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涨”之后,雷克萨斯9月销量又涨了

“是谁给了雷克萨斯‘官涨’的底气”?对于这个问题,其9月在华销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市场。

日前,雷克萨斯官方公布了其9月份的销量数据。数据显示,他们在9月的销量为17736辆,同比增长10.2%;今年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44590辆,同比增长22.8%,其中智.混动车型累计销量为48065辆,同比增长31.8%。可以看到,混动车型市场的平稳增长,已经让雷克萨斯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雷克萨斯“官涨”的消息,大约是在中秋节前后传出的。在价格调整后,ES系列指导价为29.00万-48.30万元;NX系列为30.40万-54.20万元;UX系列为28.30万-38.60万元;以及LS系列为81.10万-117.20万元。

 

“官涨”之后,雷克萨斯的销量实现了同比和环比的双增长。这样的反差,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然而,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雷克萨斯当初宣布涨价的时间点,你便会发现,他们对于市场到底有多么自信。


今年4月,雷克萨斯在华销量首次突破了两万辆大关,同比增幅达46.9%。5月份,他们又创下1.7万辆的销量,同比激增150%。到了6月份,一路“狂奔”的雷克萨斯仍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他们这个月的在华销量再度回到1.8万辆以上,同比增长96.7%。雷克萨斯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市场表现,甚至让外界一队对“BBA”三强的位置,产生了担忧。

 

由于7、8月份向来是车市的淡季;加之6月份的“清仓大甩卖”,对车市造成了一种透支。众多品牌的销量数据,都在这期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雷克萨斯也未能“幸免”。他们持续数月的增长态势,于8月份戛然而止。数据显示,其8月份销量为16921辆,同比下滑4.3%。


增速放缓的同时,一向主打“匠心”的雷克萨斯,在8、9月份接连发出三份召回声明。先是8月8日,丰田宣布对“2019年5月6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雷克萨斯ES、UX、LS及LC汽车,共计4715辆”实施召回。

 

声明指出,由于“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电控液压制动系统中,因助力泵电机的电刷架成型模具问题,导致电刷架和电刷间隙过小。当助力泵工作时,电刷架热膨胀后会导致电刷卡滞,使助力泵电机无法正常工作,车辆警告灯点亮。极端情况下,会降低液力倍增效果,使制动距离变长,存在安全隐患”,丰田方面决定“自2019年8月23日起,召回2019年5月6日至5月31日生产的部分进口雷克萨斯ES 300h汽车,共计3635辆;2019年5月6日至5月31日生产的部分进口雷克萨斯UX 260h汽车,共计892辆;2019年5月15日至5月31日生产的部分进口雷克萨斯LS 500h汽车,共计183辆;2019年5月17日至5月31日生产的部分进口雷克萨斯LC 500h汽车,共计5辆。”


如果说丰田方面在8月份进行的这一次车辆召回,体现了他们对于下线新车品质“精益求精”的话,那么9月份的那次召回行动,就让人忍不住要多想了。

 

9月17日,也就是在雷克萨斯正式宣布涨价消息大约两三天后,丰田方面针对部分进口雷克萨斯SC、 IS、IS-C等车型的召回声明,再一次出现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网站上。

 

为消除高田问题气囊带来的安全隐患,丰田汽车决定自2019年10月11日起,召回2006年6月6日至2012年9月12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雷克萨斯IS、IS-C汽车,共计14807辆。以及2005年5月23日至2010年1月1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雷克萨斯SC430汽车,共计357辆。 


事实上,高田“杀人气囊”事件爆发已有近1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包括奔驰、宝马、本田、丰田等品牌旗下的数千万辆汽车,均受到了波及。且就目前来看,这场由“杀人气囊”引发的大规模召回行动,还远远没有结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丰田9月份召回的这14807辆进口雷克萨斯汽车当中,仅“2006年6月6日至2010年8月2日生产的部分进口雷克萨斯IS 300汽车”,就占据了9346辆。也就是说,此次召回的车辆,有一半以上的车龄都是在9年往上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挑剔雷克萨斯发布召回计划不及时,是一种吹毛求疵。但请不要忘了,其始终是一个把“售后服务”当做卖点的品牌。并且也正是因为它的可靠,才有那么多人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与时间。


销量下滑也好,车辆召回也罢,这些“小插曲”都没有影响到雷克萨斯的涨价计划。在当时,他们的这一系列操作,还被一些媒体概括为是一种“作”。然而让我们想一下,作为一个清醒甚至可以用精明来形容的成功“商人”,丰田又怎么会允许雷克萨斯在自己的眼皮下“作死”呢?

的确,雷克萨斯“官涨”消息曝光后,网络上迅速响起了“抵制加价”的声音。然而就是在这种“抵制”的声音中,雷克萨斯开启了自己的“金九”。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雷克萨斯早已培养起了自己的一批忠实用户。对于涨价,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与此同时,他们对于部分消费者存在的“买涨买不买跌”情节,也拿捏的非常到位。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6万关注 | 4023作品
+ 关注
汽车行不行,就看评中评!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