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愿走的路,北汽越走越远

前几天,我们为大家分享了北汽新能源的换电项目规划和当前的进度状态。在国内的几家有换电服务的企业中,可以说北汽新能源是推广得最成功的企业。得益于其出租车市场的优势,截至2019年底,北汽新能源已经推广了1.6万辆换电出租车,建成并投运换电站187座。北汽新能源的核心运营地点在北京市,目前已经实现了主城区域约3公里的换电服务覆盖半径,累计投运换电车辆超过4000辆,配套的换电设施90座。

换电模式盘点-北汽新能源的“擎天柱”换电计划

按照北汽新能源原始的项目规划,北汽新能源的“擎天柱”换电计划将会在今年(2020年)底完成第二阶段。届时,北汽新能源将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换电车辆10万台。显然,距离该时间节点还有不到一年时间,而任务完成进度却相差甚远。不过,如我们之前所说,万事开头难,前面完成技术方案和模式的验证以后,后面进行推广和普及就会快得多。北汽新能源也是加足了马力,开始了换电出租车和换电站的推广。

作为北汽新能源换电运营的核心地点,截止2019年底,全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0万,而充电桩的保有量则为20万,其中有14万个都属于个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不足三成,除此之外,公共充电桩的使用利用效率也饱受诟病,“找桩难,找能用的桩更难”一直是最让用户头疼的点。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当前,北汽新能源的换电服务主要还是争对出租车市场,而不是个人换电。北京市的个人充电桩占比约70%,基本能满足充电自给自足的需求。

出租车换电市场,按照北汽新能源最新的规划,今年北京的换电站要比去年翻一倍,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布局。并将和城管委进行合作,继续推动并优化换电站布局。除了换电站和换电车辆的推广以外,北汽新能源还将继续完善系统和模式的研究。

北汽新能源利用市场现有的运营车辆和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对换电服务的各个参数进行研究,完善系统的各项智能功能:

通过降低降低充电温度、充电倍率和能量密度,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从而降低电池的平均使用成本;通过智能的充电时间、电压、SOV等等参数来做到最优充电效果;电池的统一管理,如一致性管理,主动被动均衡,电池调度等,来提高电池寿命。

除了换电本身的各种策略和模式研究以外,北汽新能源也在积极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如大家都在提及的车电分离模式具体该如何实施,电池的梯次利用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回收残值,电池的标准化运营该如何进行等。

北汽新能源当前的换电车型为EU快换版,仅争对出租车市场。虽然北汽的“擎天柱”计划是2017年才提出的,但是在此之前,北汽新能源也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目前,在换电方面,北汽有授权专利是232项,发明专利32项,国家起草发布的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5项。而且根据北汽新能源在厦门换电运营的数据,通过换电,通过慢充代替快充,有效地延长电池的寿命,目前看,30-40%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电车换电说,专门分享一些电动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8关注 | 43作品
+ 关注
分享和介绍电动汽车信息,特别是电动汽车全自动电池更换的信息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