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疫情,身后的家人,我们的身体是否忠于灵魂

本周轮值


宋海涛

《海川品车》《路边停车场》

投资人


2020年的年假,从未想过会放这么长,这一放,就到了3月中旬……


在我42岁的生命时光里,似乎从未过过这么长的春节假期,记得86年寒假有场特大的雪,差不多有半米多厚吧,把我们老家的地下水管给冻住了,然后每家只能提着塑料桶去楼口的消防车接生活用水,好像那年的开学延迟了一个多星期,记得满楼的小孩子们开心的打了好几次雪仗,那会不像现在,有钉钉,有在线教育,那时候延迟开学,真的是继续放假……


即便是2003年的SARS,做为一个客居在广州的东北人,似乎都没受到什么影响,记得那年我从老家飞回广州,刚一下飞机,便接到了杂志同事的短信,告诉我,广州在闹疫情,让我晚点回来,我说我刚下飞机啊,那时候刚刚参加工作,三千多块的机票对于我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也没有惜命到马上买票返回东北躲避疫情去,索性就直奔租住的房子,现在想想,那时候还是年轻啊,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如果是现在的我,会毫不犹豫的买票回去,这或许就是成熟吧。那会还没封闭小区,无论是租户还是住户,都是一个待遇,而现在……之前提倡的“租售同权”真是啪啪打脸啊,十几年的发展,中国人似乎自己给自己制定了很多等级,想想也挺魔幻的。


SARS那时的广州,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在意,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在公车和地铁里戴口罩的人都很少,偶尔有一两个戴口罩的也肯定是香港人,就像现在的欧美,戴口罩人寥寥无几,这么说并不是觉得骄傲,17年后,当全国人民都乖乖的戴起了口罩,我反而觉得这是中国社会的集体进步,和经历过SARS后所吸取的教训,因为我们经历过,所以我们更懂得去尊重规则,而这些,也让我们减少了很多潜在的传染几率和受感染的机会,而全社会的共同遵守,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有多强,就凭这,我是相信未来的10至20年,这个世界是属于我们的。


这次新冠,我是属于比较早开始警觉的人,原因无它,有一大堆学医的小学、初高中同学,总体加起来有差不多几十个吧(高考那年,我的第一志愿也是医科大,可惜没考上),当中有北京、上海、西安、天津……从他们的交流当中,我很早便开始告诉亲戚朋友开始囤积口罩并减少外出,并且在几个关系比较紧密的媒体群当中提醒各位工作中认识的朋友,其间还被人说是散布谣言,但求无愧我心,该通知的我通知了,至于你怎么想,并不是我care的,因为你跟我无亲无故。


说起来,血缘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奇妙。很多时候,它离你很远,但又在某一时刻,跟你关系最亲密的,恰恰是血缘聚集起来的。我想这次疫情下,大家已经看到太多的人间冷暖,亲情世故,当生存变得无比珍惜的时候,你最想跟谁在一起呢?一定是家人。在我所处的这个汽车媒体行业,基本上是天天飞,平常里,真正能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我太太每一年都会记录我的出差时间,记得最多的一年是291天出差,如果刨除掉公众假日,能呆在家里的日子一只手可以数出来,我想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大部分如我一样忙碌的中国人并不在少数,这是一个快速的时代,快速的工作,快速的赚钱,努力的追赶上时代的发展,生怕自己被淘汰,但这次疫情,给了我们一个更多思考的时间,思考生命中余下的时光究竟该怎样度过。


是的,经历过这次疫情,我们都会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些都真正是我们想要的嘛?也是我们想要过的那种生活?

我期待到疫情过去的那一刻,我会紧紧拥抱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在家人身边,会做自己一直向往却未完成的事情,会真正去享受生命赐予我们的有限时间,会……,那么你呢?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走吧耕叔Vlog”、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想想从2002年进入汽车媒体行业,还真没一次持续在家呆这么久的时候。每天规律性的生活节奏反倒让自己的体重降低了。自从孩子们开始上网课,也终于有机会能时时陪伴在她们身边,一起感受一下久违的校园生活节奏了。这段时间以来,深刻体会到亲情和健康至上的真理。同时,朋友们的“云聚会”、“云酒局”反倒更加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往被快节奏的工作状态推着走,现在终于能慢下来,感受一下生活中其他同样美好的事物。

随着车企开始了各种“云发布”,工作状态在慢慢恢复,而工作节奏也变得更加合理。其实,云发布的效果可能反倒比以前的线下发布会更好,避免了邀请媒体时顾此失彼的尴尬,降低了媒体接待时照顾不周的风险,节省了活动执行的大量开销,扩大了发布信息的传播广度,也提高了企业与媒体之间的沟通效率。疫情结束之后,很多以往的营销策略都可能被颠覆,从某种层面来说,经过优胜劣汰,整个汽车行业可以轻装上阵,良性发展。








李克

《FREECAR车势》创始人

《Test World轮胎测试报告》中文版 主编

50天,整整50天!至今我依然滞留在湖北十堰。在过去的50天基本都是不能出小区,食品都是依靠网购,保安送上门。这里的严控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严格。也算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战时状态”仿佛一切都是停滞状态,一切都是为了防控风险做努力。

