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H6全球拿下300万辆业绩 中国品牌滴水穿石效应显现

8年时间在全球收获300万车主,对于一款中国品牌的单一车型而言,有着太多的意义。长城汽车的 哈弗H6取得这样的成绩,笔者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人感到非常骄傲。但是骄傲之余,从技术的角度看,或许有更多值得分析和总结的内容。

滴水穿石效应显现

以往,中国品牌走向海外,多是为了寻找蓝海市场,以缓解国内高强度的竞争压力。一位媒体前辈总结的很到位:"昙花一现,浅尝辄止,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虽然短期内可能取得一些销量上的成绩,但从长远看,不仅对品牌建设收效甚微,也对生产、营销资源造成浪费,甚至可能会影响自身的品牌与口碑。毕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自家门口都卖不好的产品,在国外就会大卖?恐怕道理说不通,即使产品很好,注重品牌文化与口碑的海外消费者也未必会买账。

而哈弗H6走了一条循序渐进且脚踏实地的路,将一款产品在国内做大做强,再逐步推广至海外,并根据各大市场的具体需求进行小范围调整。虽然这样做周期长,收效慢,但好处是稳扎稳打,利用本土市场的口碑,和在海外市场逐渐积累的市场经验,一点点撬动海外销量。大众的高尔夫,丰田的卡罗拉,宝马的3系,本田的思域,奔驰的C,福特的福克斯、现代的伊兰特…等等,都是采用了这条路线,而如今长城汽车的哈弗H6也悄悄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些车型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销量,更成为他们让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片,这就是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力量。

新四化时代比以往更需要规模化

说了品牌和营销,但从技术层面而言,哈弗H6的"水滴石穿"模式,也同样适用于未来汽车的发展,因为汽车工业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规模制胜的法则主宰。中国品牌与海外品牌竞争的最大的难度之一,仍然是在规模与成本层面。

以哈弗H6为例,8年300万,如果以三代车型计算,平均每代车型的销量规模可以达到百万,这无疑在成本分摊和供应链采购价格分摊方面有着大量的优势,毕竟目前我国品牌大部分车型的单代生命周期内总销量不会超过50万辆。

但这比起海外品牌仍远远不够,无论是卡罗拉还是高尔夫,单一车型的年销量都在百万以上,而单一生命周期内的总销量可以达到500万辆以上。其原因之一就是海外市场的贡献,所以长城近年来在海外攻城略地是其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而且近些年来,平台概念早已过时,当下的模块化生产理念,让原来的基础架构开发成本,从同平台的几款车型共同分担,进化到了由整个车系共同分担,这就意味着可能在一代车型周期内,核心开发成本由百万量级提升到千万量级去摊薄,其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相当可观的。在未来的车辆研发中,软件所占重要性正在逐年增加,大众不惜耗费巨资打造万人软件开发团队,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但通过整个集团的车型共享,让V.W. OS的成本可以均摊到大众集团内部的每一辆车之上,又把高企的成本化整为零。其凭借的仍然是集中投入,规模化均摊成本的思路。而这里面的排头兵,就是I.D.3。

熟悉大众汽车的人,都会觉得I.D.3的剧本多少有些眼熟,根据笔者的猜测,其正是在复制高尔夫的人设。纵观海外品牌的模块化战略,基本都是以一个基础车型为核心,再根据个性需求逐渐细化而来。例如大众的模块化基于高尔夫车型,从这一代车型开始,本田的雅阁开始基于思域架构,而丰田的雷克萨斯ES、亚洲龙、RX、汉兰达,都曾经或者到现在依旧与凯美瑞车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一款持续多年打造,且具有规模优势的车型,对于一家企业有多么重要!而如今的哈弗H6,让笔者看到了同样的轨迹。

写在最后:

所以长城哈弗H6的全球300万辆,让笔者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多年以来水滴石穿的力量。也看到了未来中国汽车,在以规模化增强竞争力的希望。更是看到了中国品牌战胜海外品牌的可能。

在新四化快速临近的当下,更需要持续的投入,做大做强重点车型,更需要用规模来对抗日益高涨的硬件、软件开发成本,更需要在全球的层面来思考、布局。所以,长城哈弗H6的300万辆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国车型能够达成这样的成就,那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之巅也就不远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哈弗H6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139关注 | 1120作品
+ 关注
一群痴迷汽车的人们,执着于内容为王的非主流媒体人,为同样是汽车爱好者的伙伴们提供汽车科技、资讯、用车以及汽车文化的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