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机油门”到底算不算个事?又该如何解决?

虽然受疫情影响,往年备受关注的“3·15”晚会未能如期举行,但这并不代表“维护消费者权益”在社会层面会迟到。

今年在汽车圈的确有几件大事值得在“3·15”期间说一说,其中近两年在华销量上佳,并被赋予业内榜样的丰田系(包括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雷克萨斯)被爆出“机油门”尤为引人关注。

按照丰田中国内部人士的说法,发生这件事的确被“打了一闷棍”,但无论怎样,这次的“机油门”到底算不算个事?又该如何解决?笔者在此为用户梳理一下。

丰田“机油门”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横轴与纵轴两个层面,横轴是同期发生在北美的丰田汽车召回事件,涉及大约4.4万辆汽车,包括与中国此次“机油门”涉及车辆高度吻合的亚洲龙、凯美瑞及 雷克萨斯ES 300h等车型(混动居多),这不得不让用户心中打鼓。

但丰田方面的回复是北美涉及产品是因为发动机缸体铸造缺陷可能会导致冷却液混入油路,造成高速失速、发动机损坏、机油泄露等问题,并且直接导致发动机故障灯点亮,与中国此次“机油门”涉及车辆的问题完全不是一回事。

的确,据丰田合资公司的4S店反应,目前用户到店检查的车辆并未出现发动机故障灯点亮的现象,也不是因为出现故障了,才到4S店检查,更多的是看到了相关报道,看一看自己的车是否中招,才到4S店检查的。这与事实故障完全是两个性质。

OK,那么排除了这个横轴的因素,我们看看纵轴,纵轴是什么呢?那就是2018年初本田发生的“机油门”,也是在同一时间段,发生了机油增多与乳化的问题。本田方面给出的问题原因是因为在环境温度较低的状态下,车辆进行短距离行驶,机油无法升到正常温度,混入里面的汽油和水蒸气无法排出。

这一解释同丰田方面此次给予的同一现象的解释趋同,但本田已承认是1.5T发动机在前端设计上存在缺陷,并且进行了召回,只不过只能通过刷新控制程序来改善这个问题,而且提供延保和保修,无法根治。

丰田方面对问题的解释虽然与本田类似,但丰田并不承认这是设计的结构性问题,而只是因使用环境与习惯导致的一种现象,并不会对发动机性能产生影响(以下为丰田中国针对此次“机油门”问题的回复)。

其实无论是本田,还是丰田都指向了使用环境,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下多让车跑跑,让发动机得到充分暖机,汽油燃烧更充分,不会进入到机油之中(机油增多的主因),水分也会充分蒸发(机油乳化的主因),就不会出现机油增多与乳化现象。

目前丰田方面给予的方案基本是先到4S店检查,或者让车多跑跑,这些现象自会好转或消失,但这当中还有一个“量”的问题,就是机油增多到多少就超标准了?乳化到什么程度就会影响发动机性能了?

目前据笔者了解,机油增多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都是基于各品牌测试而定的。丰田中国的回复中提及了超过F刻度25mm,这是基于综合因素影响(包括少量汽油渗入)下,测试的最大限值。也就是说在这一限值内,都属于一般现象,发动机不会因此出现故障。至于此次机油增多现象是之前就加多了,还是后期增多的,还需进一步看待。

而机油乳化则有一个共通的认识。笔者在百度百科中查到,如果出现机油乳化现象,这个机油已失去其已拥有的功能,必须立刻更换(当然还包括清洁发动机)。从丰田此次机油乳化现象来看,只是机油盖出现乳化现象,而不是整个发动机内部的机油都乳化变质,应该对机油的功能性不会产生影响,但仍要看充分暖机后,是否还存在这样的现象,以确定具体问题。

同时从丰田中国的回复中又可以看到另一个问题,如何不是设计结构性问题,而是使用环境问题,那么丰田之前没有做相关适应性测试吗?答案肯定是有的。丰田中国的回复称,包括类似的低温环境下,低速短距离行驶(甚至频繁的这样行驶)的测试是有做的,发动机并不会因此产生问题,因此以目前的机油乳化与增多的现象,丰田才认为是正常的,不会影响使用。

到目前为止,丰田“机油门”事件还未有扩大之势,不过未来会不会因足够的案例导致维修保养成本提高,甚至召回现在还很难说,但作为品牌信誉正在中国快速提升的丰田来说,不会因此而得罪广大用户(毕竟有本田的前车之鉴),而用户也需要更理性看待这一问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956关注 | 553作品
+ 关注
严肃的话题,逗比的语言; 专业化的问题,社会化的解读。 让每一个故事成为阅读经典。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