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飞行汽车 吉利的“换车机”服务更值得关注

最近两天,关于吉利与戴姆勒共同投资德国飞行汽车公司Volocopter的消息在朋友圈刷了屏。吉利、戴姆勒、飞行汽车、投资,几个热词组合在一起,让人们对这项投资的前景充满各种想象。

不过,相比这则“飘在空中”的消息,笔者却对吉利早些时候的一则“落地”消息更为关注。在成都车展上,吉利宣布为2016款和2018款博越车主提供车机升级方案,车主可以为车辆换购搭载GKUI19系统的全新车机。

提起换车机,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为存量车换车机,通常都是后装领域的事,由厂家亲自提供这项服务,还是头一次,吉利也因此成为首个为存量用户提供原厂车机升级方案的汽车厂家。

笔者认为,吉利的这件“小事”,已不仅仅是一次车企的市场行为,在汽车网联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一,场景化的智能车载服务,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用户认可。

经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熏陶的消费者,对联网化的车载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智能车机更多只是把手机APP在车内的简单堆砌,除了屏幕更大,并没有提供超越手机的服务体验。

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深度融合车辆自身数据的车载系统,开始在服务能力上发挥出优势。

基于更强大的定位模块,以及轮速、转向、陀螺仪、加速度计等车辆传感器数据,车载系统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与导航服务,并基于此提供更加场景化的服务。

打通车辆底层系统的语音交互能力,能够带来驾车场景下最便捷、最安全的交互。

由车企主导的车载系统,能够打破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生态壁垒,集结各领域的头部应用,组建最强服务战队。

在GKUI19的发布会上,吉利透露GKUI系统推出一年以来,累计用户108万,月活跃用户达到69万,用户月均使用流量1.18G。近7成活跃用户的背后,体现了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相比让存量用户忍受手机支架,厂家推出相应方案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其二,原有的后装模式已无法满足智能车机硬件迭代的要求。

过去,更换车机中控大屏,基本都属于汽车改装的范畴,这更多是因为车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硬件单元,只要尺寸适配,不同后装厂商的产品用起来不会有太大问题,甚至能实现相比原厂车机更多的功能。

然而,随着车载系统与整车底层数据交互越来越频繁,与车辆融合越来越紧密,甚至有更多定制化的设计和功能优化,智能车机已不再是孤立的硬件单元,而成为整车系统架构的重要一环。比如,搭载GKUI19系统的车机,就采用了吉利和联发科共同定制研发的芯片,不仅实现AI算力和运行速度的大幅提升,并为IOT和未来自动驾驶的相关能力提供支撑。

反观后装厂商提供的产品,在场景化功能的丰富程度和实际体验上,都已无法和原厂车机同日而语。再加上非车规级产品的可靠性问题、产品改装涉及的电气安全隐患,以及厂家质保等方面的问题,车载系统硬件迭代从后装走向前装,成为一种必然。

其三,推出针对存量用户的服务方案,是车企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角色转变的体现。

在车联网时代,汽车正从单纯的出行工具向提供出行服务的平台转变。与之对应,车企也需要调整角色,实现从制造商向服务商的转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新车销售对车企利润的贡献占比将越来越小,用户甚至可能并不拥有车辆的所有权,而只是车载服务的使用者。但在此过程中,用户使用车载服务的行为数据,以及基于车载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将成为车企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为何吉利开始向存量用户抛出橄榄枝。车企主动拥抱存量用户,关注现有车主的服务需求,正是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角色转变的重要一步。吉利是第一个,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正是吉利推出车机升级方案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所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041关注 | 201作品
+ 关注
一枚落户互联网星球的汽车人,用未来的眼光看车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