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销量逆势而上,繁荣之下暗藏的是行业现阶段的海市蜃楼


说起新能源车主,那应当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人无法自驾远途出行,无法享受燃油车的“乐趣”,花着和燃油车差不多的使用成本,能源补给需要花费燃油车一倍以上的时间。

对于和新能源“有缘”的人们来说,不论是否有车,补贴政策都是这个群体关心的大事。最近,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剧透了最新补贴政策的可能性:“地补就不补车了,方向是补电”。

也就是说,新能源市场可能马上迎来退坡+零地补的时代。

昨天(3月5日),在最新的政府报告中指出,为鼓励新能源行业发展,稳定汽车消费,今年的免购置税政策将不受影响。

不过,这只是新能源补贴构成部分中的一项而已,真正的国补、地补还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尽管目前完整的政策还未出台,但一些车企已经被迫提升了车价,比如新特DEV1将有最高6000元的涨幅,小鹏G3直接上涨最高3.4万车价。

那么,补贴政策的退坡是否合理,或许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补贴本身是否合理

对于纯电新能源车来说,由于初期普及难度大,研发成本高等问题,政府通过补贴的形式促进销量。补贴的目的是鼓励车企发展新能源,并向这个方向逐渐转型,本身只是以一种过渡形式存在。

但在补贴政策实施之后,很多车企交出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简单来说,在消费者花相同价格的情况下,不少电动车在设计、做工、续航等全方面完败燃油车,甚至有不少车企直接通过拙劣的“演技”进行骗补。

从宏观来看,补贴本身的不合理性便逐渐显现出来。

车企并没有尽快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反而是卡着补贴的标准分厘不差。此外,不少外资企业在这段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没有赶上班车,导致了现阶段中国市场自主品牌近乎一支独大的局面,因此也蒙受了不少质疑声音,这也是今年补贴细则迟迟未出的原因。

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根据董扬的“剧透”,补贴新政将会很快与大家见面,退坡的事实已成定局,新能源车价上扬也似乎也成了“必然”。对于消费者来说,平地涨价当然不是好事,但车企也可能会因此蒙受损失。

对于消费者来说,性价比是购车人群考虑的第一要素,相同价格谁充电更快、跑的更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销量。从补贴数额来讲,续航里程越高成本就越容易平摊,但当补贴真正开始退去时,追高的劣势便呈现出来。

一辆纯电车的成本,大多数都摊在了电池上,很多销量不佳的车型为了生存,不得不把有限的预算用在电池上,甚至进一步缩减新款车型上其它部件的成本。以“E车汇”接触过的绝大部分“解决出行痛点”的车型来看,绝大多数都无法让人信服。

如果补贴退去,这些车型面临涨价,这些除了续航满足指标以外一无是处的车型将加速淘汰。

总体来说,补贴对于现阶段的很多车企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不论是补贴造成的“不思进取”,还是单一追求能量密度的车企,都对需要回归理性的新能源市场无益。一款合格的新能源车并不只是续航需要顾及,而是同时兼顾驾乘体验、能效、性价比等多重因素的结晶,一场姗姗来迟的变革正在路上。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096关注 | 2129作品
+ 关注
关注新能源、聚焦新能源、服务新能源,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新锐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