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卖车真的靠谱?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汽车市场的常规,“减少出门、减少聚集性行为”,将车企、经销商与市场之间有了楚河汉界。为防控疫情,汽车零部件加工厂、汽车生产厂出现复工难、生产难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车企的批发和销量,或许减少供货量对此时经销商也许是好事,但现实真的“骨感”。

“城里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尤其湖北地区施行“封城”之后,疫情期间付过订金的产品并不能完成交付,经销商积压的库存还需要费用支持,一般经销商需要付出70-80万,大型经销商则需付出上百万的费用,所以在没有进项的情况下,像宝马、长城、福特等车企,在疫情期间对车企进行扶持,寻找改变,其中的一项就是针对终端营销开启线上销售。

没有办法的办法

从2020年开局的中国车市来看,线上销售是真的无奈。在2018年的车市寒冬伊始,车企就对“新零售”开始探索,纷纷从特斯拉的零售模式上寻找突破点,意图形成线上+线下的发展模式,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销量证明产品的销售还是以终端实体店为主。

客户进店看车批次减少,经销商员工不上班,终端与消费市场脱节,种种问题需要解决。依靠线上媒体传播维持经销商与消费者的联系,通过线上直播、VR看车、经理人等多种模式,丰富线上营销手段达到消费者下单的效果,从营销模式上,产品的核心发生转变,似乎更直观的外观、内饰、参数配置表成为重点,侧面减少了用户体验环节。

为什么新零售的探索会不成熟?矛盾点就是用户购车体验,从汽车新浪潮来袭之后,众多车企在以产品核心的基础上,将用户体验升级为产品的重要卖点,在迎合互联+科技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用车场景。那么问题来了,线上卖车构成的模式是营销人员在这头,而消费者在那头,隔着屏幕消费者只能看到他人体验,所以“用户体验”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升级线上营销模式即可?

这时候有人提出疑问,既然终端员工线上销售产品遇到瓶颈,为什么不寻求对“网红时代”的探索?从2019年车企的新车发布、产品介绍等活动上,可以看到车企采用的新零售模式联合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直播,以达到产品普及传播的目的,而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经销商各种费用都自顾不暇,加上疫情并不是长期行为,增加费用去做未知的探索,兴许在产品传播上有效果,但是真的有益于卖车吗?

回归到本质问题,线上传播与传统卖车有着信息容量的差异区别,也就是线上卖车会造成消费者获取信息渠道变窄,而且对于惯用传统营销手段的终端,线上无法直面消费者,对于车企和终端用户数据采集,激发潜在用户达到再传播手段受阻。

线上卖车的手段是基于新零售模式,增加个性化与定制化成为卖点,而与消费者互动过程中,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与定制需求十分丰富,车企是否能满足不同类别的定制要求?如果营销端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传播,没有达到用户预期的满足度,是否在营销层面会降低用户信任,起到反作用呢?

所以众多的问题反映出,产品通用化需求再度提上日程,但现期有的车企工厂才逐渐开始复工,产品通用化需要基于企业研发实力长期积累用户诉求,所以仅依靠“不靠谱”的线上营销,并不能直接促进产品通用化。

“云”卖车并不是鸡肋

上述也说到,线上卖车是无奈的手段,在疫情环境下,车企只能跟随国家防控的趋势,而线上卖车是车企自救和终端自救的一种方式,在此种环境下,如果车企、终端采取“坐以待毙”的方式,不寻求企业战略和营销模式上的突破,那么企业自身会变得更加危险。

综合来看,“云”卖车并非是鸡肋,是疫情期间的过渡手段,即使线上卖车也反映出问题,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存在着差距,在造车新势力发展初期,不光是产业链上运用了“短、平、快”的方式,最早迎合了互联需求,开发线上卖车、用户专享模式,而且新势力对用户积累非常有一套,线上+线下成熟发展,车企、经销商、消费者三者关系协调的相对出色,并且对市场变化转换的非常快。传统车企在新零售环节上,转型较缓,虽然很多车企有了体验店、开启线上模式,但营销手段的直接性来说,对互联时代下的新事物、新方法转换较慢。

​疫情过后车市流通商品还将以终端销售为主,当然疫情期间也提供了众多宝贵经验,除了车企协调经销商、消费者的关系外,还有应对未来的黑天鹅事件,车企需要在新零售模式上更深入探索,从单一的终端销售向多元化发展,健全体制和完善营销模式矩阵,尤其线上平台积累用户层面需要改进。应对多变的未来,多元化的产业链、营销模式有利于降低风险损失。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万关注 | 6470作品
+ 关注
盖有奇人,食有鱼,出有车,然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车与舆可兼得乎?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