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制滥造卖配置”的国产车,不应让“睁眼瞎”们诋毁

总有人落后于时代的进步!

比如现在夸赞一下国产车的话,就有人在评论区里留言,大概总结一下有这么几类:国产车粗制滥造质量差,开两年就报废;国产车就是堆配置,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国产车就是骗穷人的……云云。

不可否认一点,在国内市场行业犹如坐火箭一般飞速发展的时候,确实有一些车企是带着玩票的心思入局,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侥幸心理,确实也赚到了钱,但是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国产汽车再次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也经历了一次暗流汹涌的洗牌,赢家还在迈步向前,滥竽充数者已经日薄西山。

所以,不能用一个“粗制滥造”的大棒,打死所有的国产汽车品牌,董大姐快人快语,辣哥且认为,她是站在一个民族工业制造的巅峰高度,用非常人所能理解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但是作为国产汽车发展的受益人,普通消费者即便不买,也应该抱着几分敬意和矜持,可以不认同也要三思而言,否则很容易贻笑大方。

我们先从粗制滥造的浅表层面说起,也就是所谓的钣金工艺,这里其实有一个小插曲和大家分享,前几天辣哥的一个朋友想买车,预算15万元所以我推荐了一款国产汽车,他捣鼓了一下手机翻出一段视频,然后告诉我国产车的钣金件如何劣质,组装缝隙能塞进一根指头,我看了一下确实属实,但视频里的那款车,已经停产快三年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况且是三年。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试驾了很多国产汽车,从老款的到全新上市的车型,事实上,其中大部分车型的钣金件都非常精致,组装工艺也非昔日可比,就车身缝隙与合资、进口汽车相比,虽无超越但也不再落后,至于漆面等工艺,我这里推荐一下吉利星越、哈弗F7、 长安CS75Plus以及比亚迪唐等车型,大家可以用它们,仔细对比一下20万级的合资汽车,顺带着,再对比一下内饰的用料和做工,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如果总结来说的话,“粗制滥造”这种小作坊式的经营思维,早就不适应国家级大型企业的汽车品牌了,更遑论,如何进军国际市场已经成为更多车企思考的问题,部分自主品牌在欧美成立的研发中心以及工厂就是一个例子,没有哪个企业花费如此大的财力、人力、物力代价,目的就是要搞一搞粗制滥造,这经不起任何的推敲,可惜有人就愿意做一个睁眼瞎,对国产车的进步视而不见。

视而不见无所谓,但是还要进行大肆批判,这就有些无理占三分的赖皮了!

当做工精致的国产车摆在了眼前,他们又开始抨击国产车没有核心技术,就是堆配置卖颜值,没有任何值得认可的地方。国产汽车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这倒是把话给说清楚啊,是比肩宝马的长城CVVL没有技术,还是热效率40%的长安发动机没有技术?是出口海外的奇瑞发动机没有,还是吉利的BMA平台没有呢?

当然,核心技术也有高低之别,但是高的顶点在哪里,低的谷底又在哪里?

一分价格一分货的道理罢了,如果揣着15万元的票子,非要一台45万价值的汽车,这样的故事只能在某些说车人的文章里出现,比如题目:15万起售开出去比45万还有面子……可是你信吗?对于实际的汽车消费者而言,15万元的国产汽车能满足你对配置的大部分要求,就不要期望一脚油门还能3秒破百,这不现实。

至于所谓堆配置,我对此说法一直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配置和技术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那些配置难道就不是科学技术了,主动安全系统、智能车机系统难道是用泥巴糊出来的吗?当然,很多国产汽车自己没有生产,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名牌,如大陆、博世、爱信、麦格纳等等。

这些第三方大厂技术,竟然成为国产汽车堆配置的借口,这真的是可笑到了无以复加,而所谓国产汽车越卖越贵的根源,也就是来源于这些国际大厂的技术加持,因为更多的资金外流导致了更高的生产成本,车企需要盈利就需要涨价,能不能接受是个人的事情,可这真需要让人去否定和抨击吗?

大清早亡了,闭关锁国的事儿也成了故纸堆里的老故事,可有人就是不能理解时代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发展,甚至还要去唾骂。在睁眼瞎们的眼里,宝马、路虎使用采埃孚变速箱是优化合作,奥迪和托森差速锁分道扬镳,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和无诚意,而国产汽车和国际大厂合作,这种生产观念上的进步,背后其实就是睁眼瞎们故意忽视的诚意。

看到这里之后,我想还有人会说,国产汽车不保值……算了,我不说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245关注 | 1661作品
+ 关注
你的车有啥缺点,我来告诉你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