。

十几年前,一汽面临着缺少A0/A00级、B级车、SUV等乘用车产品,而国内竞争对手与国外汽车巨头合资合作形成的竞争格局和发展势头,对一汽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地位构成了极大威胁。面对这种情况,一直有着学习丰田生产方式的历史情结的一汽人认为:一汽与丰田合作是最佳选择。

2002年6月,一汽与天汽签署联合重组协议,8月29日,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一汽与丰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广泛的战略合作。“天一重组”成为2002年国内最大的兼并重组成功案例。“天一重组”的成功为一汽与丰田合作铺平了道路。十多年里,一汽与丰田合作先后实现了在中高档轿车、微型车、中高档SUV、新能源汽车等整车和重要动力总成生产领域以及汽车销售、物流服务、汽车研发等汽车价值链进行了广泛合作。

一汽与马自达公司的技术合作也始于2002年,一汽与马自达在上海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启了合作之路。2003年,有“弯道之王”、“操控之王”美誉的Mazda6轿车正式投放中国市场,这是一汽与马自达合作的首款国产车型,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凭借魅力科技在中国扮演了高级运动型轿车市场引领者角色。迄今为止,Mazda6在全球市场,已荣膺一百多项重量级国际奖项,成为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更为神奇的是其市场表现,自上市以来,凭借出色的品质以及十多年不过时的造型,成为中国市场一直畅销不衰的传奇车型,成为“常青树”一般的存在。此后的Mazda6睿翼、睿翼轿跑也都凭借出色的造型、卓越的操控性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一汽马自达品牌从单一一款Mazda6轿车发展到目前横跨轿车、SUV、MPV三个领域、六款车型的强大阵容。

全方位助力自主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汽在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的同时,不断深化与大众、丰田、马自达公司的合资合作,在管理、技术、文化等方面与合作伙伴实现融合,坦诚合作,互利共赢,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一汽合资合作体系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能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合资合作体系对自主体系的支持和拉动作用明显加大。一汽通过合资合作,促进了自主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为自主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并赢得了发展时间。在不断深化合作的进程中,不仅合作伙伴们优秀的经营管理经验在集团自主体系内被广泛应用,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集团零部件、毛坯、物流等领域的能力提升,为集团公司的自主产品提供了动力总成、零部件等资源保障,支持集团产品自主研发技术、零部件工艺技术和动力总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一汽通过合资合作,拓宽了管理、技术、人才交流渠道。合资企业在与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加大管理交流力度的同时,全力支持集团自主事业,为集团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一汽-大众通过搭建人才培训基地、交流基地、储备基地等方式,为自主体系培养各类急需的人才,对自主乘用车产品给予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拉动了集团毛坯、零部件的大发展。

一汽丰田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全新的产品技术和丰田标准的国际领先管理经验,同时助力中国一汽自主品牌快速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促进汽车产业链得到全面升级。十多年来,他们依照集团赋予的“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学习管理、拉动自主”的使命,在生产经营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拉动集团自主企业发展,不断向集团各体系输送人才,从一汽丰田体系回任集团的干部在集团各子公司、职能部等自主体系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以丰越公司为例。丰越公司发挥丰田体系优势,派出技术管理、生产一线班组长等多名骨干为集团培养和输出人才。仅2014年至今的四年时间里,就先后派出470余名员工对口支援集团后备人才培训、班组长培训、新入职大学生培训等,特别是近一年的时间里,更是派出专业人员定点支援红旗工厂的标准作业与改善、QC小组培训、TPS问题解决等,为集团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与马自达的合作中,一汽自主轿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多年的磨砺,一汽轿车通过与马自达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合作,自主发展、合作创新,吸收先进产品技术,全方位推行丰田管理方式,紧跟世界领先科技,跟踪国际先进轿车技术,发展自有轿车品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研发中、高端轿车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合作共赢明天

新时代需要的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合作,以实现共赢发展,对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而言更是如此。中国汽车行业有多年的开放合作基础,并不断顺应时代进步,发展出自己的合资合作特色。

随着中德合作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从技术研发、制造工艺、管理理念到市场营销,都实现了深度融合。优势的互融,让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逐渐成为彼此信赖的合作伙伴,在众多合资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合资车企的成功典范,在与超过1600万用户一起“创·享 高品质”汽车生活中,一汽-大众早已成为了消费者心中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并且在实现人、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展现了自身对用户,社会,乃至未来所做出的承诺。经过27年的成长与发展,一汽-大众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主力军,目前,中国已经跃升为了大众全球第一市场,德国大众也借此成为了世界产销量排名靠前的汽车企业,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

2018年的一汽-大众的成绩更是可圈可点。3 月29日,长春奥迪Q工厂建成投产;5月28日,华东基地建成投产;6月22日,华南基地全面建成投产;8月,华北基地圆满落地。如此密集的基地建成投产,一汽-大众创造了“一汽-大众速度”和“一汽-大众标准”。

面向更长远的未来,面对产业融合升级、新技术蓬勃发展、消费环境转变等新形势,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已经清晰规划了车联网采用路线图,并同步开发了相关应用服务。在移动出行领域,一汽-大众相继推出移动出行战略,强化对新业务的研究与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7月,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德国柏林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持续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并将进一步助力深化中德两国经贸合作,巩固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关系。

一汽与丰田的合作也有着值得期待的长远未来。双方十多年来的良好合作,为中日汽车产业未来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是一汽丰田体系“第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一汽丰田事业体的整合为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以体系整合为契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新业态的研究与发展,加快推进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全面开启了一汽丰田“二次创业”新征程。当然,对于新的一汽丰田来说,还要谋划更长远的未来,他们的说法是,要“干好一年,准备两年,谋划五年”。他们努力的方向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走,向150万辆目标挺进”,即第一步干好“奕泽”等四款新车和六款新能源产品,稳固80万辆的经营基盘;第二步强化B级车产品布局,导入B级SUV、MPV,扩大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到2023年跨越百万辆大关;第三步导入雷克萨斯豪华品牌。

面向未来,中国一汽与大众、丰田等合作伙伴将在合资合作板块继续加深合作,不断扩充产品线,提升市场覆盖度,持续探讨和深化合作领域,包括新产业、新产品、新动力总成、新技术、新能源、燃料电池以及本土化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等等,加速发展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开启合资合作新时代。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135关注 | 1208作品
+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中国汽研中心C-NCAP碰撞报道。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