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90年代的前途K50

神逻辑:

很久没有写车型历史的文章了,这一次也不是刻意的选题,而是经过了一系列逻辑推导才会出现的冷门推送。王铜根diss蔚来ES8的文章并不是没有道理,当前国内电动车市场上的产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突破电动车的瓶颈,更多的厂商是在进行“概念营销”。

简单来说:目前市场上电动车型的亮点配置在传统燃油车上都可以实现,差异化几乎为零,没有差异化又何谈颠覆整个行业呢?说完蔚来ES8,在国产电动车中可能也只有前途K50可以在价格上抗衡一下了。媒体老师们笔下最美国产电动跑车采用了全碳纤维车身覆盖件,每年的车损险绝对够车主喝一壶的,当然前途K50也成为了保险公司的众矢之的,走在马路上看到一辆挂着“蜻蜓”标致的跑车一定躲远一点,因为修起来确实不便宜。

 理论上的巨人:

说到中华子弹头就不得不说唐锦生,1986年他担任了中华汽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那时带着技术来的总经理就像如今自带流量的“局座”一样带炙手可热。唐锦生的研究成果--复合材料(玻璃钢)车身制造技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届时成为了世界上首例全部用复合材料制造车身的汽车。

在产品研究成功的一年后唐锦生远涉重洋,到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向全世界1000多名科学家宣讲他的汽车研究成果。他提出了复合材料"淬火"理论,科学家们被云山雾罩的物理公式搞的神魂颠倒,毕竟亚洲人是世界上聪明的人种之一,唐锦生就这样征服了所谓的权威并在1989年荣获了美国纽约第13届世界发明银奖。

回到中华汽车公司的唐锦生获得了朱镕基总理的支持,1994年成立了北京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如今的华晨汽车没有关系)。

大事记:

1995年10月,中华汽车获全国科技博览会金奖;

1996年4月,30辆中华汽车开上世界屋脊; 

1996年10月,中华汽车进入出租车行列,北京市领导称这是北京市一道流动风景线;

1997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中华子弹头汽车。这是中国轿车首次出口汽车大国美国,史无前例!

2000年11月,中华汽车在清华大学进行碰撞试验,撞击后的中华汽车竟连前挡风玻璃都没有破损,这是因为中华汽车的抗撞击强度是普通车身的几十倍!人们惊奇地把中华汽车誉为"天下第一撞"。

 

大事记只有5年?没错!中华子弹头的生产周期从1994年——1998年。

中华子弹头的外观设计相当怪异,车头长长的大灯感觉与中网贯通,整体造型上像是一款旅行车,但中华子弹头的后备厢盖是完完全全是封死的,实用性几乎为零。

现实中的中华子弹头车身永远都是凹凸不平的,唐锦生复合材料理论就是使用玻璃钢做车身,玻璃钢质量轻但强度高,制造玻璃钢有手糊法、喷射法、模压法……中华子弹头采用的就是在北京丰台小作坊中通过手糊法制造出来的车身。

重量轻和耐用成为了中华子弹头的一大“特色”。这里说的耐用是指撞一下裂开之后由于玻璃钢的特性无法进行钣金喷漆通常只是简单修补下就好,所以曾经街头的中华子弹头外观永远都是破旧不堪的。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中华子弹头的车门,内饰和当年的夏利完全相同,其实中华子弹头除车身外壳外,剩下的基本就是一辆“夏利”。

其动力总成也同样来自于夏利的三缸发动机,其代号为TJ376 的1.0L直列三缸发动机,采用单顶置凸轮轴6气门结构,最大功率38千瓦,最大扭矩75N·m。

换壳的旅行版夏利的整体质量却远远低于当年的夏利。在大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子弹头也曾短暂出现在出租车市场中。

这其实与1997年北京市出租车管理局出台政策有关——规定每购买5辆中华子弹头可奖励1个出租车指标。在政策的扶植下每公里1.2元的中华子弹头出租车大量出现在北京街头,但由于极其糟糕的质量,导致很多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大为不满。

后记:

在错误的时间出现的 “怪车”这是小编对中华子弹头的评价,用玻璃钢做车身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并且在清华大学的碰撞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但是理论终究是理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制造技术并没有如此完善,在繁多的玻璃钢制造方式中,唐锦生不得已选择了最最原始的手糊法,产品质量自然难以把控。后期维护成本也没有完善考虑,更换总成的方式并不被当时的用户接受,换句话说中华子弹头的理论非常先进但是却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节点上。By张冬旭

欢迎关注“壹号扒车” id:yihaobache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经典车赏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万关注 | 409作品
+ 关注
像Carparazzi一样扒车
Ta的内容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