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再出手,刀片电池上市,新能源车产业或迎巨变

一个行业格局的改变,必然依靠技术的突破与推动。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必将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比亚迪刀片电池上市并开始对外供应,对世界新能源车发展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车企当中,比亚迪始终扮演着技术拓荒者的角色。从基础的IGBT到顶层的三电系统,再到核心的动力电池,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全产业链拥有自主权。


可能是快刀斩乱麻


刀片电池是什么?它的上市无疑将切开新能源车市场纷繁的乱麻。


比亚迪从结构优化方面入手,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问题,从而提高了续航里程。至于比亚迪的磷酸铁锂与市面上同类产品有什么区别,除了结构之外,应该是比亚迪的核心机密。

其实,比亚迪在最初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时,就采用了这种动力电池装配在主力车型上。


随着其他车企加入竞争,以及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的崛起,三元锂电池渐渐成为主流。随之而来,在新能源车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自燃事故频频发生。


在动力电池安全问题上,比亚迪一直比较保守,他们对于三元锂电池的应用始终坚持稳妥的配方。


长期以来,磷酸铁锂电池对于业界来说好像是一根“鸡肋”,因为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电池虽然成本相对较低、安全系数较高,但对环境温度敏感,能量密度低,体积大、重量大,影响了新能源车的使用体验。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主流新能源车企,为了解决续航焦虑问题,都无奈选择了成本较高的三元锂电池,为此还要投入更多的技术来控制热失效。


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大,能够提供较大的续航里程,但其发热、胀气等问题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为了增加续航,811和622等相对激进的配方也普遍应用,这对电池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成本压力将获缓解


除了应对热失效的基础成本之外,有钴元素的三元锂电池原料成本居高不下。这种稀有金属在世界范围内储量有限,且来源非常单一,我们没有定价权。


综合技术成本与原材料成本,新能源车也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绝大多数车企无法在新能源车项目上赚钱。投资者看到了趋势,却无法释放技术瓶颈带来的成本压力。

无钴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制造成本上优势明显,而搭配比亚迪自主的控制系统,在相同能量密度情况下,成本优势显而易见。


刀片电池上市,比亚迪不仅自给,也对外敞开供应。对此,业界仍然持有怀疑态度,最关注的方面莫过于高低温状态下的稳定性以及续航里程问题。至于个别造车新势力对于电压等问题的质疑,显然与比亚迪相比已不在一个段位。


刀片电池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性能?


在针刺实验过程中,刀片电池的表面温度在30-60摄氏度之间,传统磷酸铁锂电池表面温度在200-400摄氏度,三元锂电池则高达500摄氏度并产生爆燃。

安全问题一目了然,在续航里程方面,刀片电池也将得到市场验证。


2020年年中,比亚迪另一款可以对标特斯拉Model3的轿车将上市,就是传说中的汉EV。根据之前工信部申报信息显示,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40Wh/kg,续航里程达到605km,百公里加速3.9s。


汉DM车型则配备了最大功率141kW的2.0L发动机,以及最大功率180kW,峰值扭矩330N·m的电机。


技术推动产品普及


在2020年,比亚迪在原有的DM技术基础上还将推出一个DM-i平台。现有的DM主打超强性能,而DM-i 将专注于超低油耗。


据比亚迪内部人士披露,搭载该系统的车型在不充电情况下油耗不高于5升。


如果DM-i车型上市,其混动节能效果将直逼目前国际主流混动产品,比如丰田THS和本田的i-MMD。

不过,丰田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上周正式成立,双方将联合生产新能源汽车。究竟是什么让丰田选择了比亚迪,丰田章男应该与王传福擦出了火花。


如果说新能源车在技术普及上需要一个突破,那么在动力电池技术上的突破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安全与成本,都将是新能源车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对于率先挺进新能源车制造的比亚迪来说,未来逐步代替燃油车才是他们的目标。所以,比亚迪率先通过自己的技术,在高端消费与平民消费之间寻求健康发展的平衡点。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485关注 | 203作品
+ 关注
冷静的汽车行业思考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8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