由于附近的一个区东风系人口较多,介于东风总部武汉的原因多少有一些感染情况。所以我们十堰城区管控的较严格。到今天依然没有明确开放的指令。我想严控时间越长后遗症越多,即将开放…

这也是我有生以来最长的一次春节假期。这种假期属于强制性没有选择。既然没有选择我们也就顺其自然,好在家里人口较多可以更为充分的交流。这期间更多的时间与家人交流,做饭,打球运动,难得清静。

除了家里办公各种线上沟通电话会议外,闲暇之余还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教老一辈们学会如何玩智能手机。只要他有求必应。必然他们很少会提出要求。什么如何升级软件,如何玩转微信和刷抖音…

微信支付宝各种便利全部普及…

只要父母他们开心,才是我们做孩子最大的幸福…

也许只有这种“疫情”才有让我们与家人长时间实实在在的陪伴,才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一家人的意义”才能明白生活的意义。

白玉兰花开花谢,万物复苏,国内疫情逐渐遏制,预示着开工的日子不远了。接连而至的是欧美大面积的爆发,F1澳大利亚站也受到影响,各国国门关闭,签证失效。这一切预示着经济危机开始,疫情的后遗症才刚刚开始。

最后,衷心祝福大家健康平安!








李楠

李楠工作室 创始人  

《李楠说道》主播/制片人

一场疫情,我们看到了中国面对大型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紧急调集资源能力,基本储备的能力。对于我们满天飞的人来说,一切都停下来了反而可以冷静的思考、回归、尝试,找回本来的我们,我们究竟是....?








赵燃

《燃后说》创始人

虽然疫情还没有正式结束,不过经历过这些以后,很多人都已经开始重新调整对生活的态度了。其中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短期内消费观念的变化——大灾大难面前,平日里的积蓄一下子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短期内的消费行为一定会在刚需与否之前做出取舍。

春节过后曾有人预测,疫情过后的汽车市场或许会出现报复性的消费行为。我觉得可能性不大,理由刚才已经说过了,理性消费心里短期内会让换车这件事变得格外谨慎。

当然,一些没有买车的老百姓经过这次疫情过后,或许会加速自己买车的计划。当大家身临其境、亲眼见到因为无车而带来的种种艰难险阻过后,势必会更努力地为自己、为家人去奋斗,去购置一台既能在平时提高生活品质、又能在关键时刻抵御风险的汽车。








张琦

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

制作人、主持人

从大年二十九临时退掉全家的旅行计划,到大年初三匆匆被要求返京开始隔离,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一直摸不着头脑为什么组织让我们提早回来并开始隔离,本以为武汉封城外界相对会安全很多,但是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复工一周,复工一个月,到现在,每天担任直播的广播直播节目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嘉宾坐镇直播间了,这是何等的空虚和无奈,空虚来自嘉宾席的缺失感,就算是同样的嘉宾在电话连线,那也没有坐在对面有眼神交流的对话来的踏实。  

难得下节目可以不用social吃个午饭,或者直接奔机场飞到另一个城市参加活动晚上再飞回来,我加入汽车圈的时间和其他几位讲师相比,甚短,可就这几年,也是都快飞吐了。汽车媒体人的节奏是繁忙的,有的时候甚至不由自己把控,所以难得的防控期,让大家可以休息,休息,休息!

特别开心能在朋友圈里看到除了车圈新闻以外的汽车人的生活,比如,周展的厨艺每天让人看到赞叹,李楠的早起生活不是给了拍摄,而是给了媳妇,当起了专车司机,还有生活在疫情当下的媒体人,他们的生活变得好简单,美好,居家。有的时候,身体走的太快,会忘记我们要什么,有的时候,只有放慢了脚步,才能知道, 生活里的美好到底在哪里。








靳军

《油门到底》总编辑

这个春节的确过得比较奇特,计划中的旅行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虽然是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可生活并不枯燥,相反,身边很多故事耐人寻味。从没想过,口罩居然成了“硬通货”,测体温更是每日必须。可仅此两种,就引出了不少恩怨,有制假贩假的,有拒绝检测强行闯卡的,有一言不合就拳脚招呼的,更有故意往公共设施吐口水的。可以说,尽管大部分人的自律提升了这个社会的安全感,但公民素质与责任感的培养和引导并不比“促经济”轻松。站在客观角度,那些隐瞒病情长途旅行,或者罔顾隔离要求出门跑步者的心态可以想象,但极其自私且危险的行为很难令人接受,某些人理应受到道德乃至法律的审判。

说起跑步,这时候出门,除了要顶着生理挑战,还要接受精神刺激。戴口罩跑步那种胸膛炸裂般的窒息快感,以及为避让行人作出的各种紧急变线真是前所未有。现在,道路上开始堵车,门口遛弯儿的大爷摘掉了口罩,超市人流渐密,市内公园一派春意盎然,复苏的迹象已很明显。看起来,一切终将过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鼠年发生过的事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918关注 | 46作品
+ 关注
中国年度车的评委们,为你讲述车轮上的故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